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卷不動的年輕人,開始找個村子躺平了,歡迎閱讀。
在村裡當個村溜子
即将到來的五一,大家會出門旅遊嗎?
這幾年,千篇一律的網紅打卡機位大家已經厭倦了,特種兵式打卡的信仰正在崩塌。
年輕人突然悟了:與其在網紅景點當人形 P 圖支架,不如去村口當個快樂溜達虎。
當特種兵遊客還在景點排隊,這屆反卷先鋒已經躺在不知名村落的青石板上,研究起了吊床的 108 種搖法。
詐騙景點 VS 鄉村躺平
近些年,越來越多的網紅景點堪比詐騙,騙得不少網友淚千行。
比如上海武康大樓前的郁金香機位,你以為現場是一片浪漫的郁金香花海,實際上現場只有一群人圍着一盆花,你拍到的根本不是花,而是人人人人從眾,堪稱一場大型旅遊詐騙。
你以為的紹興網紅橋是流水潺潺、江南煙雨,水底幹淨得可以看見石子和小魚,你撐着油紙傘在橋上漫步。
但現實情況其實是:只有髒亂差的窄窄橋道和到處亂飛的無人機。只能說網紅們的嘴是真嚴啊。紹興本地人看了都要感慨:天下苦網紅久矣!
某書上點贊上萬的七彩丹霞,來到實地,才發現看到的不是 " 半山素裹半山霓 " 的大地美學,而是灰蒙蒙的一片水泥牆。
别人拍的是千裡江山圖,而你拍的卻是霧霾版工地寫生。
這些 " 你一 P 我一 P,大家到了都懵 B" 的網紅打卡點真的讓人很想報警。建議景點簡介加條提示——圖片約等于賣家秀,心動前先看買家秀,尤其是差評那種!
當某書網紅們還在用 " 迪士尼在逃公主風 "" 上帝打翻調色盤 " 轟炸首頁時,評論區早已淪為大型打假現場。
被網紅景點詐騙的受害者,只能在被騙後發出一篇又一篇的 " 避雷帖 " 和 " 勸退帖 "。
網紅景點的苦吃夠了,這屆年輕人開始用腳投票,把旅行 KPI 從 " 特種兵打卡 " 切換成 " 鄉村躺平模式 "。
文化和旅遊部發布的《全國鄉村旅遊監測報告》顯示,18-35 歲遊客占比達到 43.6%,正在成為鄉村遊的主力軍。攜程上 " 冷門古村 " 關鍵詞搜索量同比激增 380%,越來越多年輕人主動規避網紅标籤目的地," 去濾鏡化旅行 " 成主流," 古法手作 "、" 跟着村民趕集 " 成熱門話題。
學聰明的網友開始轉變思路,從走馬觀花式的旅遊打卡變成深度體驗。離開 " 想你的風吹到了 xx" 的網紅打卡地,走入小眾冷門村子,體會當地人的日常,體驗不同的生活方式。
回村的誘惑
當李子柒回歸仍是田園系博主頂流,你就能知道大家對這類鄉村牧歌式的生活依然有着強烈的需求,在 996、007 的現代生活焦慮下,休假去到慢節奏的鄉村也就成為了這屆年輕人向往的栖居地。
誰不願意吃着菜地裡最新鮮的時令蔬菜,為自己親手釀上一杯應季的果酒,守着時間慢慢發酵,驅趕走一年的勞累與抱怨。
越來越多的 90 後,回到鄉村開啟 " 躺平模式 ",博主 @花開富貴泉 的系列視頻《90 後回村躺平,一天都在發些什麼瘋》,就開創了多種又原始又搞笑的鄉村玩法,泡野溫泉、森林 spa、燒烤露營 …… 城裡流行的村裡也一個沒落下,但是鄉村野性版,随地大小躺、随時大小瘋才是村裡的正确玩法。
這屆年輕人正在村裡重新定義 " 景點 ",無人的老建築是復古風年代感攝影棚,長滿青苔的石板路秒殺網紅咖啡廳。
跟納鞋底的阿婆拉家常要比社交媒體上的點評贊來得更真切,在村口的吊床上惬意躺着逗貓遛狗,誰還願意去網紅景點排老長的隊?
