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賈玲依然靈,熊出沒繼續出沒,歡迎閲讀。
用口碑撐起春節檔。
作者|劉南豆 李欣媛
13.65 億,今年春節檔首日票房以微弱優勢,超過了去年的 13.58 億。
不同于去年 " 史上最強春節檔 " 的高調,今年的春節檔主打一個平穩。基礎數據上,并未有太大提升,也沒有小幅回落,與去年情況基本持平。
據燈塔專業版數據顯示,在觀影人次層面,今年春節檔首日達 2681 萬,同比去年的 2552 萬略弱提升。場次也相較去年情況有所好轉,今年場次達 52 萬,同比去年有 7 萬次的小幅上漲。
圖源:燈塔專業版
初一票房日冠,在《飛馳人生 2》和《熱辣滾燙》之間競争焦灼,兩部電影排片占比相差不大,分别為 26.2% 和 26.7%,最終,4.29 億的《飛馳人生 2》領先《熱辣滾燙》0.07 億,以微弱優勢奪得日冠。
而春節檔常客《熊出沒》成績再破新高,《熊出沒 · 逆轉時空》以 11.3% 的排片,拿下 2.3 億票房,排在第三,而《第二十條》19.5% 的排片不及《熊出沒》,收獲不到 2 億票房,位列第四。
相對而言,《紅毯先生》和《我們一起搖太陽》情況不容樂觀,首日票房并未破億,分别為 4215.5 萬和 3181.4 萬,與預售票房相差不大,這意味着新觀眾并未進場,兩部電影預測票房雙雙回落,從起初的 6.55 億和 6.83 億,降至 3.06 億和 4.09 億。
不過,觀眾購票決策後移,影片質量是逆跌法寶,且今年情人節在春節假期内,疊加的檔期效應,或将有望助力這些影片後續票房。
高票補擊不破圈層化
相較于去年 " 史上最強春節檔 " 一片紅火,今年的春節檔并沒有明顯的紅火體感,大盤各項平穩數據也在佐證今年的春節檔的 " 冷靜 "。
一般來説,春節檔期全家觀影居多,帶動電影上座率普遍升高。但相較于去年大年初一六部電影均超過 30%,今年僅有四部電影達到了 30% 以上,其中,《熊出沒》穩定發揮,繼續保持超 60% 的上座率,斷層領跑春節檔新片。
喜劇扎堆,類型趨同,讓觀眾選擇變得更少,是影響上座率的一大誘因。多類型電影原本可以激發觀影次數,如今一部就可以滿足最基本的觀影訴求,六部電影搶奪同一批觀眾群體,這既稀釋了各個電影原本的票房存量,也無法發展出新的票房增量。
這種情況反而給了《熊出沒》開拓市場的空間,恰逢十周年之際,《熊出沒》繼續保持電影質量,留住了原本的目标群體,同時科幻類型吸引了其它觀眾入場。
圖源:豆瓣
與上座率形成呼應的是仍舊處于低迷狀态的觀影人次。2681 萬觀影人次同比去年僅上升 129 萬人次,仍不及前年的 3446 萬,下滑 25%。春節檔上新的八部新片,并未提升觀眾的觀影熱情。
場次略微的回升,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今年春節檔電影片長普遍有所縮短。
去年兩部頭部電影《流浪地球 2》和《滿江紅》片長達到 173 分鍾和 159 分鍾,而今年的《熱辣滾燙》和《飛馳人生 2》都保持在 120 分鍾左右,最長的《第二十條》141 分鍾,也遠遠短于去年的電影片長。
直觀地換算一下,《流浪地球 2》比《飛馳人生 2》多出 50 分鍾,相當于同一個廳,每放映 3 部《流浪地球 2》就能放映 4 部《飛馳人生 2》。在高場次的堆疊下,短時長的影片觀眾的流動更快,票房收益更大。
而影院考慮到票房,排片自然會有所傾斜。根據大年初二預售情況可見,口碑高,片長短的《熊出沒》排片比明顯上升,而《第二十條》的排片占比從 19.5% 滑落到 16.8%。
連同片長一同縮短的還有票價,今年的票價變化尤為突出。
從 2019 年開始,高票價的輿論危機多次衝擊春節檔,2022 年觀眾不滿達到高峰,平均票價達到了高峰 56.1 元。
