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卷不动的年轻人,开始找个村子躺平了,欢迎阅读。
在村里当个村溜子
即将到来的五一,大家会出门旅游吗?
这几年,千篇一律的网红打卡机位大家已经厌倦了,特种兵式打卡的信仰正在崩塌。
年轻人突然悟了:与其在网红景点当人形 P 图支架,不如去村口当个快乐溜达虎。
当特种兵游客还在景点排队,这届反卷先锋已经躺在不知名村落的青石板上,研究起了吊床的 108 种摇法。
诈骗景点 VS 乡村躺平
近些年,越来越多的网红景点堪比诈骗,骗得不少网友泪千行。
比如上海武康大楼前的郁金香机位,你以为现场是一片浪漫的郁金香花海,实际上现场只有一群人围着一盆花,你拍到的根本不是花,而是人人人人从众,堪称一场大型旅游诈骗。
你以为的绍兴网红桥是流水潺潺、江南烟雨,水底干净得可以看见石子和小鱼,你撑着油纸伞在桥上漫步。
但现实情况其实是:只有脏乱差的窄窄桥道和到处乱飞的无人机。只能说网红们的嘴是真严啊。绍兴本地人看了都要感慨:天下苦网红久矣!
某书上点赞上万的七彩丹霞,来到实地,才发现看到的不是 " 半山素裹半山霓 " 的大地美学,而是灰蒙蒙的一片水泥墙。
别人拍的是千里江山图,而你拍的却是雾霾版工地写生。
这些 " 你一 P 我一 P,大家到了都懵 B" 的网红打卡点真的让人很想报警。建议景点简介加条提示——图片约等于卖家秀,心动前先看买家秀,尤其是差评那种!
当某书网红们还在用 " 迪士尼在逃公主风 "" 上帝打翻调色盘 " 轰炸首页时,评论区早已沦为大型打假现场。
被网红景点诈骗的受害者,只能在被骗后发出一篇又一篇的 " 避雷帖 " 和 " 劝退帖 "。
网红景点的苦吃够了,这届年轻人开始用脚投票,把旅行 KPI 从 " 特种兵打卡 " 切换成 " 乡村躺平模式 "。
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全国乡村旅游监测报告》显示,18-35 岁游客占比达到 43.6%,正在成为乡村游的主力军。携程上 " 冷门古村 " 关键词搜索量同比激增 380%,越来越多年轻人主动规避网红标签目的地," 去滤镜化旅行 " 成主流," 古法手作 "、" 跟着村民赶集 " 成热门话题。
学聪明的网友开始转变思路,从走马观花式的旅游打卡变成深度体验。离开 " 想你的风吹到了 xx" 的网红打卡地,走入小众冷门村子,体会当地人的日常,体验不同的生活方式。
回村的诱惑
当李子柒回归仍是田园系博主顶流,你就能知道大家对这类乡村牧歌式的生活依然有着强烈的需求,在 996、007 的现代生活焦虑下,休假去到慢节奏的乡村也就成为了这届年轻人向往的栖居地。
谁不愿意吃着菜地里最新鲜的时令蔬菜,为自己亲手酿上一杯应季的果酒,守着时间慢慢发酵,驱赶走一年的劳累与抱怨。
越来越多的 90 后,回到乡村开启 " 躺平模式 ",博主 @花开富贵泉 的系列视频《90 后回村躺平,一天都在发些什么疯》,就开创了多种又原始又搞笑的乡村玩法,泡野温泉、森林 spa、烧烤露营 …… 城里流行的村里也一个没落下,但是乡村野性版,随地大小躺、随时大小疯才是村里的正确玩法。
这届年轻人正在村里重新定义 " 景点 ",无人的老建筑是复古风年代感摄影棚,长满青苔的石板路秒杀网红咖啡厅。
跟纳鞋底的阿婆拉家常要比社交媒体上的点评赞来得更真切,在村口的吊床上惬意躺着逗猫遛狗,谁还愿意去网红景点排老长的队?
