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互联网经验:AI出海,哪些赛道有机会?,欢迎阅读。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AI 已经成为全球创新的热点领網域。特别是在过去的几年里,AI 技术的突破和应用,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探索 AI 出海的可能性。
2023 年,这一趋势更加明显,AI 出海成为了全球科技领網域的焦点。那为什么国内 AI 玩家争相出海?现在开始布局出海还是好时机吗?当企业要做出海的时候,最先要考虑的是哪些问题?
带着这些问题,本期 36 氪《CEO 锦囊》栏目邀请到布尔向量创始人兼 CEO 王庆和句子互动创始人兼 CEO 李佳芮,来一起聊聊 AI 出海那些事。
在这场直播中,两位嘉宾主要讨论了以下问题:
1、有哪些 AI 产品正在海外闷声赚大钱?为什么国内 AI 玩家争相出海?
2、当一个企业要出海的时候,首先会遇到的挑战是什么?AI 如何赋能?
3、对出海企业来讲,除了技术革新,还有哪些因素也是要考虑的?一个技术热词如何真正变成一种品牌能力?
4、作为出海的 " 练兵场 ",为什么首选是东南亚?
5、大厂加入后,对整个出海格局和趋势会发生哪些变化?
6、现在开始布局出海还是好时机吗?
7、不同的团队背景该如何判断自己是否适合做出海的产品?
8、当要做出海的时候,最先要考虑的是哪三点?
以下为两位嘉宾和 36 氪的对谈,部分内容经过整理编辑:
36 氪:有哪些 AI 产品正在海外闷声赚大钱?为什么国内 AI 玩家争相出海?
李佳芮: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所有正在闷声发大财的其实都是套壳 ChatGPT。
为什么国内 AI 玩家争相出海,我觉得是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全球大模型最好的一定是 ChatGPT,国内某些维度不太能调用,海外相对就会更简单一点。另外一个是在欧美国家,劳动力相对比较贵,所以他愿意为工具付费。
王庆:为什么国内 AI 玩家争相出海,我觉得有几点原因:
(1)海外市场潜力巨大:全球有 70 多亿人口,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只要产品创新度得到认可,很多国家的人会使用该产品,并对产品产生认可。
(2)海外付费意愿高:尤其是在欧美国家,付费率非常好,加上汇率和 SaaS 的认知成熟度,整个市场的付费率很高。
(3)市场教育更成熟:一些欧美国家的教育、电商等行业的市场教育比较成熟,这些行业对 AI 产品的接受度比较高。
(4)获取第一波流量: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获取第一波流量对于 AI 产品的成功至关重要。出海可以帮助国内 AI 玩家在全球范围内获得更多的用户和市场份额。
36 氪:当一个企业要出海的时候,首先会遇到的挑战是什么?AI 如何赋能?
王庆:我觉得一个企业如果是要出海,看它具体是哪一个行业。电商有电商的出法, SaaS 有 SaaS 的出法,服务商有服务商的出法。不同行业它首先会定义自己的用户,然后再定义自己的产品。整个实操上的挑战,其实挺多的,包括语言上、用户沟通上和人力上等问题的挑战。
AI 上一个很大的赋能,就是让整个过程变得非常轻量化,相对的很多事情落地就会快一些。
李佳芮:AI 来了以后,确实有一些东西会被颠覆,也给小团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AI 会把启动成本大大降下来。
出海遇到比较大的挑战,我觉得最核心的挑战是文化的不同,包括一些使用习惯等等。
36 氪:对出海企业来讲,除了技术革新,还有哪些因素也是要考虑的?一个技术热词如何真正变成一种品牌能力?
李佳芮:我觉得有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一个东西它好不好用,就在别人选择你的时候,更多的是听说这东西好用。
从一个技术热词变成一个品牌能力中间需要做的还很多。第一步一定要把产品夯实,因为产品行不行最后取决于它的留存,留存又要看它是不是持续能增购,那这个是很重要的。打出市场标杆案例,紧接着配备的就是销售,才能完成一个闭环。
王庆:总结下来我认为有两点比较重要,第一个是口碑传播,比如电商客户,他的核心指标就是复购率。第二个就是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总而言之就是你的用户他在选择的时候是不是只能选你。
其实海外的市场是鼓励出海企业去做一些精细化、小场景的产品,即使你在前期不是那么的完善,也可以积累一些核心的用户和粉丝,他们会跟随企业一起去成长的。
36 氪:作为出海的 " 练兵场 ",为什么首选是东南亚?
