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一到冬天就起靜電,到底有沒有人能管管?,歡迎閲讀。
開個門被金屬把手電得吓一跳 ……
夜裏脱件毛衣一路火花帶閃電 ……
就連撸個貓也噼裏啪啦帶音效 ……
又到了靜電這位老朋友前來拜訪的季節,説起靜電,咱們一般首先會想到兩件事——一是摩擦起電,另一件呢就是靜電真煩人。
不過,靜電其實不止摩擦起電一種,而靜電在有些場合,帶來的危害可遠遠不只煩人了,但妥善利用的話,靜電又能為人類服務,接下來咱們就詳細講講。
摩擦起電,并不簡單
生活中最常見的靜電是摩擦起電,也是平時把大家折磨得最慘的一個。小到握手的噼裏啪啦,大到閃電的轟隆咔嚓,都是它的功勞。
在歷史上,這也是被人類最早注意到并記錄下來的電現象之一:在希臘語裏,ἤ λεκτρον(發音 electron)就是琥珀的同義詞,而琥珀容易起電蒙塵,公元前 6 世紀就被古希臘哲學家泰勒斯記錄過。
雖然摩擦起電早已家喻户曉,但科學家還沒有完全透徹地理解這種現象 …… 因為它的表現頗不穩定,成因復雜多樣。比如説,我們上學時獲得的大致印象是,誰更能搶電子,誰就帶負電。如果只考慮材料,按説會有一個終極大 boss,在搶電子的遊戲中拔得頭籌。
但現實中,對某些材料來説,摩擦起電搶電子大比拼不是一場強者通吃的遊戲。而更像是玩石頭剪刀布:絲綢輸給紙張,紙張輸給棉花,棉花輸給玻璃,玻璃輸給鋅,而鋅卻又輸給了一開始的絲綢。
可見,材料性質未必是唯一的因素,經過研究,目前公認的一些影響因素有:材料本身性質、表面結構和走向、局部的粗糙度、摩擦的力度、環境濕度等等。
靜電可不只是擦出來的
摩擦能生靜電,但能生靜電并不只靠摩擦。另一種靜電就是壓電,以石英、電氣石(也稱碧玺)為代表。
壓電的原理是什麼呢?打一個不精确的比方,就像一輛公交車,乘客不多時,面朝哪個方向站的都有,随着車裏越來越擠,大家會不由自主地排出一個方向。從一邊看全是正臉,另一邊看則全是後背,這種現象叫極化,會在壓電材料的一端出現正電荷,而另一端出現負電荷。因為受熱也會使晶格產生應力,所以有些壓電材料還有熱釋電效應。
還有一類靜電在太空中比較容易出現。太陽光中的高能紫外線和 X 射線照射物體時,會把電子驅趕出來,而在原先的位置留下一層正電荷。像在月球的表面,幹燥細碎的月壤顆粒因為都攜帶着正電荷,會同性相斥,拔地而起,懸浮幾米高,形成一層月塵 " 大氣 "(并不是氣體),而月塵一旦遇到外來物,又很容易吸附。
靜電懸浮的月塵對探月設備幹擾很大,咱們的第一輛玉兔号剛上去一個多月(月球上的第二個白天)就出了動力問題,很可能就是因為月塵進入内部造成的故障。阿波羅号月球車揚起的塵埃經久不落也是同樣的原理,并不是地面攝影棚的效果。
靜電的危害到底有多大?
