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沒有1000萬别想加盟海底撈,歡迎閲讀。
創業 30 年,海底撈憑借自身獨特的服務标準化模板,以及能更好把控品質的直營模式,成為火鍋 " 一哥 "。可随着 " 友商 " 的步步緊逼,海底撈終于坐不住了,宣布搭上加盟模式的高速列車,欲借此實現進一步擴張,以穩定自己的 " 一哥 " 寶座,但随之而來的是質量與品牌信譽的雙重考驗。
作者 | 馮晨晨
編輯 | 陳 芳
運營 | 劉 珊
憋了 30 年,海底撈終于坐不住了。
3 月 4 日晚,一向以直營著稱、堅持不通過加盟方式擴張的海底撈用一紙公告,打破了自己成立以來,維持 30 年的 " 原則 ",正式宣布對外開放加盟。作為火鍋界 " 一哥 ",海底撈短短幾百字的公告,猶如炸雷般引起熱議,網友們為此吵翻了天。
" 這是要收割了 "" 開始圈加盟費了 "" 服務要走下坡路了 ",不看好的網友在網上敲出了言辭犀利的評論,但看好的人則予以反駁,強調 " 樓下要是能開,我第一個光顧 "" 趕緊來!大學城沒有海底撈,想衝優惠都衝不了 "" 縣城海底撈不是夢 "。
有着熱搜體質的海底撈,因開放加盟再次把自己送上了熱搜。
其實,早在 2012 年,海底撈一度傳出 " 加盟風波 ",但海底撈當時火速辟謠稱," 為保證公司的服務質量和品牌信譽,自 2004 年起(《商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正式頒發),不接受任何形式的加盟、合作、特許經營等申請,也未授權或許可任何企業與個人等,以公司名義開展相關工作 "。
沒想到,12 年過去,海底撈态度來了 180 度大轉彎。
對海底撈搞加盟的事,中國食品產業專家朱丹蓬絲毫不覺得意外。他告訴「市界」,大環境不一樣了,在其他企業提速下,海底撈要力保行業老大的地位,開放加盟是一個不錯的舉措,能讓品牌與規模效應的紅利持續釋放,并對營收、利潤以及股價都有相應加持。
但加盟是把雙刃劍,有不少消費者明确表示," 加盟很難保證品質和服務,不會去加盟店就餐 "。一些關注海底撈的人士則捏了把汗,短期看加盟能拉動業績增長,但長期看會損害品牌。" 非快餐加盟成功的寥寥無幾,海底撈的标準化程度不及麥當勞、肯德基等快餐,也不及蜜雪冰城、瑞幸等飲品,加盟會對服務質量、菜品質量帶來威脅,而這才是海底撈的核心競争力。"
确實,海底撈能從一眾火鍋品牌中脱穎而出,靠的就是極致服務這一差異化方式。
1994 年,海底撈創始人張勇,與三位 " 死黨 " 在四川開了一家火鍋店,也就是海底撈的前身。開業初期,一位客人來到店裏吃火鍋,眼尖的張勇發現他的鞋有些髒,便主動找人擦了下,這讓客人很感動,主動當起了海底撈的 " 宣傳員 "。
嘗到甜頭後,張勇不斷思考與強化服務,随着海底撈後來的擴張,還将周到的服務在管理中制度化,復制到各個門店。在那個餐飲行業粗犷發展的年代,這種 " 極致服務 " 成為海底撈最大的賣點。
同時,張勇還開發出 " 師徒制 " 的特殊管理模式,大致是每位員工在加入海底撈時,由一位師傅提供一周的培訓,并在職業生涯中定期給予指導與支持。而且,每位員工還能獲得明确的晉升通道,表現突出将有機會成為新店店長,從而實現良性擴張閉環。
再加上 2011 年,一本《海底撈你學不會》的書問世,更是在 " 神話 " 張勇與海底撈成功秘訣的同時,為其鋪上一層神秘色彩,甚至連小米董事長雷軍,也在當時 " 忍不住 " 入手一本,進行研究。
于是,憑借獨特的服務标準化模板,以及 2018 年登陸港股獲得超 72 億元的募資加持下,海底撈迅速攻城拔寨,從 2017 年的 273 家店面,迅速增至 2021 年巅峰時期的 1597 家,年均增長高達 330 家店面,并坐穩火鍋 " 一哥 " 的寶座。
不過,如今随着加盟模式的開放,海底撈也将面臨來自質量與品牌信譽的雙重考驗。
持有海底撈股票的林墨直言," 看到海底撈搞加盟,我内心很復雜,雖然加盟确實可以幫助公司擴張,提振業績,但對品牌、管理的挑戰很大。加盟商可都是衝着賺錢去的,那幫人真的能理解海底撈的文化?"
