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娱乐经验:贾玲依然灵,熊出没继续出没,欢迎阅读。
用口碑撑起春节档。
作者|刘南豆 李欣媛
13.65 亿,今年春节档首日票房以微弱优势,超过了去年的 13.58 亿。
不同于去年 " 史上最强春节档 " 的高调,今年的春节档主打一个平稳。基础数据上,并未有太大提升,也没有小幅回落,与去年情况基本持平。
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在观影人次层面,今年春节档首日达 2681 万,同比去年的 2552 万略弱提升。场次也相较去年情况有所好转,今年场次达 52 万,同比去年有 7 万次的小幅上涨。
图源:灯塔专业版
初一票房日冠,在《飞驰人生 2》和《热辣滚烫》之间竞争焦灼,两部电影排片占比相差不大,分别为 26.2% 和 26.7%,最终,4.29 亿的《飞驰人生 2》领先《热辣滚烫》0.07 亿,以微弱优势夺得日冠。
而春节档常客《熊出没》成绩再破新高,《熊出没 · 逆转时空》以 11.3% 的排片,拿下 2.3 亿票房,排在第三,而《第二十条》19.5% 的排片不及《熊出没》,收获不到 2 亿票房,位列第四。
相对而言,《红毯先生》和《我们一起摇太阳》情况不容乐观,首日票房并未破亿,分别为 4215.5 万和 3181.4 万,与预售票房相差不大,这意味着新观众并未进场,两部电影预测票房双双回落,从起初的 6.55 亿和 6.83 亿,降至 3.06 亿和 4.09 亿。
不过,观众购票决策后移,影片质量是逆跌法宝,且今年情人节在春节假期内,叠加的档期效应,或将有望助力这些影片后续票房。
高票补击不破圈层化
相较于去年 " 史上最强春节档 " 一片红火,今年的春节档并没有明显的红火体感,大盘各项平稳数据也在佐证今年的春节档的 " 冷静 "。
一般来说,春节档期全家观影居多,带动电影上座率普遍升高。但相较于去年大年初一六部电影均超过 30%,今年仅有四部电影达到了 30% 以上,其中,《熊出没》稳定发挥,继续保持超 60% 的上座率,断层领跑春节档新片。
喜剧扎堆,类型趋同,让观众选择变得更少,是影响上座率的一大诱因。多类型电影原本可以激发观影次数,如今一部就可以满足最基本的观影诉求,六部电影抢夺同一批观众群体,这既稀释了各个电影原本的票房存量,也无法发展出新的票房增量。
这种情况反而给了《熊出没》开拓市场的空间,恰逢十周年之际,《熊出没》继续保持电影质量,留住了原本的目标群体,同时科幻类型吸引了其它观众入场。
图源:豆瓣
与上座率形成呼应的是仍旧处于低迷状态的观影人次。2681 万观影人次同比去年仅上升 129 万人次,仍不及前年的 3446 万,下滑 25%。春节档上新的八部新片,并未提升观众的观影热情。
场次略微的回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今年春节档电影片长普遍有所缩短。
去年两部头部电影《流浪地球 2》和《满江红》片长达到 173 分钟和 159 分钟,而今年的《热辣滚烫》和《飞驰人生 2》都保持在 120 分钟左右,最长的《第二十条》141 分钟,也远远短于去年的电影片长。
直观地换算一下,《流浪地球 2》比《飞驰人生 2》多出 50 分钟,相当于同一个厅,每放映 3 部《流浪地球 2》就能放映 4 部《飞驰人生 2》。在高场次的堆叠下,短时长的影片观众的流动更快,票房收益更大。
而影院考虑到票房,排片自然会有所倾斜。根据大年初二预售情况可见,口碑高,片长短的《熊出没》排片比明显上升,而《第二十条》的排片占比从 19.5% 滑落到 16.8%。
连同片长一同缩短的还有票价,今年的票价变化尤为突出。
从 2019 年开始,高票价的舆论危机多次冲击春节档,2022 年观众不满达到高峰,平均票价达到了高峰 56.1 元。
