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科技经验:6G,撑不起移动通信的未来,欢迎阅读。
与其去期待虚幻的 6G,不如更关注移动通信技术与场景的结合。
在 MWC24 现场,雷科技报道团已经见到了大量手机品牌,以及 AI 软硬體应用(可在雷科技点击 "MWC 现场 " 回顾)。不过,理论上来说通信才是 MWC 的第一主题,因为 MWC 全称是 " 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也不难发现,MWC24 的主角,依然是运营商和电信设备商,通过它们,我们能够看到的移动通信领網域的最新技术成果,提前感受到未来的网络世界。
最近几年,5G 在国内迅速普及,大部分手机用户都体验到了比过去更快的移动网络。而关于 5G 未来的进化方向以及 6G 技术,自然也是 MWC24 上的热点,来自全球的运营商和设备商,均带来自己的技术和方案。现在,我们就提前感知下未来。
5G-A,其实就是 5G-Advanced 的缩写,也被称作 5.5G。5G-A 并不是新鲜出炉的概念,从字面意思就能看出,它就是 " 进化版的 5G"。按照 3GPP 制定的标准,我们现在所用的 5G 技术,处于 R17 阶段。而 5G-A,则将进入 5G 的第二阶段,将达到 R18、R19、R20 等标准。不出意外的话,2024 年,R18 标准将确定,成为 5G-A 的商业化元年。
那么,既然是进化版的 5G,5G-A 会带来哪些提升?
我们先看看运营商巨头中国移动怎么说。
中国移动是 MWC24 上的重要参展商,在 5G-A 展台上,它提出了 5G-A 的 " 六边能力 ":沉浸式通信、通感一体、确定性网络、智简轻量、天地一体、通算智一体。说实话,这些名词对一般人来说,有些太过晦涩,但如果我们把它们和实际场景结合,就更容易明白了。
( 图源:雷科技现场报道团摄制)
比如," 智简轻量 " 是指 RedCap 技术,它可以视作简化版的 5G,主要运用于物联网设备,能够大幅降低 5G 终端的成本,加速 5G 的普及。像智慧矿场、无人仓储等场景下,可以借助 RedCap 来部署物联网设备,比如无线摄像头,能够大幅降低铺设成本、同时提升效率。
确定性网络,主要体现在毫秒级时延和厘米级定位精度,这个可以用于室内定位、远程医疗等场景。小雷对它还是比较期待的,毕竟室内定位这个概念很久之前就有了,但实际效果一直都不太好。如果 5G-A 能将这个特性普及到手机等设备上,那么未来我们在商场、大厦、停车场这种地方,就不怕找不到方向迷路了。
通算智一体则可以理解为 AI 与 5G 的结合,算力能够通过高速网络聚集、计算结果又能通过网络快速分发。毕竟,运营商作为基础网络的提供者,拥有数据和算力,在 AI 研发和部署上有着天然的优势。
通感一体则是指,信号在传输过程中能够感知周围的物理特征,包括目标的方位、距离、速度等信息,它能够用于健康医疗监测、低空监控等场景。通俗点理解,那么就是未来的 5G-A 信号将不再是单向传输,而是更加智能,并且拥有更丰富的能力,可以直接和周围的目标产生互动和联系。
国内三大运营商中,中国移动无疑是综合实力最强的一家。而且,在先进移动通信技术的部署上,中国移动也总是表现得非常积极。
MWC24 上,中国移动宣布,2024 年将在 300 多个城市启动全球规模最大的 5G-A 商用部署。相信我们很快就能体验到中国移动提供的 5G-A 服务。
除了运营商,电信设备商也是 5G-A 的积极推进者。
MWC24 上,华为了 5G-A GigaGreen 全系列产品解决方案,它的核心优势在于兼顾网络性能和能效:" 原生 Giga" 提供 10 倍性能," 原生 Green" 实现 "0 Bit 0 Watt" 绿色节能。
华为还和中国联通在 MWC24 上举办了创新成果发布会,联通表示,在积极推动 5G-A 的组网试点,以实现实现 10Gbps 超大下行、1Gbps 智能上行。华为还与联通联合建设了长城精工 5G-A 柔性产线,它是全球首个规模商用的 5G-A OT 专网。联通还带来了雁飞 5G RedCap 产品矩阵,用于办公、工业等场景下的应用。
(图源:联通)
另外,中兴也在 MWC 上带来了自家的 5G-A 解决方案。其中,中兴推出的 5G-A NTN 旨在实现空天海地连接,它通过 NTN 地基基站,实现手机直连卫星语音、短报文等场景。中兴的 5G-A BBU 方案,亮点在于通信与算力融合,基站拥有内生 AI 的能力,能够承载 AI 大模型等技术。
简单总结下,相较于现有的 5G 技术,下一阶段的 5G-A,拥有了更强的能力和技术特性。其中,比较容易被用户直接感知到的,估计还是数据吞吐量增加带来的网速提升。而 RedCap、通感一体等特性,主要还是作用于 ToB 场景。但无论是通信和 AI 打通,还是天空一体信号部署,最终都会和用户产生关联,用户能从中间接受益。
