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AI出海,哪些賽道有機會?,歡迎閲讀。
随着科技的飛速發展,AI 已經成為全球創新的熱點領網域。特别是在過去的幾年裏,AI 技術的突破和應用,使得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探索 AI 出海的可能性。
2023 年,這一趨勢更加明顯,AI 出海成為了全球科技領網域的焦點。那為什麼國内 AI 玩家争相出海?現在開始布局出海還是好時機嗎?當企業要做出海的時候,最先要考慮的是哪些問題?
帶着這些問題,本期 36 氪《CEO 錦囊》欄目邀請到布爾向量創始人兼 CEO 王慶和句子互動創始人兼 CEO 李佳芮,來一起聊聊 AI 出海那些事。
在這場直播中,兩位嘉賓主要讨論了以下問題:
1、有哪些 AI 產品正在海外悶聲賺大錢?為什麼國内 AI 玩家争相出海?
2、當一個企業要出海的時候,首先會遇到的挑戰是什麼?AI 如何賦能?
3、對出海企業來講,除了技術革新,還有哪些因素也是要考慮的?一個技術熱詞如何真正變成一種品牌能力?
4、作為出海的 " 練兵場 ",為什麼首選是東南亞?
5、大廠加入後,對整個出海格局和趨勢會發生哪些變化?
6、現在開始布局出海還是好時機嗎?
7、不同的團隊背景該如何判斷自己是否适合做出海的產品?
8、當要做出海的時候,最先要考慮的是哪三點?
以下為兩位嘉賓和 36 氪的對談,部分内容經過整理編輯:
36 氪:有哪些 AI 產品正在海外悶聲賺大錢?為什麼國内 AI 玩家争相出海?
李佳芮:不管是國内還是國外,所有正在悶聲發大财的其實都是套殼 ChatGPT。
為什麼國内 AI 玩家争相出海,我覺得是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全球大模型最好的一定是 ChatGPT,國内某些維度不太能調用,海外相對就會更簡單一點。另外一個是在歐美國家,勞動力相對比較貴,所以他願意為工具付費。
王慶:為什麼國内 AI 玩家争相出海,我覺得有幾點原因:
(1)海外市場潛力巨大:全球有 70 多億人口,是一個非常大的市場。只要產品創新度得到認可,很多國家的人會使用該產品,并對產品產生認可。
(2)海外付費意願高:尤其是在歐美國家,付費率非常好,加上匯率和 SaaS 的認知成熟度,整個市場的付費率很高。
(3)市場教育更成熟:一些歐美國家的教育、電商等行業的市場教育比較成熟,這些行業對 AI 產品的接受度比較高。
(4)獲取第一波流量: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獲取第一波流量對于 AI 產品的成功至關重要。出海可以幫助國内 AI 玩家在全球範圍内獲得更多的用户和市場份額。
36 氪:當一個企業要出海的時候,首先會遇到的挑戰是什麼?AI 如何賦能?
王慶:我覺得一個企業如果是要出海,看它具體是哪一個行業。電商有電商的出法, SaaS 有 SaaS 的出法,服務商有服務商的出法。不同行業它首先會定義自己的用户,然後再定義自己的產品。整個實操上的挑戰,其實挺多的,包括語言上、用户溝通上和人力上等問題的挑戰。
AI 上一個很大的賦能,就是讓整個過程變得非常輕量化,相對的很多事情落地就會快一些。
李佳芮:AI 來了以後,确實有一些東西會被颠覆,也給小團隊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AI 會把啓動成本大大降下來。
出海遇到比較大的挑戰,我覺得最核心的挑戰是文化的不同,包括一些使用習慣等等。
36 氪:對出海企業來講,除了技術革新,還有哪些因素也是要考慮的?一個技術熱詞如何真正變成一種品牌能力?
李佳芮:我覺得有一個很重要的點就是一個東西它好不好用,就在别人選擇你的時候,更多的是聽説這東西好用。
從一個技術熱詞變成一個品牌能力中間需要做的還很多。第一步一定要把產品夯實,因為產品行不行最後取決于它的留存,留存又要看它是不是持續能增購,那這個是很重要的。打出市場标杆案例,緊接着配備的就是銷售,才能完成一個閉環。
王慶:總結下來我認為有兩點比較重要,第一個是口碑傳播,比如電商客户,他的核心指标就是復購率。第二個就是產品的核心競争力,總而言之就是你的用户他在選擇的時候是不是只能選你。
其實海外的市場是鼓勵出海企業去做一些精細化、小場景的產品,即使你在前期不是那麼的完善,也可以積累一些核心的用户和粉絲,他們會跟随企業一起去成長的。
36 氪:作為出海的 " 練兵場 ",為什麼首選是東南亞?