今年为了提前应对票价难题,票补力度加强,各地也拿出相应政策。北京向市民发放 2000 万观影补贴,上海市电影局联合业界头部企业承办观影优惠活动,每张电影票立减 30 元,覆盖 320 家影院。
相较于去年的 53.2 元,今年平均票价降至 50.7 元。票价的回落反而激起了观众兴趣,今年的电影口碑普遍向好,并未有引起观众声讨的烂片出现。
截至目前开分的电影中,《飞驰人生 2》开分 8.2,《第二十条》开分 8.0,今年春节档首次有两部 8 分以上作品,而 7.8 分的《热辣滚烫》也贴近 8 分线。
大年初二《飞驰人生 2》《第二十条》《热辣滚烫》豆瓣评分 图源:豆瓣
即便目前开分的影片中,豆瓣评分 7.0 的《红毯先生》并未切中下沉市场的观影喜好,但是评价普遍温和,并未有较大的舆论危机,且猫淘评分都在 9.0 以上。
回看往年春节档,2023 年的《交换人生》,2022 年的《四海》,2021 年的《侍神令》都因故事内容等问题引起观众不满。
这一方面意味着,当票价符合观众的消费期待时,观众对影片的点评更加包容,另一方面在于,今年春节档类型同质化,让观众的圈层化现象变得明显。
今年的春节档电影普遍处于一个水平线内,电影都是合家欢的基调,且质量达标,在这种情况下,观众各取所需,圈地自洽,目标閱聽人的精细化,让电影的口碑只局限于圈层化讨论。
《第二十条》和《我们一起摇太阳》同样作为现实主义喜剧,《我们一起摇太阳》的爱情元素更受年轻观众喜欢,而《第二十条》含括了各个年龄段演员,满足了观众的合家欢需求。
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圈层化的观影环境保证了电影可以免受舆论影响,可以成为安全区内的爆款,但另一个角度也说明,50 亿票房的大众爆款概率在大大降低。
梯队格局依旧
档期头部依然是和往年一样的 " 二人转 " 格局,预售前期阶段呈现的三足鼎立局面没能维持下来。根据票冠地图显示,除内蒙古、海南等个别省份之外,《飞驰人生 2》和《热辣滚烫》基本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南北差异。
两部影片的宣发节奏也明显不一样。《飞驰人生 2》明显在预售期间发力更足,通过媒体、KOL 提前看片,抢先释放口碑,输出 " 比 1 好看 "" 春节档唯一特效 " 等心智,主创也频频登陆各大平台直播互动。而《热辣滚烫》在贾玲发布小作文之后,一直都相对低调。目的就是保持贾玲形象的神秘感,等大年初一再揭晓。初一上午,片方当即发布贾玲瘦身后影像片段,并于当晚进行直播、发布采访片段,让整个大年初一的热搜都被《热辣滚烫》霸屏。
大年初一日间、午间、晚间的微博热搜截图
最大的惊喜仍是《熊出没》。尽管去年《熊出没 · 伴我 " 熊芯 "》就已经在大年初一单日票房基本与第三持平,但今年《熊出没 · 逆转时空》更上一层楼。单日票房从 1.3 亿升至 2.3 亿,票房占比从 9.9% 升至 17.4%,上座率也再创新高,从 61.1% 升至 61.6%。
强势的上座率显著影响了后续的排片策略,首日《熊出没 · 逆转时空》仅 11.3% 的排片占比,到初二初三目前已经上涨至 18.1% 和 18.8%,后续还有望继续上涨。今年这一作是《熊出没》电影的第十年,影片当中也加入了不少来自往年作品的 " 回忆杀 ",被观众戏称为 " 强的多重宇宙 ",有望实现类似漫威与《复仇者联盟》的观影集群效应。截至毒眸发稿前,灯塔与猫眼的 AI 预测最终票房已达 22.59 亿和 24.35 亿,而去年《熊出没 · 伴我 " 熊芯 "》仅 14.95 亿,再度大大抬升系列天花板。
而《熊出没》每年都在大年初一以低排片占比实现逆袭的案例,也在表明,大年初一排片率的重要性越来越低。不论是往年通过排片费还是今年通过预售票补,来抢占首日排片率的发行动作,其价值正在下降。能决定影片最终成绩的更重要因素,还是本身的质量和话题性。
