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社會經驗:專家建議給部分70後80後養老金補償,歡迎閲讀。
2023 年,韓國的出生人口只有 23.5 萬人,創下了歷史新低,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總和生育率低于 1 的國家。低生育率帶來的少子化問題在 2024 年愈發嚴重。目前正值韓國小學春季開學期,然而卻有 176 所小學連一名新生都沒招到。而據數據顯示,中國的總和生育率已經從 2019 年的 1.52 下降至 2022 年的 1.07,屬于全球總和生育率最低的國家之一,雖然略高于韓國,業界擔憂會面臨低生育率和人口老齡化的雙重夾擊。對此,研究機構已經通過調研,給出了相應建議。
根據《中國養老金發展報告 2023》建議,一是對放開二孩政策之前的計劃生育時期的 "70 後 " 和 "80 後 " 進行補償,使他們對未來的養老生活更有信心和期盼。二是對處于生育年齡階段的年輕人 ( 主要是 "90 後 " 及其後陸續進入生育期的年輕人 ) 進行生育補貼,激勵他們生育。
具體而言,報告假設對 "70 後 " 和 "80 後 " 按照全國平均工資的 2% 進行參保繳費補貼,每人每年的補貼大約為 2000 元,而這兩類人的數量總計大約為 4 億人,财政需要支出約 8000 億元左右。對于 "90 後 ",根據 2016 年 ( 全面放開二孩起始年 ) 後新生子女數量進行補貼,每個子女每年補貼 2000 元 ( 父母各 1000 元 ) ,财政補貼大約為 2000 億元。上述兩項合并,财政補貼共計 1 萬億元。
低生育率對一個國家的影響是多方面的。首先,低生育率會導致人口老齡化加劇,社會養老負擔加重,勞動力減少,經濟增長受到限制。其次,少子化會導致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公共服務需求下降,可能引發社會結構的不平衡加。此外,低生育率還可能導致家庭結構變化,家庭關系疏遠,人口紅利減少,對國家整體競争力產生負面影響。
——我國生育率處于較低水平
受到先後實施單獨二孩和全面二孩的計劃生育政策的影響,2016 年和 2017 年我國出生人口大幅增加,比政策實施前多出 100 多萬人。到 2018 年,随着二孩效應逐步減弱,出生人口持續下滑,2019 年出生人口降至 1465 萬人,2020 年進一步下滑至 1200 萬人。
——人口老齡化程度加深
從 2012-2020 年我國老年人口數量及占比來看,我國老年人口及占比均呈上升趨勢。2020 年我國老年人口數達 2.64 億人,占總人口數達 18.7%。
根據國家衞生健康委員會去年 10 月發布的《2022 年我國衞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截至 2022 年底,全國 60 周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經達到了 28004 萬人,占總人口的 19.8%。其中,65 周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為 20978 萬人,占總人口的 14.9%,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
人口專家和攜程集團聯合創始人梁建章指出,人口是影響創新的根本因素。随着人工智能的發展,創新變得越來越重要,而創新需要人類的參與和控制。他強調,當人口稀少或老齡化時,創新活力将減弱。他認為,一個社會或國家的創新力需要充分連接内外、需要很多聰明的大腦,一起來參與創新。為了鼓勵更多的年輕人生育,他建議,針對家庭按孩子數量發放補貼,例如,一孩家庭可獲得 1000 元補貼,二孩家庭可獲得 3000 元補貼,三孩家庭可獲得 6000 元補貼。
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社會與人口學院教授宋健指出,目前我國生育水平低迷的主要原因之一是 " 能生不想生 " 的人群。她還提到," 想生不敢生 " 也是政策需要重點關注的一部分人群。但是," 不願生 " 和 " 不敢生 " 受到的影響因素有所不同。對于 " 不敢生 " 來説,他們是有生育意願的,但由于各種外部原因未能實現,因此政策可以通過消除阻礙因素、解除後顧之憂來幫助其實現生育需求。而 " 不願生 " 則是由于生育動機、生育觀念等内在因素導致的生育意願低迷,需要從觀念和心理層面進行引導和重構。
另外,《中國發展報告 2023》指出,在過去 12 年中,中國勞動年齡人口和總人口相繼達到峰值,目前總人口正處于峰值期,未來預計将呈下降趨勢。報告進一步分析,中國的出生率持續下降,這一趨勢預計将長期影響中國人口結構。根據預測,未來每年的出生人口數量将大約每十年減少一百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