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科技经验:春节她供奉了一台电腦,欢迎阅读。
海霞在直播卖货。受访者供图
作者 | 尹海月
编辑 | 从玉华
2023 年大年三十一大早,河北邢台清河县连庄镇东张古村的海霞就起床开始准备年货,供奉 " 天爷爷 "、祖宗。这一次,她供奉的还有家里的电腦,她在电腦前摆上瓜子、糖,点了一根香,以求来年生意更红火。
海霞的生意离不开网。2023 年,她通过直播、开网店,卖了几万件女装。" 一年(过得)跟一天一样。" 海霞感慨,去年几乎没睡过一个完整午觉,不断有人在网上问问题," 腚离开凳子就嘟嘟一串(消息)"。
午休时,她一听到手机的 " 咚咚 " 声,就赶紧拿起手机回复顾客的问题," 随时随地待命 "。
她一个人做主播、客服、打包员。每天上午醒来,就开始拢单子,订货。下午 3 点,她直播两个多小时,之后打包当天的衣服,等快递员上门。
虽然辛苦,但海霞感到满足。这几年靠电商卖货,她挣够了一家人的花销,还攒够了在县城买楼的钱。" 前两年干得最好 ",海霞回忆,那时经常 " 爆单 ",主播们纷纷到门市上抢货," 一手抓住几把算几把,抢到最后都打起来了 "。
官方数据显示,有着 40 多万人口的清河县目前有 1 万多名主播。" 一开始一个月挣 1 万,觉得跟上班差不多,后来一个月挣 3 万很知足。再后来,你发现一个月挣十万八万也正常。" 一位干得好的主播说。
以前,这里的人爱说这里是 " 打虎英雄武松的故乡 "。现在,官方的口号是 " 电商之都,网红新城 "。
作为全国最大的羊绒及羊绒制品集散地,清河发展直播有天然的优势。在当地近千亩的羊绒制品市场,有 600 多家供货商铺排列在街道旁,橱窗上展示着模特图以及主营服装。不管是羊绒、羊毛制品,还是化纤类衣服,都能在这里找到。
海霞卖的大多是几十元的衣服。除了去石家庄进货,她也常在当地市场 " 拿货 "。
她不知道清河直播是怎么火起来的,只记得直播出现之前,清河有不少人在网上拍段子,粉丝多了之后,在几个微信号上卖衣服。海霞也买过," 那时候真火,转账过去好长时间才收 "。海霞的亲戚靠拍段子积累了几十万粉丝,后来直播卖衣服,赚了不少钱。
2019 年下半年,亲戚建议海霞开直播卖衣服。当时,海霞所在的村子还没有人做直播,她起初不好意思播,刚开摄像头," 一眨眼就关了 "。有熟人进直播间,她不敢说话,为此,她把熟人 " 拉黑 " 了,播熟了之后才解除 " 拉黑 "。
她还记得第一次 " 爆单 " 的场景。那天,她把手机放到一个小板凳上,人坐在对面看手机。害怕冷场,她跟一位朋友 " 连麦 " 聊天,朋友下线后,有人开始进直播间,她用方言跟人聊天,说了没两句,直播间不断进人。
她在购物车里挂了一条 29.9 元的直筒裤,人们问她穿到多少斤,让她穿上试试,她到镜头外换上打底裤,操着生硬的普通话介绍裤子的弹性。那天下午,海霞播了两个多小时,卖出去四五十单,赚了大几百元。
这让海霞觉得,直播比 " 梳绒 " 轻松多了。" 梳绒 " 是清河县羊绒产业里最原始的分梳环节,20 世纪 90 年代,清河人从外地购入原料,通过梳绒机分梳出羊绒,形成了 100 多个羊绒分梳专业村。
海霞的父亲就是靠分梳羊绒养活了一家人。海霞结婚后,在家里装了 3 台梳绒机,机器 " 轰隆隆 " 转一年,能赚够两个儿子的学费还有一家人的花销,但 " 从早到晚没闲时候 "。每天一睁眼,她脸都来不及洗,先把梳绒机打开,每 20 分钟接一袋羊绒。一天下来,即使戴着口罩,鼻子里也都是灰尘。更难熬的是夏天,房间里没有空调,人走一圈 " 哗哗地流汗 "。
后来,2008 年,淘宝兴起,很多人学着开淘宝店,在网上靠卖纱线和成衣发了财。海霞也想卖纱线,但没有进货渠道。她学着别人在网上卖羊绒、羊毛衫、内衣,但始终是 " 小打小闹 ",销量只够挣个零花钱。
