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6G,撐不起移動通信的未來,歡迎閲讀。
與其去期待虛幻的 6G,不如更關注移動通信技術與場景的結合。
在 MWC24 現場,雷科技報道團已經見到了大量手機品牌,以及 AI 軟硬體應用(可在雷科技點擊 "MWC 現場 " 回顧)。不過,理論上來説通信才是 MWC 的第一主題,因為 MWC 全稱是 " 世界移動通信大會 "。也不難發現,MWC24 的主角,依然是運營商和電信設備商,通過它們,我們能夠看到的移動通信領網域的最新技術成果,提前感受到未來的網絡世界。
最近幾年,5G 在國内迅速普及,大部分手機用户都體驗到了比過去更快的移動網絡。而關于 5G 未來的進化方向以及 6G 技術,自然也是 MWC24 上的熱點,來自全球的運營商和設備商,均帶來自己的技術和方案。現在,我們就提前感知下未來。
5G-A,其實就是 5G-Advanced 的縮寫,也被稱作 5.5G。5G-A 并不是新鮮出爐的概念,從字面意思就能看出,它就是 " 進化版的 5G"。按照 3GPP 制定的标準,我們現在所用的 5G 技術,處于 R17 階段。而 5G-A,則将進入 5G 的第二階段,将達到 R18、R19、R20 等标準。不出意外的話,2024 年,R18 标準将确定,成為 5G-A 的商業化元年。
那麼,既然是進化版的 5G,5G-A 會帶來哪些提升?
我們先看看運營商巨頭中國移動怎麼説。
中國移動是 MWC24 上的重要參展商,在 5G-A 展台上,它提出了 5G-A 的 " 六邊能力 ":沉浸式通信、通感一體、确定性網絡、智簡輕量、天地一體、通算智一體。説實話,這些名詞對一般人來説,有些太過晦澀,但如果我們把它們和實際場景結合,就更容易明白了。
( 圖源:雷科技現場報道團攝制)
比如," 智簡輕量 " 是指 RedCap 技術,它可以視作簡化版的 5G,主要運用于物聯網設備,能夠大幅降低 5G 終端的成本,加速 5G 的普及。像智慧礦場、無人倉儲等場景下,可以借助 RedCap 來部署物聯網設備,比如無線攝像頭,能夠大幅降低鋪設成本、同時提升效率。
确定性網絡,主要體現在毫秒級時延和厘米級定位精度,這個可以用于室内定位、遠程醫療等場景。小雷對它還是比較期待的,畢竟室内定位這個概念很久之前就有了,但實際效果一直都不太好。如果 5G-A 能将這個特性普及到手機等設備上,那麼未來我們在商場、大廈、停車場這種地方,就不怕找不到方向迷路了。
通算智一體則可以理解為 AI 與 5G 的結合,算力能夠通過高速網絡聚集、計算結果又能通過網絡快速分發。畢竟,運營商作為基礎網絡的提供者,擁有數據和算力,在 AI 研發和部署上有着天然的優勢。
通感一體則是指,信号在傳輸過程中能夠感知周圍的物理特征,包括目标的方位、距離、速度等信息,它能夠用于健康醫療監測、低空監控等場景。通俗點理解,那麼就是未來的 5G-A 信号将不再是單向傳輸,而是更加智能,并且擁有更豐富的能力,可以直接和周圍的目标產生互動和聯系。
國内三大運營商中,中國移動無疑是綜合實力最強的一家。而且,在先進移動通信技術的部署上,中國移動也總是表現得非常積極。
MWC24 上,中國移動宣布,2024 年将在 300 多個城市啓動全球規模最大的 5G-A 商用部署。相信我們很快就能體驗到中國移動提供的 5G-A 服務。
除了運營商,電信設備商也是 5G-A 的積極推進者。
MWC24 上,華為了 5G-A GigaGreen 全系列產品解決方案,它的核心優勢在于兼顧網絡性能和能效:" 原生 Giga" 提供 10 倍性能," 原生 Green" 實現 "0 Bit 0 Watt" 綠色節能。
華為還和中國聯通在 MWC24 上舉辦了創新成果發布會,聯通表示,在積極推動 5G-A 的組網試點,以實現實現 10Gbps 超大下行、1Gbps 智能上行。華為還與聯通聯合建設了長城精工 5G-A 柔性產線,它是全球首個規模商用的 5G-A OT 專網。聯通還帶來了雁飛 5G RedCap 產品矩陣,用于辦公、工業等場景下的應用。
(圖源:聯通)
另外,中興也在 MWC 上帶來了自家的 5G-A 解決方案。其中,中興推出的 5G-A NTN 旨在實現空天海地連接,它通過 NTN 地基基站,實現手機直連衞星語音、短報文等場景。中興的 5G-A BBU 方案,亮點在于通信與算力融合,基站擁有内生 AI 的能力,能夠承載 AI 大模型等技術。
簡單總結下,相較于現有的 5G 技術,下一階段的 5G-A,擁有了更強的能力和技術特性。其中,比較容易被用户直接感知到的,估計還是數據吞吐量增加帶來的網速提升。而 RedCap、通感一體等特性,主要還是作用于 ToB 場景。但無論是通信和 AI 打通,還是天空一體信号部署,最終都會和用户產生關聯,用户能從中間接受益。