李佳芮:第一可能是文化比较接近,相对会容易一点,第二是会比较容易起量。
王庆:很多企业率先进入东南亚市场去练兵,我觉得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因为它会慢慢的去接触跟中国相似但又有一点不一样的一个生态,接着去以它为跳板。比如以新加坡为跳板,整体去辐射全球。再加上一些政策的利好,整体的确定性就会更强一些。
36 氪:大厂加入后,对整个出海格局和趋势会发生哪些变化?
李佳芮:我觉得大厂出去以后对我们一定是利好的。因为出海这件事,或者说让国外认可中国技术、中国企业这件事需要大家一起去推动,显然大厂带着更好的光环和背书,同时也带着更好的产品和技术能力。如果说全球化也好,跟中小企业一起去出海也好,其实是需要一股很强大的力量,大厂就是最好的一波力量。大厂出海会给大家更多信心。
王庆:充满危机感但同时也有机会和挑战。对大厂来讲他们本身的能力会比较强,我觉得对于创业公司和中小玩家来讲,大厂的加入的确会起到一个很好的教育市场的作用,然后会扩大影响力,会把整个的市场的流量堆起来。
对创业公司来讲,不要再考虑去不去做大而全的东西,正如李总有提到,他会更加专注于去做小而美的东西。在某一个行业,做精细化的一些场景,这些小场景其实放在全球范围来讲,也是个非常大的市场。
36 氪:现在开始布局出海还是好时机吗?
王庆:我是偏乐观的,我觉得是一个好的时机。首先我觉得大家说创业或者做一个事情肯定是顺势而为,如果本身整个的一个大趋势是往这个方面走的话,那只不过你什么时候上车的问题。他只要不是一个可能走下坡路的行业,肯定有很大的机会。
但初期还是要冷静对待,冷静是你真的要想清楚一个确定性的事情,而这个确定性的事情要做好,想做得非常成功大概率来讲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李佳芮:长期来讲,出海一定是一个正确的事。出海和自己的团队业务息息相关,比如说如果你们是一个完全从 0 到 1 的公司做出海,就要考虑你对这个地方到底是不是了解?产品是不是有不可复制性?我觉得还是要跟自身企业和产品非常关联才对。
36 氪:不同的团队背景该如何判断自己是否适合做出海的产品?
李佳芮:我认为可以从三点来看,第一点是这个团队他是不是学习足够快。学习能力、迭代能力,我觉得是一家公司能走多远很重要的一点。第二点是你是不是有足够的耐心。比如我这个产品,并不是做两天,做两个月就可以立竿见影有成果的,一定要有耐心和韧性,如果你能守得住这个寂寞,就会一直往前走。第三个我觉得很重要,就是创始团队的心力。因为创业公司会面临非常多的事,创业者也有很多自己扛不住的时候,最后放弃的点就是因为自己的原因,真的是太累了,这个时候就是考验你的心力是不是足够坚强,挺过去就会看到胜利的曙光。
王庆:我觉得成功的关键点首先要想得足够清楚,包括认知也好,包括自己核心优势是怎么样。然后不同团队的背景如何判断自己这是不是适合做出海的产品,我觉得还是刚才的观点,要自己要盘一下自己的团队,或者自己要去做这个事情,你自己的核心的优势和资源在哪里,或者核心的认知在哪里,在出海方面有什么优势。很多创业者都已经在路上,或者在已经开始去构建这个事,但最终胜出的为什么是你?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你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
36 氪:当要做出海的时候,最先要考虑的是哪三点?
李佳芮:总结一下,就是两个 PMF 和一个 GTM。第一个 PMF 是 product market fit 就是我的产品和市场是不是匹配;第二个 PMF 是 people mission fit 就是我的人和做这个事是不是匹配;GTM 是 go to market,就是我的营销的策略是什么。
王庆:我认为要考虑三点,首先定位好自己,其次要构建产品最大的核心竞争力,最后就是实现的路径。
点击收看本场直播精彩回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