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科技经验:2亿资本,又砸向了这家机器人公司,欢迎阅读。
智能车参考刚刚获悉,3 个月内第 2 笔资金,投向同一家机器人创业公司——
维他动力官宣完成 " 种子 + 轮融资 "。
长期追踪智驾行业的读者不陌生,维他动力由自动驾驶大牛、地平线 005 号员工余轶南创办。
从技术角度看,维他动力是 " 具身智能在软硬體层面对智能汽车发展延伸 " 这一客观规律最直接的证明、展现。
也是接连获得投资方看好押注的核心因素之一。
维他动力又融了 2 亿元
3 个月前维他动力同样以融资消息完成了创业以来的首次公开亮相,当时披露的金额是近亿元。
这次官宣的是 " 种子 + 轮融资 ",3 个月内累计总共完成 2 亿元种子轮融资。
本轮融资由知名投资机构今日资本、凯辉基金领投,雅瑞资本参与投资,高瓴创投、元璟资本、初心资本、柏睿资本及BV 百度风投等多家跟投。
其中高瓴资本、元璟资本、柏睿资本、BV 百度风投和初心资本,也是 3 个月前首轮投资方。
维他动力官方表示,融资将进一步加速个人和家庭创造生活空间智能伙伴的产品研发与市场拓展。
投资方凯辉基金认为:
全球机器人产业正处于爆发前夜,未来十年,家庭智能机器人有望成为‘第二个智能手机’。凭借维他动力创始团队的高度专业化与丰富行业经验,我们相信维他动力将推动机器人行业的创新发展,并有望成为这一变革的引领者之一。凯辉基金也将陪伴团队成长,并助力其加速海内外商业化落地。
雅瑞资本同样表达对团队的认可:
随着上游软硬體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成本下降,机器人商业化量产的前景愈发清晰。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 AI 普及率和接受度最高的国家,C 端具身智能产品的爆发已近在眼前。
维他动力汇聚了一支兼具 AI 研发实力与 C 端产品定义及营销经验的顶尖团队,这一优势在打造 C 端产品时至关重要。
由此也能看出 2025 年具身智能赛道 " 百家争鸣 " 的局面下,同时具备 AI 算法、算力硬體、C 端产品和产业生态的玩家,更容易受到资本青睐,脱颖而出。
谁是维他动力?
维他动力的种子轮融资中,除了百度,首轮还包括地平线,其实都是创始人余轶南的老东家。
余轶南是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的博士,研究方向是当时还未大热的深度学习,师从计算机视觉专家、原自动化所所长谭铁牛院士。
2013 年加入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 ( 百度 IDL ) ,继续从事计算机视觉的研究,当时余凯是 IDL 的常务副院长,还有报道称余凯也是余轶南在 IDL 的导师。
2015 年,余凯离开百度创立了地平线,余轶南追随余凯,成为地平线 005 号员工,后来担任研发总监,在地平线拿下主机厂的关键战役中屡立战功。
2020 年 8 月,余轶南先是率队拿下了地平线第一个芯片前装量产项目,长安 UNI-V。
在地平线发布征程 3 后,余轶南又负责理想 ONE 定点,成功交付。
理想 ONE 上市后大卖,也让主机厂注意到了地平线,地平线得以获得更多定点,打开了局面。
在此过程中,地平线发展壮大,业务越来越广,余轶南后来成为軟體平台产品线的总裁,并主要负责中低阶智驾方案的量产交付。
去年 7 月,地平线进行业务调整,重组智驾团队,交由华为系苏箐统一指挥。
而余轶南有了新的使命,也是地平线的初心:
带队具身智能机器人。
维他动力在具身智能众多应用场晋中,选择了 To C 的路线:
除余轶南本人,还包括理想汽车前智能驾驶产品总监赵哲伦、地平线前軟體平台总架构师、智驾创始团队成员宋巍,这二位挂联合创始人。
为什么有这样的团队构成,维他动力披露了对具身智能赛道的真实想法。
从技术角度出发,自动驾驶汽车其实就是 " 四个轮子的机器人 ",二者在技术上具有极高的通用性。或者说,机器人在软硬體两个维度,都是自动驾驶技术的延伸:更大的算力、更轻便的传感器、认知能力更完善的模型、复杂度更高的规划控制、能量密度更高的电池 …
而从 2023 年大模型浪潮带来的智能涌现,则在基础架构层面为机器人的自然互動、自主运动、自主操作以及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了可以落地的基础,突破了传统机器人 " 自动化 " 的技术范畴。
另外,维他动力认为自身还具备独特优势:除了自动驾驶产品大规模量产成功经验外,还有与生俱来的生态优势。
地平线以终端计算硬體闻名,汽车之外,其实早就有包括边缘计算、机器人等等产品线。去年内部相关团队成立了地瓜机器人,专门提供具身智能所需的底层硬體。
此外,投资方中的柏睿资本,也是巨头宁德时代联合创始人出资创办的 … 其他投资方也都是长期专注 AI、机器人和硬體领網域投资,可以带来更多协同效应。
从这个角度看,机器人火热,但有技术有生态,甚至起步就有关键供应链的维他动力,尤其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