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健康經驗:加速「身體報廢」的小動作,你可能每天重復幾千次,歡迎閲讀。
當代人的「身體報廢」的前兆,往往從不經意間出現的「腰酸 背痛 腿也痛」開始——
坐久了,痛!
站久了,痛!
路走多了,痛!
嘗試運動了,痛!
甚至連降温天,都會隐隐作痛!!!
人嘛,打工時間久了難免要遭受這種身心的摧殘。只不過這種狀況,越來越年輕化,很多二三十歲的年輕人都在劫難逃……
圖片來源:網絡表情包改編
「腰酸 背痛 腿也痛」的原因復雜多樣,説起來大家也耳熟能詳:長期伏案久坐工作、坐姿睡姿不良、缺乏運動核心肌群力量弱……等等。
但!有一個大家每天重復成千上萬次、每次都可能悄悄加速「身體報廢」的動作,卻被忽視太久了!
它就是——走路姿勢。
有的朋友可能要問了:走路我天天走,走了幾十年都好好的,這還有啥講究啦?
诶,還真有——
走路姿勢不對
是對身體的折磨
錯誤的走路姿勢,并不是大多數人想象中的那樣顯而易見;
也不是我們常説的「内八、外八」幾個詞就能簡單概括;
而是隐藏在一些鮮為人知的小細節裏,悄悄給身體帶來無比沉重的負擔。
比如:總是低頭玩手機、或盯着腳邊試圖撿錢的「低頭式走姿」,會讓頸椎壓力倍增。
最嚴重的情況 ≈ 走路時,脖子上頂了 2 瓶桶裝水 + 14 瓶裝水。
(這這這……再硬的骨頭都難頂啊 )
再比如:走路不擺臂的「鐵板式走姿」,看似很正常,其實也會給脊柱帶來巨大壓力、加速椎間盤退化。
正确擺臂,反而能激活肌肉、牽拉脊柱向上、拉開脊柱空間、緩釋腰椎壓力,一定程度上減少椎間盤損傷、突出的可能性。尤其能幫助長期久坐的朋友,抵消一些傷害。
再再比如:走路時候膝蓋完全打直的「筷子式走姿」。
全過程相當于在用腳直直捶地,產生的震蕩無處釋放,便會返回我們的身體,給膝關節肌肉、韌帶和關節造成巨大壓力,長此以往各種勞損也就接踵而至。
再再再比如:腳趾從不用力、足弓形同虛設、全靠身體硬撐的「擺爛式走姿」。
同樣會使得來自地面的反作用力無處釋放,只得從腳底傳導到回骨盆、脊柱。長此以往,則可能帶來足弓塌陷、膝蓋不舒服、骶髂關節不穩定等等問題。
可怕的是:面對諸如此類的巨大壓力,身體往往難以立刻感知,反而你可能還會覺得挺習慣、很舒服、問題不大。
這就讓「錯誤走路姿勢」有了可乘之機,可以混在「久坐多、運動少、跷二郎腿」等等廣為人知的壞東西裏,起到一個「疊 Buff」的作用,共同參與身體霸凌,加快、加重傷害的呈現……
脖子前傾、骨盆傾斜、X 形腿、O 形腿、足弓塌陷……咱們耳熟能詳的體态問題,其實也和「錯誤走路姿勢」息息相關。
看到這兒的朋友,是不是覺得活了大半輩子,竟然連路都不會走了
别焦慮!這種感受再正常不過了!真正懂得正确走路的朋友,确實是少數。
康復醫學博士衞老師就告訴我們:
錯誤走姿千千萬,而正确版本,其實就藏在我們從小看到大的卡通片裏。
正确走路姿勢
來跟着湯姆貓學
眾所周知,《貓和老鼠》是一部大型紀錄片,很多場景都能在現實生活中找到原型。
be like
圖片來源:網絡
走路這件事也不例外,湯姆貓也經常模仿咱們人類的正确步态。
現成的模版放在這兒,動作細節一目了然
圖片來源:STARBLAST
從頭到腳跟它學,分分鍾幫你拿捏正确走路的要點~再也不用擔心教程復雜難懂啦。
(建議從現在開始,邊看邊跟練)
「走路」這件我們每天重復上千次小事,看似簡單,卻很容易在這些小細節上做錯、無意識傷害身體。
身體的酸痛不适感,通常意味着肌肉已經出現了或輕或重的 Bug,很容易帶來步态不穩,讓原本正确的走路姿勢變形、變錯誤。
而錯誤的走路姿勢,又可能讓「本就脆弱、哪哪兒都疼」的身體雪上加霜,陷入「身體痛上加痛、步态繼續變形」的惡性循環。
雖然我們重復了幾十年的走路姿勢,很難在一朝一夕間全部修改正确;
但最重要的是先了解哪些是會帶來傷害的,再去聯想記住正确步态的感覺,提醒自己去重復,形成肌肉記憶。
當然啦,最好的姿勢莫過于——生命在于運動。
在調整姿勢的基礎上,搭配一些鍛煉,讓肌肉變強變靈活,提高對身體的掌控能力,更能事半功倍~
如果這篇内容對你有用的話,記得點亮 ❤️,轉發 給你關愛的家人、朋友——
圖片來源:貓和老鼠 + 改編
本文合作專家
本文審核專家
參考文獻
[ 1 ] Sarraf F, Varmazyar S. Comparing the effect of the posture of using smartphones on head and neck angles among college students. Ergonomics. 2022 Dec;65 ( 12 ) :1631-1638. doi: 10.1080/00140139.2022.2047229. Epub 2022 May 4. PMID: 35199629.
[ 2 ] Bonney RA, Corlett EN. Head posture and loading of the cervical spine. Appl Ergon. 2002 Sep;33 ( 5 ) :415-7. doi: 10.1016/s0003-6870 ( 02 ) 00036-4. PMID: 12236650.
[ 3 ] Sm íš ek, Richard & Sm íš kov á , Kate ř ina & Sm íš kov á , Zuzana. Spir á ln í stabilizace : 12 z á kladn í ch cvik ů : l éč ba a prevence bolest í zad metodou SM-syst é m : funk č n í stabilizace a mobilizace p á te ř e /.
[ 4 ] Huang YP, Bruijn SM, Lin JH, Meijer OG, Wu WH, Abbasi-Bafghi H, Lin XC, van Die ë n JH. Gait adaptations in low back pain patients with lumbar disc herniation: trunk coordination and arm swing. Eur Spine J. 2011 Mar;20 ( 3 ) :491-9.
[ 5 ] McCormick JR, Sama AJ, Schiller NC, Butler AJ, Donnally CJ 3rd.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A Guide to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J Am Board Fam Med. 2020 Mar-Apr;33 ( 2 ) :303-313. doi: 10.3122/jabfm.2020.02.190195. PMID: 32179614.
[ 6 ] 古恩鵬 , 劉愛峰 , 金鴻賓 , 吳思 . 步态分析在臨床骨科與康復中的應用 [ J ] . 中國中西醫結合外科雜志 ,2011,17 ( 3 ) :335-336F0003
[ 7 ] 張琳聆 , 王輝昊 . 步态分析技術在腰椎間盤突出症臨床診斷和功能評估中的應用進展 [ J ] . 中國康復 ,2024,39 ( 2 ) :116-119
策劃制作
策劃:甜寶 | 監制:Feidi
配圖來源:丁香設計團隊 | 封面圖來源:網絡表情包
姿勢不當引發關節不适、腰酸背痛?
描述病情上傳片子
咨詢骨科醫生,可視頻通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