今天小编分享的互联网经验:引入“AI+机器人”方法,「桓球医疗」致力于构建球囊生产标准化流程,欢迎阅读。
文|胡香赟
编辑|海若镜
近年来,随着国内心血管患病群体规模持续增长,针对心血管介入医疗,尤其是介入器械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其中,球囊作为介入类手术中的重要耗材之一,其市场渗透率也随之提升。据沙利文数据预测,仅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量预计到 2030 年将达到约 343.8 万台。
然而,球囊的生产制造 " 仍面临诸多挑战 "。近期的访谈中,桓球医疗 CEO 闻人吉对 36 氪表示:" 当前,球囊制造仍然依赖大量人工操作,在生产一致性、制造成本和生产效率方面仍有优化空间。"
闻人吉曾在上汽集团和 ABB 公司积累了十余年汽车和机器人行业的工作经验。2016 年独自创业后,专注于机器人集成衣务。2020 年,闻人吉在调研过程中了解到,冠脉手术对球囊产品的性能要求极高,而球囊生产过程中仍存在一定改进空间。针对这些问题,他希望可以 " 借鉴汽车行业的智能制造经验,将 AI 与机器人技术引入医疗器械制造,从而提高生产质量的一致性,降低制造过程中的风险。"
球囊制造流程大致涵盖球囊成型前的预拉伸、成型、检测、组装焊接等十多个关键环节。目前,桓球医疗主要针对球囊拉伸和检测两个环节,并已经开发出球囊成型机和球囊 AI 检测机两款核心硬體产品。
首先来看球囊成型机。这款设备主要为高质量聚合物球囊而设计,集成了包括温控、拉力、气压、冷却等多个控制系统,能够稳定生产多种规格尺寸的高质量球囊。同时,设备支持灵活的工艺配置,并配备数据查询系统,可记录每根球囊成型数据。因此,在满足用户可自定义各步骤控制和监控条件的同时,实现单根球囊生产过程的监控和历史数据追溯。
从直观效果上来看,这意味着生产效率、人员效率和良品率的提升。闻人吉特别提到,该设备独特的水套结构可以 " 将高分子材料拉伸温度的控制精度提高至 ± 3 ℃,相比行业平均的 ± 10 ℃,提升了生产稳定性和球囊良品率 "。
球囊成型机示意(图源:桓球医疗)
而球囊 AI 检测机则是通过深度学习和视觉 AI 技术,结合超高分辨率影像和各种光学测量,实现高效的球囊质量检测。这款设备能够减少误检和漏检,提升质量控制的效率。
球囊 AI 检测机示意(图源:桓球医疗)
另据介绍,桓球医疗针对相关軟體产品的研发也在进行中,核心功能在于辅助生产人员更快调整球囊成型参数,提高整体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医疗器械高值耗材的集采政策为 AI 智能制造的市场推广提供了重要契机。作为重点集采品类,球囊产品自 2019 年江苏省牵头启动血管介入球囊联盟集采以来,已经历至少 10 轮带量采购,部分产品的价格降幅达到 90%,最高甚至超过了 96%。
" 集采政策推动下,我们能明显感受到行业对能带来经济效益的新技术持积极态度。" 闻人吉表示,部分客户甚至希望 "AI 技术不仅应用于制造环节,还能进一步赋能研发和质量管理,提升整个企业运营体系的智能化水平 "。
据悉,商业化方面,桓球医疗计划于 2025 年启动两款核心球囊制造硬體产品的市场推广。公司将采用线上新媒体平台引流、线下参与展会与行业论坛结合的方式,拓展市场影响力。" 今年,我们的目标是覆盖国内外的头部医疗器械企业,并实现千万元级营收。" 闻人吉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