李佳芮:第一可能是文化比較接近,相對會容易一點,第二是會比較容易起量。
王慶:很多企業率先進入東南亞市場去練兵,我覺得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因為它會慢慢的去接觸跟中國相似但又有一點不一樣的一個生态,接着去以它為跳板。比如以新加坡為跳板,整體去輻射全球。再加上一些政策的利好,整體的确定性就會更強一些。
36 氪:大廠加入後,對整個出海格局和趨勢會發生哪些變化?
李佳芮:我覺得大廠出去以後對我們一定是利好的。因為出海這件事,或者説讓國外認可中國技術、中國企業這件事需要大家一起去推動,顯然大廠帶着更好的光環和背書,同時也帶着更好的產品和技術能力。如果説全球化也好,跟中小企業一起去出海也好,其實是需要一股很強大的力量,大廠就是最好的一波力量。大廠出海會給大家更多信心。
王慶:充滿危機感但同時也有機會和挑戰。對大廠來講他們本身的能力會比較強,我覺得對于創業公司和中小玩家來講,大廠的加入的确會起到一個很好的教育市場的作用,然後會擴大影響力,會把整個的市場的流量堆起來。
對創業公司來講,不要再考慮去不去做大而全的東西,正如李總有提到,他會更加專注于去做小而美的東西。在某一個行業,做精細化的一些場景,這些小場景其實放在全球範圍來講,也是個非常大的市場。
36 氪:現在開始布局出海還是好時機嗎?
王慶:我是偏樂觀的,我覺得是一個好的時機。首先我覺得大家説創業或者做一個事情肯定是順勢而為,如果本身整個的一個大趨勢是往這個方面走的話,那只不過你什麼時候上車的問題。他只要不是一個可能走下坡路的行業,肯定有很大的機會。
但初期還是要冷靜對待,冷靜是你真的要想清楚一個确定性的事情,而這個确定性的事情要做好,想做得非常成功大概率來講還是有一定難度的。
李佳芮:長期來講,出海一定是一個正确的事。出海和自己的團隊業務息息相關,比如説如果你們是一個完全從 0 到 1 的公司做出海,就要考慮你對這個地方到底是不是了解?產品是不是有不可復制性?我覺得還是要跟自身企業和產品非常關聯才對。
36 氪:不同的團隊背景該如何判斷自己是否适合做出海的產品?
李佳芮:我認為可以從三點來看,第一點是這個團隊他是不是學習足夠快。學習能力、迭代能力,我覺得是一家公司能走多遠很重要的一點。第二點是你是不是有足夠的耐心。比如我這個產品,并不是做兩天,做兩個月就可以立竿見影有成果的,一定要有耐心和韌性,如果你能守得住這個寂寞,就會一直往前走。第三個我覺得很重要,就是創始團隊的心力。因為創業公司會面臨非常多的事,創業者也有很多自己扛不住的時候,最後放棄的點就是因為自己的原因,真的是太累了,這個時候就是考驗你的心力是不是足夠堅強,挺過去就會看到勝利的曙光。
王慶:我覺得成功的關鍵點首先要想得足夠清楚,包括認知也好,包括自己核心優勢是怎麼樣。然後不同團隊的背景如何判斷自己這是不是适合做出海的產品,我覺得還是剛才的觀點,要自己要盤一下自己的團隊,或者自己要去做這個事情,你自己的核心的優勢和資源在哪裏,或者核心的認知在哪裏,在出海方面有什麼優勢。很多創業者都已經在路上,或者在已經開始去構建這個事,但最終勝出的為什麼是你?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你的核心競争力在哪裏。
36 氪:當要做出海的時候,最先要考慮的是哪三點?
李佳芮:總結一下,就是兩個 PMF 和一個 GTM。第一個 PMF 是 product market fit 就是我的產品和市場是不是匹配;第二個 PMF 是 people mission fit 就是我的人和做這個事是不是匹配;GTM 是 go to market,就是我的營銷的策略是什麼。
王慶:我認為要考慮三點,首先定位好自己,其次要構建產品最大的核心競争力,最後就是實現的路徑。
點擊收看本場直播精彩回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