直播兴起前两年,海霞正处于人生的谷底期。家人住院,存款花光,她放在家里的金首饰也被人偷了。" 那段时间真难。" 说到这,她忍不住哭了起来。
后来,同村的人说她直播胆子大,她说," 胆子不大怎么着,上班挣不了多少钱,咱又不偷不抢。"
她记得刚开始,只要开播就有人进直播间。为了多卖一些,她用 5 个手机同时在一个平台上直播,有人让试衣服,她先紧着粉丝多的账号试。
她不懂直播技巧,扯着嗓子喊 " 路过不要错过 ",有粉丝说她像 " 卖耗子药的 "。没过多久,她嗓子就说不出话了。她看其他直播间怎么播,学着介绍衣服面料、柔软性、搭配方法,把直播当成 " 跟人聊天 "。
有同行很有销售经验," 长得不帅夸个头,形象不好夸气质谈吐,要让消费者感觉占了便宜 ",直播间卖货是同样的道理," 要赋予一个东西价值。"
一开始,她每天下午播,看到一直有流量,她有空就播,早、中、晚各播两个小时。为了显个儿高,身高 1 米 6 的她经常俯视看镜头,时间长了,她的颈椎越来越疼," 仿佛针扎一样 "。
有一次,她从下午开始播,连续播了 7 个小时,晚饭也没吃。直播结束,她头疼得起不来床,去医院时吐了一地,治疗了好几天。" 别提多傻了。" 说到带病直播,她有些不好意思,直言当流量不停涌入时,人很难停下来," 直播间突突地问,这个多少斤穿,那个啥花型,紧盯着屏,根本回复不过来,刚回一个人(留言)突然就没了。"
为了找到好款式,她和亲戚组团去省会石家庄市进货,在服装市场上挑一天,拿着样衣回来试播,有人下单就让卖家发货过来,再从清河发走。后来和老板熟了,海霞直接从网上选款,有时候也让老板直接发货。
有人的时尚风向标是春晚,从近两年的春晚舞台布景和演员服装颜色上,发现流行 " 中国风 ",开发了几款中式风格的羊绒衫。有人怕市场上出同款,去杭州特调了一种纱线颜色,起名 " 故宫红 "," 整个清河找不到第二家能做这个颜色的工厂 "。
那几年,清河的羊绒制品市场一进入秋季,常常堵得水泄不通。供货商在屋里忙着打包,印表機里吐出一串串的快递单," 吱吱叮叮 " 响个不停。当地一家快递公司的工作人员说,高峰期,十几辆大货车在快递公司门口排起长龙,等待包裹入库。
海霞觉得自己很幸运," 在家里就能干活儿,也不用去人群中打交道 "。
不过,随着越来越多人涌入直播,海霞明显感觉到,从 2022 年开始,流量大不如前,情形好时一天卖十几件,有时候播几个小时,在线人数只有几个人。平台规范后,她只能用一个手机直播。
主播们开始从硬體上下功夫。当地一家卖摄像器材的店铺老板说,以前大家对灯光要求低,"200 块顶头了 ",现在经常出售 1000 元的补光灯。一位摄影师几乎每天能接到大主播的订单,上门安装两三万元的攝影機。
海霞的直播间也在一点点更新,她在原来光秃秃的墙上挂了 " 福 " 字,买了绿植放在置物架上,又花 300 多元装了一个 " 不反光 " 的窗帘,并试着找运营推流。
更重要的是有好款式。海霞说,遇到好款式能多卖两天,但大主播抓住一个爆款一直播,留给小主播的市场空间越来越少。去年下半年,海霞将精力转移到运营一个平台的店铺上,琢磨怎么给店铺推流。
这几年,清河一直流传着各种关于财富的故事。有的人精准追着风口走,接连吃到了淘宝、直播的红利。有人在一个风口中一夜暴富,又因为赌博、投资失败跌下 " 神坛 ",也有人一直渴望分到时代的一杯羹,却苦苦抓不住流量的密码。
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海霞无法掌握潮水的方向,但她靠自己的双手努力抓着现有的流量。她没怎么给自己置办东西,家里也没添置什么物件,挣来的钱,她打算攒着给两个儿子买房。
" 老天挺公平的,让俺挣了点钱。" 回忆这几年的经历,海霞觉得 " 跟说书唱戏的一样 "。如今,海霞走在路上,常常迎来村里人羡慕的眼光,还有人希望向她学习直播。她说:" 一个农村妇女,不投本,人家叫咱卖起来了,特别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