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五一前奇景:酒店中国人不如老外多?,欢迎阅读。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旅界 (ID:tourismzonenews),作者:theodore 熙少,题图来自:AI 生成
一
快到五一了,昨天我和几个做高星酒店的朋友聚会,朋友们分别来自广州、深圳、苏州的地标五星酒店。
都是同行,大家自然会聊到一些今年国内五一出行市场的有趣见闻,而朋友们有一个普遍的感受是:
今年从整体入住率、每日房价来看是比去年强,但订单来源上,国内消费情绪很一般,老外是真的比去年多太多了。
深圳做酒店的朋友说,这得感谢华为、比亚迪,最近陆续带了一大批海外客户过来,大会、小会不断,深圳这种城市就得靠商务客,休闲市场卷得太厉害。
朋友的酒店位于港深之间一带,交通便利,她说去年以来对面香港,还有常住香港的老外也会过来,虽然今年五一,大陆客人还是最多,老外客人占比已经一半了。
深圳老外都这么多,那我想广州肯定最近因为广交会被老外挤爆了吧?
广州做酒店的朋友确认了我这个说法,她说最近广交会,连续一个月几乎都是满房状态,尤其中东、俄罗斯的客人特别多,经常一个团过来就占了几十间房,尤其今年广交会第三期与五一假期完全重合,肯定是彻底爆了。
印度人的香水味、中东人的白袍、俄罗斯人的哈拉哨充斥着酒店大堂,朋友有时候一恍惚,说经常以为自己在国外上班。
拜广交会溢出的老外客流影响,今年五一,广深港彻底火了。
苏州这边的朋友突然插话说,虽然酒店开了就一年多,但老外今年五一的比例也呈直线上升,她的判断是今年复活节假期结束比较晚,和国内五一就是前后脚,导致苏州老外客人扎堆了。
朋友表示老外消费能力强,从酒店订单来看,国内客人基本都是基础房型,很多欧美客人起步就是迷你套房,且住的时间长,普遍至少三到五晚。
相比之下,苏州朋友所服务的酒店主要是周末亲子游的上海客人,周中入住率很多时候是靠入境商务客人撑起来的,她认为自己工作的酒店比较新,又是国际知名连锁酒店品牌,才能得到高净值老外的垂青。
事实上,以前每逢长假,的确是中国人出去,现在是老外疯狂来华旅游,从去年五一开始,国内入境客人和出境客人就已经基本持平了。
公开数据显示,去年五一假期,入出境合计 367.2 万人次,其中入境游客 177.5 万人次,出境 189.7 万人次,也就是说,当我们去日本泰国旅游,老外也喜欢来北京、上海、广州逛。
今年又有着广交会、复活节、免签等利好因素支持,让国内一波高星酒店尝到了甜头。
二
原本国人出游旺季,为啥这届五一国内高星酒店靠老外撑着?