2024,称得上是卫星通信在智能手机上的普及元年。除了先行者华为,目前荣耀、小米、OPPO 等多家头部品牌均推出了自家的相应产品。同时,MWC24 上,我们也见到不少卫星通信相关的技术方案。
可以确定的是,卫星通信已经是 5G-A 的重要特性之一。联发科就在 MWC24 展示了 5G-A NR-NTN 卫星测试芯片,能够给手机、汽车等终端提供 100Mbps 速率的网络。高通也演示了非地面网络的太空 5G 通信,还模拟了卫星和地面终端的通话。
博通还展示了内置 4G/5G/ 卫星融合通信装置的救护车,可以在各种复杂情况下保持与外界的应急通讯。
同样的,在未来的 6G 上,卫星通信也是无法被忽略的重要技术。现有的地面信号能够实现对地表的二维式覆盖,而卫星则可以将信号覆盖范围拓展到整个地球的三维空间里,极大地增强 6G 网络的覆盖范围。6G 的新特性可能会有很多,而更宽广的空间信号覆盖,大概率是其中之一。
私有网络,通过 5G、WiFi 都能实现。MWC24 上,英特尔就展示了基于私人 5G 的视频广播技术。整套系统运行在私人 5G 信号中,与外界的互联网隔绝开,保证了安全性;它可以在覆盖范围内广播 4K 信号,让手机等终端接收并播放超高清视频。
联发科也展示了家庭虚拟私人网络技术,家庭场景下,所有物联网设备、手机、PC 等等,都可以相互连通和协同,同时不需要连接外部网络。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虚拟私人网络环境下,不同设备的算力科技通过高速的连接聚焦到一起,产生更大的威力。
不出意外的话,私有网络也会成为 6G 的重要特性。它可以帮助用户搭建更加私密、更加安全的网络环境,同时能让它覆盖的不同设备以无线连接的方式聚集在一起,实现更强的协同效果。它还允许企业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定制网络的各种参数,以适应特定的业务场景。
当前我们所熟悉的 AI 技术,大致可以分为云端和本地端两种,前者基于云端的伺服器,各类语音助手、ChatGPT 等,都是云端 AI;后者通过本地端设备实现,比如现在部分手机、PC 都有端侧 AI 的能力。
而 MWC24 上,我们能看到 AI 和通信更紧密的联系。比如基站将自带算力,可以直接处理 AI 任务,将结果直接快速传递给用户,基站本身就具备了原本伺服器才有的能力。GSMA 发布的《6G 终端愿景白皮书》中也提到,终端内生智能将是 6G 终端的典型能力,端侧和伺服器侧还能实现算力协同。毫无疑问,6G 将会是 AI 进一步大范围普及的重要催化剂。
最近几年,关于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络 6G 的讨论层出不穷。说实话,在 5G 技术仍然在持续演化的今天,6G 仍然是一个未被确定、仍然有些虚无缥缈的概念。
不过,在一年一度的顶级移动通信展 MWC 上,我们能够获得更多来自行业和产业内的专业分享,看到一些更加靠谱的技术方案。它们或许代表不了未来整个 6G 的全貌,但也能提前窥探到一些未来真正会实现的前沿技术。
整体来说,6G 仍是距离我们比较遥远的未来技术。6G 相关的标准和内容都尚未确定,MWC24 上各家厂商发布的技术方案、展示的产品,都属于探索阶段的成果,未必能和未来的真正确定下来的 6G 技术对得上。不过,可以明确的是,相比 5G,6G 会具有更丰富、更强劲的特性和能力。同时,6G 会继承并增强 5G 尤其是 5G-A 上的大量特性,包括卫星通信、私有网络等。
MWC24 上,我们看到了移动通信领網域的大量技术成果,把 5G 带入下阶段的 5G-A,将用新的能力助力于千行百业,深化各项产业的数字化更新,同时给普通用户带来更好的网络体验。
而对于 6G,小雷固然还是雾里看花,但已经有越来多的探索成果出现,不断缩短着我们和这项未来技术的距离。
MWC 主题是移动通信,但从这些年的 MWC 变迁来看,终端侧、应用层、行业端应用已成为 MWC 的展出重点。相较于 6G 什么时候到来而言,当前更值得关注的是如何解决终端侧、应用层、行业端的通信难题。
比如 AI 大模型时代计算集群成为核心基础设施,但不同算力模块间的网络通信却成为一大瓶颈。2020 年,英伟达豪掷 69 亿美元收购以色列网络芯片公司 Mellanox 正是要解决计算集群的通信瓶颈。除了云端,在 MWC24 上,雷科技甚至观察到在终端侧,联发科正通过多终端共享计算的模式来解决端侧 AI 的算力短板问题。
再比如自动驾驶的运转,离不开即时的车联网、车路协同和车云协同网络,当前的网络尚不能很好地支持智能时代的汽车和交通网络。
总而言之,与其去期待虚幻的 6G,不如更关注移动通信技术与场景的结合,以及在场景应用的倒逼下出现的创新通信方案,这些正是 MWC 展出的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