有人逆袭就有人下滑,就像去年的《无名》一样,今年表现不及预期的是《第二十条》。其以 19.4% 的排片占比仅取得 14.4% 的票房占比,上座率仅 33.6%。尽管影片在映前发布了 " 这大家子人我熟 " 特辑,强调影片中熟脸演员数量多的优势,但毕竟缺乏能扛大旗的主演,雷佳音、马丽的阵容,与贾玲、沈腾相比,大众吸引力相对有限。
但毕竟《第二十条》不是一部像《无名》一样的文艺片,而是内容相对通俗、内核符合观众朴素正义情感的电影。目前豆瓣开分 8 分也彰显了观众的肯定,之后有希望再通过口碑发酵把票房往上提一提。
最后,尾部梯队的《红毯先生》和《我们一起摇太阳》则成为了难兄难弟,上座率均只有 20% 左右,后续的排片占比也已经进一步下滑。客观来说,两部影片在预售阶段的宣发都十分努力,《红毯先生》登陆董宇辉直播间卖票,彭昱畅为了《我们一起摇太阳》在天津学大爷跳水,已经尽最大可能和过去一年的短视频热点合流,但仍然没能点燃春节观众的观影热情。
《红毯先生》的下沉属性严重不足,据灯塔专业版,春节档影片最终预售成绩中,《红毯先生》在三四线城市的票房占比仅 41%,一线城市占比高达 14.6%,票房结构与其他影片显著相异。豆瓣开分 7 分,也是目前已开分影片中最低的,足见春节档观众的不买账。
而《我们一起摇太阳》则是低龄观众占比过高,对于春节档的中老年群体覆盖较低。据猫眼、淘票票双平台想看数据显示,《我们一起摇太阳》24 岁以下用户占比分别为 55% 和 50.6%,远高于同档期其他影片。
不过,这两部影片本身也很难成为观影首选,大年初一票房有限是预期之内的事实,走出春节档后或许有希望通过口碑挽救长线票房。
春节档的固化认知要打破
时间拨回到 2022 年,那是近几年以来的 " 最差春节档 "。除了《长津湖之水门桥》这个超级头部之外,其余影片尽皆哑火,让映前普遍期待不高的《这个杀手不太冷静》成功逆袭,而逆袭的原因,也被外界主要归因于 " 春节档唯一喜剧 "。
图源:灯塔 2022 春节档报告
从 " 强调春节档需要喜剧 ",到 " 春节档只剩喜剧 ",只花了两年。这样的转身速度的确值得肯定,但市场的盲目性也彰显无疑。
毒眸在映前预测时就提过,春节观众是喜欢看喜剧没错,但都是喜剧的话就总得有片吃亏了。对整个大盘来说,供给过于同质化,也有失去潜在观众的威胁,甚至让此后这一档期的观众产生审美疲劳。
国庆档就是上一个将档期与类型强绑定的例子,最近两年国庆档的票房成绩也证明,所谓的档期气质并非铁律。
2019 年《我和我的祖国》上映,本是献礼片但却意外收获 31.7 亿的票房佳绩,让从业者第一次意识到了国庆档与主旋律电影的适配性。本来在 2018 年及以前还处于百花齐放状态的国庆档,从此之后几乎成为主旋律专属档期。直到 2022 年三部主旋律影片扎堆上映,但只取得了不到 15 亿的票房成绩,才让国庆档的 " 主旋律狂热 " 暂告一段落。2023 年的国庆档主旋律影片也并未收获足够好的票房成绩,但好在已经重新恢复多类型供给。
在媒体的不断强化下,春节档和喜剧的联系也已经有矫枉过正之势。一些影片或许并不一定非要加入喜剧段落。比如《第二十条》,创新性地将喜剧和现实主义题材捏合,但在具体呈现上,不少豆瓣短评表示,喜剧段落和现实段落有明显割裂感。如果为了适应春节档的 " 档期气质 " 而强行加入喜剧元素,最终结果反而不美。
《第二十条》豆瓣评论
实际上,在毒眸看来,关于春节档的固化认知亟待打破——作为全年之中观影人次最多的档期,它不应该是属于某一种类型的,而是只要影片主题表达的是一个普世性的价值,是最多国人关心的话题,它就能在春节档上映。
从最早的以《西游记》IP 抗大旗,到后来的《流浪地球》《红海行动》等主旋律特效大片异军突起,再到如今的喜剧群像,诸多不同的类型都能在春节档有机会。
当然,如今初一的成绩也越来越没法决定档期成败了,靠口碑都有机会走出漂亮的长线。去年春节档最大的变化就是出现了多日连续逆跌,让历史第四的大年初一,最终走成了历史第二的春节档。今年的开局口碑已然领先,未来几天复刻逆跌之势并非没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