林墨想不通的是:" 誰有一個很賺錢的生意,還會願意讓其他人來入夥呢。如果説缺錢,海底撈一年就賺了 44 億元,賬上還有大量現金,不至于因為缺錢去搞加盟。"
對于為何搞加盟,海底撈的解釋很直白,言簡意赅地説,就是為了借加盟商的錢實現擴張。
" 以多元經營模式進一步推動餐廳網絡的擴張步伐。" 海底撈稱,引入加盟特許經營模式将在繼續保證管理水準和顧客體驗的基礎上,增強公司的營運能力,引入更多優質資源,助力海底撈品牌擴展至更多城市。
而開加盟的口子,則與海底撈此前經歷的一次失敗擴張息息相關。
2020 年,判斷失誤的張勇在抄底上 " 殺紅了眼 ",一度令海底撈站在懸崖邊。東财 Choice 數據顯示,上市前後,海底撈資產負債率開始持續走高,從 2018 年的 27.75%,一路增至 2021 年的 71.71%,并在 2020 年出現超過 8 億元的資金缺口。
但好在張勇及時懸崖勒馬,在 2021 年年末,宣布将關停海底撈 300 家經營不善門店的同時,開啓啄木鳥計劃,并通過 " 增加臨時工 " 等一系列降本增效措施,才逐漸緩過來。海底撈的資產負債率也重新迎來下滑走勢,并在 2021 年配售募資約 20 億元,以及第二年扭虧為盈後,開始變得越來越有錢。
截至 2023 年 6 月,海底撈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已高達 90.38 億元,突破歷史新高,而短期負債降至 10.11 億元,不到三年時間,就實現了 " 逆襲 "。不過,時至今日,海底撈的不少股民,還在因為當時的盲目擴張而隐隐後怕。
2024 年 2 月 20 日,海底撈發布盈利預告,預計 2023 年經營業務收入,将至少同比增長 33.3%,達到 414 億元以上,淨利潤也将不低于 44 億元,創下歷史新高。海底撈的解釋是,除經濟復蘇使得餐廳客流量增加,翻台率與營運效率得到提升外,也與餐廳網絡的進一步擴張有關。
不過,再度有錢的海底撈,擴張速度卻慢了不少。截至 2023 年 6 月,海底撈在國内共擁有門店 1382 家,僅相比上一年同期增長 50 家,且全部來自大陸地區,與 2021 年巅峰時期的 1597 家,還存在不小的差距。要知道,呷哺呷哺僅在去年上半年,就開設了 89 家店。
而 " 慢下來 " 的海底撈,最終決定選擇加盟,這個更為穩妥的方式,進行下一步擴張。海底撈也承認," 目前按照以直營為主、适時引入加盟特許經營模式,将有助于公司實現進一步的适度擴張 "。
與直營模式相比,加盟模式的最大優點就是 " 安全 ",不僅資金占用少,還能幫助品牌短時間内高效擴張。一位餐飲業人士解釋道," 餐飲企業直營的產權、經營權和收益權都在公司,而特許經營就像包產到户,可以更好地激發能動性,借用全社會的資源做大品牌生态 "。
截至 2023 年 6 月,海底撈一線城市的門店數為 233 家,二線城市 542 家,在三線及以下城市門店數為 585 家。相比于一二線城市的幾乎全覆蓋,目前海底撈在三線及以下城市的布局還并不完善,下一步将成為發力重點,而這也是海底撈開啓加盟模式的一個因素。
海底撈的财報顯示,三線及以下城市,不論是人均消費能力還是翻台率,與一二線城市相比,雖然稍有落後,但并不存在 " 斷崖式 " 的差距,在加盟模式這種更為精細的成本計算下,同樣有利可圖。
而為了搞加盟,海底撈不僅成立加盟事業部,制定加盟特許經營相關模式細節及商務合作流程,還在官網開放加盟通道,頗有大幹一場的架勢。
營收來源單一的海底撈也急需新故事,找到第二增長曲線。