今年為了提前應對票價難題,票補力度加強,各地也拿出相應政策。北京向市民發放 2000 萬觀影補貼,上海市電影局聯合業界頭部企業承辦觀影優惠活動,每張電影票立減 30 元,覆蓋 320 家影院。
相較于去年的 53.2 元,今年平均票價降至 50.7 元。票價的回落反而激起了觀眾興趣,今年的電影口碑普遍向好,并未有引起觀眾聲讨的爛片出現。
截至目前開分的電影中,《飛馳人生 2》開分 8.2,《第二十條》開分 8.0,今年春節檔首次有兩部 8 分以上作品,而 7.8 分的《熱辣滾燙》也貼近 8 分線。
大年初二《飛馳人生 2》《第二十條》《熱辣滾燙》豆瓣評分 圖源:豆瓣
即便目前開分的影片中,豆瓣評分 7.0 的《紅毯先生》并未切中下沉市場的觀影喜好,但是評價普遍温和,并未有較大的輿論危機,且貓淘評分都在 9.0 以上。
回看往年春節檔,2023 年的《交換人生》,2022 年的《四海》,2021 年的《侍神令》都因故事内容等問題引起觀眾不滿。
這一方面意味着,當票價符合觀眾的消費期待時,觀眾對影片的點評更加包容,另一方面在于,今年春節檔類型同質化,讓觀眾的圈層化現象變得明顯。
今年的春節檔電影普遍處于一個水平線内,電影都是合家歡的基調,且質量達标,在這種情況下,觀眾各取所需,圈地自洽,目标閱聽人的精細化,讓電影的口碑只局限于圈層化讨論。
《第二十條》和《我們一起搖太陽》同樣作為現實主義喜劇,《我們一起搖太陽》的愛情元素更受年輕觀眾喜歡,而《第二十條》含括了各個年齡段演員,滿足了觀眾的合家歡需求。
某種程度上來説,這種圈層化的觀影環境保證了電影可以免受輿論影響,可以成為安全區内的爆款,但另一個角度也説明,50 億票房的大眾爆款概率在大大降低。
梯隊格局依舊
檔期頭部依然是和往年一樣的 " 二人轉 " 格局,預售前期階段呈現的三足鼎立局面沒能維持下來。根據票冠地圖顯示,除内蒙古、海南等個别省份之外,《飛馳人生 2》和《熱辣滾燙》基本呈現出較為明顯的南北差異。
兩部影片的宣發節奏也明顯不一樣。《飛馳人生 2》明顯在預售期間發力更足,通過媒體、KOL 提前看片,搶先釋放口碑,輸出 " 比 1 好看 "" 春節檔唯一特效 " 等心智,主創也頻頻登陸各大平台直播互動。而《熱辣滾燙》在賈玲發布小作文之後,一直都相對低調。目的就是保持賈玲形象的神秘感,等大年初一再揭曉。初一上午,片方當即發布賈玲瘦身後影像片段,并于當晚進行直播、發布采訪片段,讓整個大年初一的熱搜都被《熱辣滾燙》霸屏。
大年初一日間、午間、晚間的微博熱搜截圖
最大的驚喜仍是《熊出沒》。盡管去年《熊出沒 · 伴我 " 熊芯 "》就已經在大年初一單日票房基本與第三持平,但今年《熊出沒 · 逆轉時空》更上一層樓。單日票房從 1.3 億升至 2.3 億,票房占比從 9.9% 升至 17.4%,上座率也再創新高,從 61.1% 升至 61.6%。
強勢的上座率顯著影響了後續的排片策略,首日《熊出沒 · 逆轉時空》僅 11.3% 的排片占比,到初二初三目前已經上漲至 18.1% 和 18.8%,後續還有望繼續上漲。今年這一作是《熊出沒》電影的第十年,影片當中也加入了不少來自往年作品的 " 回憶殺 ",被觀眾戲稱為 " 強的多重宇宙 ",有望實現類似漫威與《復仇者聯盟》的觀影集群效應。截至毒眸發稿前,燈塔與貓眼的 AI 預測最終票房已達 22.59 億和 24.35 億,而去年《熊出沒 · 伴我 " 熊芯 "》僅 14.95 億,再度大大抬升系列天花板。
而《熊出沒》每年都在大年初一以低排片占比實現逆襲的案例,也在表明,大年初一排片率的重要性越來越低。不論是往年通過排片費還是今年通過預售票補,來搶占首日排片率的發行動作,其價值正在下降。能決定影片最終成績的更重要因素,還是本身的質量和話題性。
有人逆襲就有人下滑,就像去年的《無名》一樣,今年表現不及預期的是《第二十條》。其以 19.4% 的排片占比僅取得 14.4% 的票房占比,上座率僅 33.6%。盡管影片在映前發布了 " 這大家子人我熟 " 特輯,強調影片中熟臉演員數量多的優勢,但畢竟缺乏能扛大旗的主演,雷佳音、馬麗的陣容,與賈玲、沈騰相比,大眾吸引力相對有限。
