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誰拖了中國外貿的後腿?,歡迎閲讀。
經濟觀察網 葛佳意 / 文 2023 年,盡管新冠疫情早已結束,但全球經濟復蘇仍不充分。對我國外貿企業而言,這一年各種不利因素衝擊應接不暇。宏觀層面,全球制造業、服務業供需疲軟,美元持續走強;微觀層面,以美國為首的部分國家持續推進產業鏈 " 去中國化 ",扶持墨西哥、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的制造業,意圖替代中國,這些現象都擠壓了中國企業的市場和利潤空間。
必須説明的是,按照人民币計算,2023 年 1 — 12 月進出口總額較 2022 年同期幾乎無變化,出口同比增長 0.2%,進口同比下降 0.3%,下降幅度遠小于按美元計價的金額,説明 2023 年我國實物出口下降幅度并沒有那麼劇烈,但美元不斷走強,我國商品出口價格下跌而增量不足,導致以美元計算的進出口下降幅度較大。
以美元計,2023 年 1 — 12 月,我國進出口總額 5.9 萬億美元,同比下降 5%,并且呈現連續下跌态勢,一季度末下跌 4.3%,二季度末下跌 5.1%,三季度末下跌 6.6%,全年下跌 5%;1 — 12 月,我國共達成貿易順差 8232 億美元,同比下降 6.2%,增長動力嚴重不足。
2024 年,全球經濟復蘇的樂觀程度難以預計,美元長期走強、外資制造業撤離中國等不利因素短期内也不會消除,我國外貿前景仍然面臨較大的不确定性。從海關總署最新披露的數據來看,2024 年 1 — 2 月,我國貨物進出口情況明顯轉好,進出口總額 9308.6 億美元,同比增長 5.5%。其中,出口額 5280.1 億美元,同比增長 7.1%,進口額 4028.5% 億美元,同比增長 3.5%,説明從 2023 年年底進出口轉好的趨勢在今年的前二月得到了延續。
筆者認為,我國外貿未來是否能夠持續增長,主要取決于民營企業的生存狀态。目前,從微觀層面來看,一些企業對政策的獲得感可能不夠明顯,營商環境在不同地區也有較大差異,政策的落實還有較大提升空間。要徹底扭轉出口滑坡的态勢,亟待更為有力的政策支持,包括提升營商環境、加大出口退税力度、進一步便利企業、減税降費、加大外貿民企融資擔保力度等。
一是工業交貨值占出口總額的比重不斷下降。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以人民币計算,2012 至 2023 年,我國工業出口交貨值占工業年銷售收入的總比例保持在 11% 上下,説明出口交貨值占工業產值整體的比重是穩定的,但是近年來,工業出口交貨值占外貿出口總額的比重卻不斷下降。2012 年工業出口交貨值占出口總額的 82.5%,2023 年 1 — 12 月這一指标下降至 61.5%。
二是出口交貨值增速與外貿增速出現反差。2012 — 2018 年,工業出口交貨值增速與外貿增速幅度大致同步,但 2019 年以來,兩者增長幅度出現較大反差,尤其是 2023 年工業出口交貨值以人民币計算,連續同比下降,但同期外貿出口額卻有所增長。
(作者系大成研究院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