在这次 " 乡村文艺复兴 " 中," 村溜子 " 们已经开发出 108 种乡村玩法:
有人蹲在景德镇捏泥巴上陶艺课,解锁了 " 和稀泥 " 的正确打开方式,指尖触摸着细腻的陶土,打开人生全新的体验。
在这里,你不用带上漂亮的衣服拍出羡煞朋友圈的旅游打卡照,只需要找出衣柜里最舒服的旧衣服,每天和泥巴来一场亲密接触。
你也不用担心成品太丑,亲手捏的丑东西怎么看都顺眼,毕竟沾满泥巴的手可比敲键盘时治愈多了。
有人在浙江冷门小村挖掘出旅游的新奇体验,左手钳着烧红的剑胚,右手抡着锤,亲手打铁铸剑。
花几百块钱,就能体验一把非遗技艺的制作流程,还有大师亲自指导。一次旅途下来,不仅放松了身心,还过了一把侠客瘾。
甚至有人过上了 " 归园田居 " 的乡村生活,走进田里开始种地。以前在健身房举铁长的肌肉,现在都用来锄地、施肥和摘蔬菜;曾经坐在精致的猫咖里一边喝咖啡一边撸猫,现在带着斗笠、穿着雨鞋在田埂泥地里追大鹅。
上流君上一次去村里流浪,就是随机挑选了一个海南的小村子走走逛逛,避开人挤人的游客,慢慢欣赏百年前华侨修建的建筑,听老村长诉说当年华侨奋斗的历史,这种乡村深度游的体验,比起拍几张游客照,要来得更为真切。
村里的公庙旁,树上都吊着好几张吊床,躺在吊床上,眼前是一片椰林,林子下是村里散养的文昌鸡在跑来跑去,这场景,就像回到了小时候一般惬意,休假的松弛感扑面而来。
走进村里,就被村里雕梁画栋的老建筑吸引了目光。窗户上、屋檐下,都是雕琢精美的手工雕刻图案,有仙鹤、蝙蝠、小鹿、花草 ……都是吉祥如意的好意头,越看越有,每个角落都有新惊喜,对于喜欢摄影的人来说,这里才是真出片。
这个村子位于文昌市铺前镇,名叫美宝村。老村长吴多榆很热情,虽然普通话不是很好,但还是努力介绍了很多村里的历史,原来早先村子的祖先看到大的飞鸟飞过来,天上掉下来的石头好像玉石一样,于是祖先就认为这里是风水宝地,开始定居下来,这便是美宝村的由来。
村里这些建筑都是民国时期从海南下南洋在外打拼的华侨们修建的祖屋,在当时那个年代,海南大批人下南洋赚钱,赚了钱就回家乡盖房子,建造材料如海花石、水泥、钢筋、花梨木、珊瑚石等,都是从泰国、新加坡、越南等地用船运过来的。
村里保存最为完好的是吴家大院,占地就超过 800 平方米,有三进院落,在当时算得上是妥妥的豪宅了,隔着门往里面看,就能看到一个超大的 " 喜 " 字照壁,可以想象百年前的富丽堂皇。
村长还说,当时村里没见过水泥的村民,还管这种水泥叫做 " 红毛泥 ",意思就是外国人弄的泥。
当年美宝村因为下南洋的人多,成了远近闻名的 " 富人村 ",也被海盗盯上了,因此这些房子还都有着防海盗的设计,比如门是双层的,需要防御的时候可以插上里面的机关。
百年过去,如今这些华侨大多都已经移居海外,只剩这些祖屋老建筑还在讲述当年的荣光。
除了大量的老建筑,在美宝村所在的铺前镇,还可以品尝到地道的糟粕醋、文昌鸡,在铺前老街吃一碗清补凉,再拎着一杯老盐黄皮水,边喝边逛年代感满满的骑楼,或是在海南最北端的木兰湾,看一眼蓝色大海 ……
这样的慢节奏旅游,没有太多的目的地打卡,却也有着无数的奇遇和故事。
你可能会疑惑,为什么会选择这里旅游,其实美宝村只是中国传统村落名录里的其中一个,全国现在有 8155 个传统村落,每一座村庄都有着独特的历史底蕴与文化。
由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发起的传统村落保护项目正在招募博主,欢迎大家一起参与,用脚步丈量土地,用镜头记录时光,用文字诉说故事,让更多人看见传统村落的美。
宇宙的尽头是不是铁岭我不知道,但年轻人灵魂的归处,肯定在村口那棵挂着红布条的老槐树下,毕竟谁还没有一个去旷野追求自由的梦?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 网易上流 "(ID:heyupflow),作者:上流工作室,36 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