但畢竟《第二十條》不是一部像《無名》一樣的文藝片,而是内容相對通俗、内核符合觀眾樸素正義情感的電影。目前豆瓣開分 8 分也彰顯了觀眾的肯定,之後有希望再通過口碑發酵把票房往上提一提。
最後,尾部梯隊的《紅毯先生》和《我們一起搖太陽》則成為了難兄難弟,上座率均只有 20% 左右,後續的排片占比也已經進一步下滑。客觀來説,兩部影片在預售階段的宣發都十分努力,《紅毯先生》登陸董宇輝直播間賣票,彭昱暢為了《我們一起搖太陽》在天津學大爺跳水,已經盡最大可能和過去一年的短視頻熱點合流,但仍然沒能點燃春節觀眾的觀影熱情。
《紅毯先生》的下沉屬性嚴重不足,據燈塔專業版,春節檔影片最終預售成績中,《紅毯先生》在三四線城市的票房占比僅 41%,一線城市占比高達 14.6%,票房結構與其他影片顯著相異。豆瓣開分 7 分,也是目前已開分影片中最低的,足見春節檔觀眾的不買賬。
而《我們一起搖太陽》則是低齡觀眾占比過高,對于春節檔的中老年群體覆蓋較低。據貓眼、淘票票雙平台想看數據顯示,《我們一起搖太陽》24 歲以下用户占比分别為 55% 和 50.6%,遠高于同檔期其他影片。
不過,這兩部影片本身也很難成為觀影首選,大年初一票房有限是預期之内的事實,走出春節檔後或許有希望通過口碑挽救長線票房。
春節檔的固化認知要打破
時間撥回到 2022 年,那是近幾年以來的 " 最差春節檔 "。除了《長津湖之水門橋》這個超級頭部之外,其餘影片盡皆啞火,讓映前普遍期待不高的《這個殺手不太冷靜》成功逆襲,而逆襲的原因,也被外界主要歸因于 " 春節檔唯一喜劇 "。
圖源:燈塔 2022 春節檔報告
從 " 強調春節檔需要喜劇 ",到 " 春節檔只剩喜劇 ",只花了兩年。這樣的轉身速度的确值得肯定,但市場的盲目性也彰顯無疑。
毒眸在映前預測時就提過,春節觀眾是喜歡看喜劇沒錯,但都是喜劇的話就總得有片吃虧了。對整個大盤來説,供給過于同質化,也有失去潛在觀眾的威脅,甚至讓此後這一檔期的觀眾產生審美疲勞。
國慶檔就是上一個将檔期與類型強綁定的例子,最近兩年國慶檔的票房成績也證明,所謂的檔期氣質并非鐵律。
2019 年《我和我的祖國》上映,本是獻禮片但卻意外收獲 31.7 億的票房佳績,讓從業者第一次意識到了國慶檔與主旋律電影的适配性。本來在 2018 年及以前還處于百花齊放狀态的國慶檔,從此之後幾乎成為主旋律專屬檔期。直到 2022 年三部主旋律影片扎堆上映,但只取得了不到 15 億的票房成績,才讓國慶檔的 " 主旋律狂熱 " 暫告一段落。2023 年的國慶檔主旋律影片也并未收獲足夠好的票房成績,但好在已經重新恢復多類型供給。
在媒體的不斷強化下,春節檔和喜劇的聯系也已經有矯枉過正之勢。一些影片或許并不一定非要加入喜劇段落。比如《第二十條》,創新性地将喜劇和現實主義題材捏合,但在具體呈現上,不少豆瓣短評表示,喜劇段落和現實段落有明顯割裂感。如果為了适應春節檔的 " 檔期氣質 " 而強行加入喜劇元素,最終結果反而不美。
《第二十條》豆瓣評論
實際上,在毒眸看來,關于春節檔的固化認知亟待打破——作為全年之中觀影人次最多的檔期,它不應該是屬于某一種類型的,而是只要影片主題表達的是一個普世性的價值,是最多國人關心的話題,它就能在春節檔上映。
從最早的以《西遊記》IP 抗大旗,到後來的《流浪地球》《紅海行動》等主旋律特效大片異軍突起,再到如今的喜劇群像,諸多不同的類型都能在春節檔有機會。
當然,如今初一的成績也越來越沒法決定檔期成敗了,靠口碑都有機會走出漂亮的長線。去年春節檔最大的變化就是出現了多日連續逆跌,讓歷史第四的大年初一,最終走成了歷史第二的春節檔。今年的開局口碑已然領先,未來幾天復刻逆跌之勢并非沒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