大多數靜電有害無益,令人讨厭。盡管靜電的成因多種多樣,主旨還是一個 " 靜 " 字。如果產生了電荷卻不流動,就可能積累成災。
在北方冬天,屋裏供着暖氣,環境幹燥,如果不用加濕器的話(雖然用了也可能杯水車薪),走動或者換衣時的靜電難以導走,就累積在體表,伺機發泄。像平時把我們弄得手指酥麻的那些小火花,電壓能達到上萬伏。這個數字聽起來很駭人,而它背後的物理公式是這樣的:
電荷量 = 電容 × 電壓
可以看出,電容和電壓成反比,一個越小,另一個就越大。我們握手時,兩手之間有一個極小的電容,所以只需少許電荷,就能產生一個高壓把空氣擊穿,形成那個令我們顫抖的小電弧。不過大家不用怕,真正有殺傷力的是電流而非電壓,生活靜電的電荷量極小,所以電流也很微弱,不會致死致殘的。
但是大家要當心,如果把這個能擊穿空氣的小電弧放到危險場合,就可能釀成大禍。例如油罐車,如果裝得不滿,油在罐裏晃蕩就可能摩擦起電引發爆炸。早期的油罐車都在車尾部位裝一條鐵鏈垂到地面上,就是要把靜電及時送給大地。
現在的防靜電措施就更多更可靠了:鐵鏈換成導電橡膠,保證時刻按住大地,不會時斷時續,也不會磕出火星。輪胎材料也采用導電橡膠。油罐内放置隔油板,減輕油料的衝擊颠簸。
而加油站,從裝卸油品到給車主加油也會有不少措施用來防靜電,比如先放電再加油等等。還有面粉廠這類粉塵嚴重的行業,除了明火之外,對靜電也是嚴防死守的,因為靜電可能導致可怕的粉塵爆炸,還會影響面粉的正常生產。
而喜歡自己裝機的朋友們更是深有體會,裸手觸摸電腦主機板或内存芯片,機器可能會 " 變磚 "。究其原因,同樣是上面那個公式,靜電產生的高壓擊穿了芯片。所以廠家寄過來的電子設備,通常包裹在能夠緩釋或導走靜電的袋子裏。
我們拆裝這些設備的時候,也要先摸摸牆,或者用另一只手扶住大機器的金屬外殼。專業從事電路維修的師傅們,桌上常備一塊接地的導電橡膠,腕上也套着導電 " 手铐 "。
電子設備外的防靜電包裝 作者實拍
在電子設備生產的上遊——半導體行業裏,對靜電更是如臨大敵。廠房裏穿着超淨服不只是罩住全身防止皮屑脱落,更是在衣服内編入導電細絲,鞋底摻入碳質的導電橡膠。即使在車間外圍的 " 灰區 " 行走,也要穿防靜電拖鞋。
筆者穿過幾年這種拖鞋,軟硬合适,經久耐磨。按説,在家裏備一套,就能快樂地撸貓了。但是穿這種拖鞋會極大提高觸電的風險,我們權衡一下,還是忍受一下噼裏啪啦吧。
常乘飛機的朋友們可能會注意到,機翼上有許多尖尖的小刺。它們并不是通信天線,也不能提升動力,而是用來釋放靜電的,大名靜電刷。飛機和空氣高速摩擦,必然會產生靜電,但沒辦法使用油罐車那樣的拖地設備,于是利用靜電在尖鋭外形的部位會向空中釋放的原理,安裝了這些小尖刺。
而日常生活中能經歷的最大規模的靜電放電現象,應該就是閃電了,不過這個話題太大,就不展開説了。
善用靜電
雖然大多數靜電有害無益,但如果善加誘導,讓它按照我們的意志行事,就能創造價值。
對靜電最成功的使用案例應該就是復印機。它先在半導體上布滿靜電,再用光照射不該有字的地方,把這裏的半導體變成導體,消除此處的靜電,留下未被照射的靜電區網域吸附碳粉。
把大量電荷導入并約束在我們設計的位置,形成一個強大的電場,就可以加速帶電粒子,研究基礎物理和許多相關的學科。比起回旋加速器來,這種靜電加速器的成本低,占地小,在世界上獲得廣泛應用。
讓壓電效應產生的靜電流動起來,可以制造石英諧振器。這是石英表的核心部件,為人們的生活帶來過巨大便利(不過随着手機的普及,手表似乎只算服飾了)。
在噴塗行業,利用靜電的同性互斥原理,可以使霧滴均勻分散。而當它們接近噴塗目标時,又能靠感應靜電吸附上去。這個場面其實很眼熟,基本上就是月塵毀掉月球車的原理,但用到合适的地方,就是另一個效果了。
所以,多多理解就能化敵為友,似乎是個颠撲不破的道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