一方面是因为老外真的越来越容易来中国了,国家移民管理局去年年底更新过境免签政策,像以前老外来中国最多能玩 6 天,现在直接放宽到 10 天,而且可以跨省玩,玩遍 24 个省份不重样,这也就让更多城市尝到了甜头。
你听着可能觉得没啥感觉,但一个在杭州某商务酒店做前厅经理的朋友和旅界披露,酒店最近老外变多后,他查后台数据才发现,一看护照才知道是 " 过境旅客 ",不乏转机顺便玩几天的。
入境政策好了,自来水广告也多了,前段时间," 甲亢哥 " 的中国之旅在全球互联网引发 " 中国热 ",多次冲上热搜,让全球网民体验了一次 " 云游 " 中国。
当然,另一方面,最近国际生意圈也很热闹。
昨天 # 失去美国订单后海外订单量竟然多了 # 上了热搜,我看评论区有点翻车,有人说 " 失去美国市场就赢成这样,那如果失去所有市场,会赢成什么样简直无法想象。"
后来微博精选了评论,但坦白说,我觉得真没必要这么玻璃心,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嘛,出口商一时生意肯定是受到影响了,这个可以直视,但是也带动了国内服务贸易增长。
就像我们这些忙着供货给美国的生意人突然客户没了,怎么办?换客户呗。
于是印度、中东、俄罗斯、非洲的商人们就嗅到机会了,纷纷带着翻译、带着样品、带着 " 我来看看能不能抄底 " 的心情,扎堆来中国。
我给你们举个例子,这就好比你们老家小城里两个最牛 X 的商场打价格战,那肯定会有一大波伺机而动捡便宜的老头、老太太,国际形势说穿了也无外乎如此。
他们来中国得吃喝拉撒对吧?那中国酒店业的机会不就来了嘛,广交会就是个很好的缩影。
我有个同学小美在义乌搞外贸,她最近听腻了印度人的 "give me best price",她嘴上微笑,心里是 give 你妹,还有最近周边酒店都住满了 " 讲着阿拉伯语、说自己是采购经理 " 的人。
小美和我调侃:" 以前是我们出国花钱参加展会,现在是全世界来义乌逛摊。"
关税贵了,那就顺便来中国旅游再购物,这和去年日本汇率大降以后,"LV 成了日本土特产 " 不是一个道理嘛?
三
今年五一国内酒店业的变化,其实也逼着我们重新思考国内高星酒店行业未来的运营逻辑。
高星酒店和普通三四星酒店运营逻辑完全不一样,过去核心客户是国内高净值游客,这没错,但现在说实话什么形势大家也都清楚,视野得打开了,目光得放到全球了。
我一位朋友在南京做一家五星级酒店,他说五一前后最火的一个房型,先后住进了七八个穿白袍的大哥,一人一台 iPad,轮流视频会议,全是来自中东做跨境贸易的,出差顺便考察市场。
这些老外来中国,一住就是五天到七天,还特别爱带行政酒廊的房型,不是说他们有多会喝,而是因为能开会。
说白了,中国的五星酒店多香啊,地段好、服务稳,从希尔顿、洲际、万豪到文华东方、四季、安缦,普通五星酒店到顶奢,你想住啥品牌没有?价格和国外比也真的算是实惠了。
南京樱花盛开的时候 / 旅界实拍
所以,现在有些五星酒店靠的不是满大堂的 " 打卡式游客 ",而是实打实愿意掏钱、多住几晚、有消费能力的 " 长期饭票 " 老外们。
这背后,是一个国家层面上的趋势变化。
其实我们中国长期是 " 货物贸易顺差,服务贸易逆差 " 的国家,意思就是——我们老卖货给别人,买的服务反而比卖出去的还多,典型如:出国旅游、留学、看病,这都是花钱出去了。
但这两年,这种格局开始发生变化了。
货物顺差还在涨,服务逆差却在缩——说明啥?老外花钱在中国的地方越来越多了,尤其是在 " 住 " 这块,未来还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最后讲个真实的小故事,我有一个土耳其朋友,这两天她要来北京出差一周,签证办得贼费劲,最后我通过一家有政府背景的旅行社出具邀请函,才给她拿到商务签证。
她最后千里迢迢来中国,只在北京和我吃了一顿烤鸭,连长城、故宫都没来得及去看,就直奔下一站香港,走的时候跟我连称遗憾,说下次怎么也得多申请几天,不然中国太大了,根本玩不够。
你看,她不是不想玩,是政策、时间、认知还没跟上。
但这只是开始。
未来会有更多像她这样的外国游客来中国,一开始是商务考察,后来就是顺便旅游,再后来,可能就是每年来一次,带着家人一起来。
而酒店,特别是那些服务到位、位置核心的高星酒店,会成为这波浪潮中的最大受益者。
别再想着只靠 " 五一假期收割一下本地游客 " 了——老外的钱,香得很,而且来得正是时候。
五一是个缩影,未来的暑假、秋天、圣诞节、复活节,只要政策继续放开、签证再便利一点、语言再通一点,中国酒店的机会远不止眼前。
中国酒店的下一轮增长,不在本地朋友圈里,而在世界地图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