2024,稱得上是衞星通信在智能手機上的普及元年。除了先行者華為,目前榮耀、小米、OPPO 等多家頭部品牌均推出了自家的相應產品。同時,MWC24 上,我們也見到不少衞星通信相關的技術方案。
可以确定的是,衞星通信已經是 5G-A 的重要特性之一。聯發科就在 MWC24 展示了 5G-A NR-NTN 衞星測試芯片,能夠給手機、汽車等終端提供 100Mbps 速率的網絡。高通也演示了非地面網絡的太空 5G 通信,還模拟了衞星和地面終端的通話。
博通還展示了内置 4G/5G/ 衞星融合通信裝置的救護車,可以在各種復雜情況下保持與外界的應急通訊。
同樣的,在未來的 6G 上,衞星通信也是無法被忽略的重要技術。現有的地面信号能夠實現對地表的二維式覆蓋,而衞星則可以将信号覆蓋範圍拓展到整個地球的三維空間裏,極大地增強 6G 網絡的覆蓋範圍。6G 的新特性可能會有很多,而更寬廣的空間信号覆蓋,大概率是其中之一。
私有網絡,通過 5G、WiFi 都能實現。MWC24 上,英特爾就展示了基于私人 5G 的視頻廣播技術。整套系統運行在私人 5G 信号中,與外界的互聯網隔絕開,保證了安全性;它可以在覆蓋範圍内廣播 4K 信号,讓手機等終端接收并播放超高清視頻。
聯發科也展示了家庭虛拟私人網絡技術,家庭場景下,所有物聯網設備、手機、PC 等等,都可以相互連通和協同,同時不需要連接外部網絡。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個虛拟私人網絡環境下,不同設備的算力科技通過高速的連接聚焦到一起,產生更大的威力。
不出意外的話,私有網絡也會成為 6G 的重要特性。它可以幫助用户搭建更加私密、更加安全的網絡環境,同時能讓它覆蓋的不同設備以無線連接的方式聚集在一起,實現更強的協同效果。它還允許企業根據自己的需求來定制網絡的各種參數,以适應特定的業務場景。
當前我們所熟悉的 AI 技術,大致可以分為雲端和本地端兩種,前者基于雲端的伺服器,各類語音助手、ChatGPT 等,都是雲端 AI;後者通過本地端設備實現,比如現在部分手機、PC 都有端側 AI 的能力。
而 MWC24 上,我們能看到 AI 和通信更緊密的聯系。比如基站将自帶算力,可以直接處理 AI 任務,将結果直接快速傳遞給用户,基站本身就具備了原本伺服器才有的能力。GSMA 發布的《6G 終端願景白皮書》中也提到,終端内生智能将是 6G 終端的典型能力,端側和伺服器側還能實現算力協同。毫無疑問,6G 将會是 AI 進一步大範圍普及的重要催化劑。
最近幾年,關于下一代移動通信網絡 6G 的讨論層出不窮。説實話,在 5G 技術仍然在持續演化的今天,6G 仍然是一個未被确定、仍然有些虛無缥缈的概念。
不過,在一年一度的頂級移動通信展 MWC 上,我們能夠獲得更多來自行業和產業内的專業分享,看到一些更加靠譜的技術方案。它們或許代表不了未來整個 6G 的全貌,但也能提前窺探到一些未來真正會實現的前沿技術。
整體來説,6G 仍是距離我們比較遙遠的未來技術。6G 相關的标準和内容都尚未确定,MWC24 上各家廠商發布的技術方案、展示的產品,都屬于探索階段的成果,未必能和未來的真正确定下來的 6G 技術對得上。不過,可以明确的是,相比 5G,6G 會具有更豐富、更強勁的特性和能力。同時,6G 會繼承并增強 5G 尤其是 5G-A 上的大量特性,包括衞星通信、私有網絡等。
MWC24 上,我們看到了移動通信領網域的大量技術成果,把 5G 帶入下階段的 5G-A,将用新的能力助力于千行百業,深化各項產業的數字化更新,同時給普通用户帶來更好的網絡體驗。
而對于 6G,小雷固然還是霧裏看花,但已經有越來多的探索成果出現,不斷縮短着我們和這項未來技術的距離。
MWC 主題是移動通信,但從這些年的 MWC 變遷來看,終端側、應用層、行業端應用已成為 MWC 的展出重點。相較于 6G 什麼時候到來而言,當前更值得關注的是如何解決終端側、應用層、行業端的通信難題。
比如 AI 大模型時代計算集群成為核心基礎設施,但不同算力模塊間的網絡通信卻成為一大瓶頸。2020 年,英偉達豪擲 69 億美元收購以色列網絡芯片公司 Mellanox 正是要解決計算集群的通信瓶頸。除了雲端,在 MWC24 上,雷科技甚至觀察到在終端側,聯發科正通過多終端共享計算的模式來解決端側 AI 的算力短板問題。
再比如自動駕駛的運轉,離不開即時的車聯網、車路協同和車雲協同網絡,當前的網絡尚不能很好地支持智能時代的汽車和交通網絡。
總而言之,與其去期待虛幻的 6G,不如更關注移動通信技術與場景的結合,以及在場景應用的倒逼下出現的創新通信方案,這些正是 MWC 展出的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