在這次 " 鄉村文藝復興 " 中," 村溜子 " 們已經開發出 108 種鄉村玩法:
有人蹲在景德鎮捏泥巴上陶藝課,解鎖了 " 和稀泥 " 的正确打開方式,指尖觸摸着細膩的陶土,打開人生全新的體驗。
在這裡,你不用帶上漂亮的衣服拍出羨煞朋友圈的旅遊打卡照,只需要找出衣櫃裡最舒服的舊衣服,每天和泥巴來一場親密接觸。
你也不用擔心成品太醜,親手捏的醜東西怎麼看都順眼,畢竟沾滿泥巴的手可比敲鍵盤時治愈多了。
有人在浙江冷門小村挖掘出旅遊的新奇體驗,左手鉗着燒紅的劍胚,右手掄着錘,親手打鐵鑄劍。
花幾百塊錢,就能體驗一把非遺技藝的制作流程,還有大師親自指導。一次旅途下來,不僅放松了身心,還過了一把俠客瘾。
甚至有人過上了 " 歸園田居 " 的鄉村生活,走進田裡開始種地。以前在健身房舉鐵長的肌肉,現在都用來鋤地、施肥和摘蔬菜;曾經坐在精致的貓咖裡一邊喝咖啡一邊撸貓,現在帶着鬥笠、穿着雨鞋在田埂泥地裡追大鵝。
上流君上一次去村裡流浪,就是随機挑選了一個海南的小村子走走逛逛,避開人擠人的遊客,慢慢欣賞百年前華僑修建的建築,聽老村長訴說當年華僑奮鬥的歷史,這種鄉村深度遊的體驗,比起拍幾張遊客照,要來得更為真切。
村裡的公廟旁,樹上都吊着好幾張吊床,躺在吊床上,眼前是一片椰林,林子下是村裡散養的文昌雞在跑來跑去,這場景,就像回到了小時候一般惬意,休假的松弛感撲面而來。
走進村裡,就被村裡雕梁畫棟的老建築吸引了目光。窗戶上、屋檐下,都是雕琢精美的手工雕刻圖案,有仙鶴、蝙蝠、小鹿、花草 ……都是吉祥如意的好意頭,越看越有,每個角落都有新驚喜,對于喜歡攝影的人來說,這裡才是真出片。
這個村子位于文昌市鋪前鎮,名叫美寶村。老村長吳多榆很熱情,雖然普通話不是很好,但還是努力介紹了很多村裡的歷史,原來早先村子的祖先看到大的飛鳥飛過來,天上掉下來的石頭好像玉石一樣,于是祖先就認為這裡是風水寶地,開始定居下來,這便是美寶村的由來。
村裡這些建築都是民國時期從海南下南洋在外打拼的華僑們修建的祖屋,在當時那個年代,海南大批人下南洋賺錢,賺了錢就回家鄉蓋房子,建造材料如海花石、水泥、鋼筋、花梨木、珊瑚石等,都是從泰國、新加坡、越南等地用船運過來的。
村裡保存最為完好的是吳家大院,占地就超過 800 平方米,有三進院落,在當時算得上是妥妥的豪宅了,隔着門往裡面看,就能看到一個超大的 " 喜 " 字照壁,可以想象百年前的富麗堂皇。
村長還說,當時村裡沒見過水泥的村民,還管這種水泥叫做 " 紅毛泥 ",意思就是外國人弄的泥。
當年美寶村因為下南洋的人多,成了遠近聞名的 " 富人村 ",也被海盜盯上了,因此這些房子還都有着防海盜的設計,比如門是雙層的,需要防御的時候可以插上裡面的機關。
百年過去,如今這些華僑大多都已經移居海外,只剩這些祖屋老建築還在講述當年的榮光。
除了大量的老建築,在美寶村所在的鋪前鎮,還可以品嘗到地道的糟粕醋、文昌雞,在鋪前老街吃一碗清補涼,再拎着一杯老鹽黃皮水,邊喝邊逛年代感滿滿的騎樓,或是在海南最北端的木蘭灣,看一眼藍色大海 ……
這樣的慢節奏旅遊,沒有太多的目的地打卡,卻也有着無數的奇遇和故事。
你可能會疑惑,為什麼會選擇這裡旅遊,其實美寶村只是中國傳統村落名錄裡的其中一個,全國現在有 8155 個傳統村落,每一座村莊都有着獨特的歷史底蘊與文化。
由中國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中國城市規劃設計院發起的傳統村落保護項目正在招募博主,歡迎大家一起參與,用腳步丈量土地,用鏡頭記錄時光,用文字訴說故事,讓更多人看見傳統村落的美。
宇宙的盡頭是不是鐵嶺我不知道,但年輕人靈魂的歸處,肯定在村口那棵挂着紅布條的老槐樹下,畢竟誰還沒有一個去曠野追求自由的夢?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 " 網易上流 "(ID:heyupflow),作者:上流工作室,36 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