财報數據顯示,2023 年上半年,海底撈來自餐廳業務的營收為 180.4 億元,對總營收的貢獻度高達 95.5%,而外賣業務只有 4.7 億元,即便加上調味品與食材銷售的 3.7 億元,合計占比還不足 5%。因此,在第二增長曲線還不明确的情況下,海底撈需要不斷在餐廳業務上 " 更進一步 "。
為尋求業績增量,過去一段時間,海底撈進行了很多嘗試,如演唱會大巴車、洗頭服務,以及 " 火出圈 " 的科目三等新體驗,甚至開設了校園店、露營店以及牛羊肉工坊等新店面,以吸引更多包括年輕人在内的新客户。
但在業績層面,2023 年上半年海底撈 12.66% 的收入增速,比九毛九以及呷哺呷哺同期 51.63% 和 31.98% 的收入增速要低不少,海底撈最終把目光瞄向了加盟這一同行都在用的方式上。
《2023 中國餐飲加盟行業白皮書》顯示,中國餐飲市場連鎖化進程正在不斷加快,已從 2018 年的 12%,提升至 2022 年的 19%。僅 2022 年以來,開放或重啓加盟的餐飲品牌就多達數十家,分布在火鍋、咖啡等多個賽道,包括海倫司、奈雪的茶、喜茶,以及比海底撈早一個月作出決定的九毛九等。
其中,喜茶自 2022 年 11 月開放加盟後,截至 2023 年年底月均淨增加加盟店 164 家,總數超 2300 家,讓其已開業門店超過 3200 家。去年 7 月,奈雪的茶也坐不住了,開放了加盟,截至今年 2 月 28 日已開業加盟店超 200 家,月均新開加盟店約 28.6 家,而為了吸引更多加盟商,當天奈雪的茶還下調了加盟的門檻。
窄門餐眼數據顯示,蘭州拉面門店數超 36000 家,蜜雪冰城和沙縣小吃超 28000 家,華萊士超 2 萬家,它們都是靠加盟實現的擴張。朱丹蓬認為," 未來會有更多的餐飲巨頭,開放加盟連鎖 "。确實,與美國 54% 的餐飲連鎖化率相比,中國餐飲連鎖化率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一位餐飲業人士透露," 從全球來看,前 30 名連鎖餐飲品牌,都是依靠特許經營模式,實現跨越式成長的 "。因此,海底撈想搭上加盟這一高速列車,就不難理解了。
不過,想要與海底撈合作,一般人很難攀得上。作為火鍋 " 一哥 ",相比于小龍坎最低幾十萬元,與九毛九的 300 萬元現金,海底撈的加盟門檻更高。
海底撈的加盟申請表中有個必填的調查," 可投入海底撈事業的資金(不包括貸款)" 是多少,分别為 1000 萬元以下,1000 萬元到 2000 萬元,2000 萬元到 5000 萬元,以及 5000 萬元以上四個選項,其中 1000 萬是個關鍵的分水嶺。而按照海底撈此前的關店數以及計提資產損失算,其單店投入在 1100 萬元左右。
東吳證券曾估算,海底撈餐廳單店投入約 800 萬元 -1000 萬元。
一個業内人士分析,一個海底撈門店的投資額在 1000 萬元左右,年營業額在 2300 萬左右,食品毛利在 60% 左右,經營利潤率在 22% 左右,人工成本約占 30%,房租成本占 20%,預計單店利潤在 500 萬元左右。
按照海底撈公布的數據看,去年 1382 家門店淨賺 44 億元,平均算下來一家店淨賺 318 萬元。可以説,風險越大,收益也越大。
當然,想加盟海底撈不光有錢就行,海底撈在官網寫道,加盟商還得認同海底撈的企業文化及價值觀,具備長期與海底撈一同發展的意願及規劃,有地方物業資源,具備企業管理經驗。
不過,有不少網友認為,有 1000 萬,還不如放銀行吃利息呢,累死累活做生意幹啥。
(文中林墨為化名)
© 市界原創出品,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