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清單發布!最高降幅近八成,歡迎閲讀。
作 者丨唐唯珂
編 輯丨包芳鳴
中成藥集采的持續推進,正推動着行業變革發展。
7 月 16 日,全國中成藥采購聯盟集中帶量采購中選品種供應清單公布,再次補充了 7 月 5 日發布的《全國中成藥聯盟采購公告(第 4 号)》(下稱 "4 号檔案 ")。
據悉,本次中選產品劑型規格齊全,當前臨床使用的主流產品大多中選,其中不乏多款年銷售額超過 10 億元的中成藥大品種,并且囊括了多個獨家品種。
本輪中成藥集采共有 86 家企業、95 個報價代表品參與競标,最終 63 家企業、68 個報價代表品中選,中選率達 71.6%,中選品種平均降幅 49.36%,最高降幅 76.8%,最低降幅 14.5%。根據 30 省(區、市)聯盟地區年度采購金額測算,預計每年可節約藥品費用超過 45 億元,患者藥費負擔有望進一步減輕。
7 月 17 日,湖北省醫藥價格和招标采購管理服務網發布《關于公示首批中成藥省際聯盟集中帶量采購和渝鄂瓊滇青寧新新疆兵團常用藥品聯盟帶量采購非中選品種挂網價和醫保支付标準等相關信息的通知》,按首批中成藥集采的相關規定,非中選品種的醫保支付标準按中選品種平均降幅(42%)下調。
華南某一級機構分析師向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中成藥集采對相關企業的影響得分情況讨論,大中小企業各異,企業的產品區别也很大。中成藥集采的選品邏輯主要在于,占用醫保資金較高、老百姓用藥廣泛,銷量高的產品更容易被集采。獨家品種、擁有中藥保護的中成藥等被集采的較少,很多擁有國家保密配方的不會被集采,且擁有自主定價權。而集采後市場能否真正上量也需要持續觀察。
熱門品種納入集采
而此次集采中,也不乏多個熱門集采品種。其中復方血栓通是年銷售額超 30 億元的超級大品種,一直是心血管中成藥市場的霸主。該藥品 2022 年在零售市場銷售規模達 2.35 億,銷量與 2021 年平齊。
公開信息顯示,本次復方血栓通中選的企業有廣東廣發制藥、眾生藥業、廣州威斯寶藥業以及揚州中惠制藥 4 家藥企。復方血栓通膠囊、復方血栓通顆粒為眾生藥業的獨家品種,數據顯示,眾生藥業的復方血栓通 2020 年在三大終端的合計銷售額達 8.6 億元。
本次競争最激烈的是香丹注射液,共有 98 個許可證,涉及的企業包括神威藥業、浙江康恩貝、雲南白藥、江蘇賽迪諾、北京華潤高科、好大夫制藥、白雲山明興、國藥宜賓制藥、通化谷紅、華潤三九、亞寶藥業、康緣藥業等大企業。最終有 12 家藥企中選,分别是康華藥業、同源制藥、福瑞堂制藥、正大青春寶藥業、天成藥業、敖東藥業、龍泰制藥、萬榮藥業、六合堂生物、神威藥業、華衞藥業和信合援生制藥。
此外,本次清單重點公布了中選企業非報價代表品中選價格。以復方斑蝥膠囊為例,貴州益佰除了 60 粒規格,還有 36 粒、24 粒兩種規格,價格分别為 42.33 元、28.65 元;陝西方舟 48 粒 22.8 元;陝西華西 20 粒 10.25 元;西安仁仁 60 粒 22.09 元。山西黃河中藥則僅有 60 粒規格,于 4 号檔案公布價格為 30.24 元。
集采最直接的目的是提高行業的集中度,倒逼行業減少無序競争,重視中成藥的臨床療效。
華南某行業人士向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集采持續擴大範圍已經是行業共識,對于企業來説,中成藥集采不是一道選做題而是一道必做題。根據今年 3 月發布的《全國中成藥采購聯盟集中采購檔案(征求意見稿)》,醫療機構采購未中選產品不得超過同采購組實際采購量的 10%,這意味着未中選產品的院内份額将受到明确限制。
" 醫院市場處方量較大的 TOP200 中成藥品種,都将可能被納入集采目錄,比如心血管藥物有復方丹參丸、通心絡、麝香保心丸、速效救心丸,呼吸科的有藍芩顆粒、小兒豉翹、連花清瘟等。到 2025 年,常用中藥飲片 TOP100 會納入集采。" 中國中藥協會内外并治用藥分會副秘書長申勇此前表示。
帶動行業更新
集采的擴面加速對中成藥行業重塑也產生持續影響。
中國中藥成藥營銷中心相關負責人袁豐瑞日前表示," 中成藥在公立醫院的銷售增速正在放緩。尤其是在集采背景下,企業應在二次開發上下功夫。從方劑源流演變出發,重視主效應、次效應,統一對‘證’的認識,圍繞臨床需求,定位優勢病種和特定人群,建立全產業鏈質控和溯源體系,做好标準體系均很重要。"
截至目前,國家已經組織開展 294 種藥品集采,一批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門診常見病、慢性病用藥平均降價超過 50%。得益于大幅降價,患者使用高質量藥品的比例從集采前的 50% 上升到 90% 以上。
國家醫保局在《關于做好 2023 年醫藥集中采購和價格管理工作的通知》中為 2023 年醫藥集采工作劃出重點,明确将持續擴大藥品集采覆蓋面,到 2023 年底,每個省份的國家和省級集采藥品數累計達到 450 種,其中省級集采藥品應達到 130 種,化學藥、中成藥、生物藥均應有所覆蓋。
從過往省級中成藥集采的經驗來看,與化藥相比中成藥集采較為温和,在藥價降幅方面,化藥集采平均降幅都在 50% 以上,最高可達 90% 以上,而中成藥降幅基本保持在 30%-40%。
業内人士指出,中成藥集采之所以會通過螺旋式不斷降價,而不是一次性降到位,是因為中成藥受原料產地質量影響較大,沒有化藥一致性評價的要求,很難用通用商品名去進行帶量采購,也不能像化藥集采一樣選擇 " 一刀切 "。
實際上,集采對于中成藥企業來説是機遇與挑戰并存。市場人士表示,一方面,集采勢必會降低中成藥銷售價格,将企業的利潤空間進一步壓縮,院内市占比大的企業應該避免丢标,市占基礎較為薄弱的企業則可借機入局。
另一方面,全國集采也是推動產業轉型更新,促進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推進新藥研發的機遇。面對新形勢,企業必須着力開發市場潛力大及研發壁壘高的產品,或重點把握獨家品種,尋求差異化競争優勢。
SFC
本期編輯 江佩佩 實習生 譚雅涵
21 君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