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開始擠泡沫?這個AIGC明星獨角獸宣布裁員,歡迎閲讀。
來源:獵雲精選,文 / 王非
行業生變?
僅僅半年,年初方才上演人才争奪戰的大模型領網域,已有企業開啓 " 裁員 " 模式。
美國 AI 獨角獸企業 Jasper.AI(簡稱:Jasper)聯合創始人兼 CEO Dave Rogenmoser(下稱:Rogenmoser)給出的説法叫 " 重塑團隊 ",集中并整合資源。
Rogenmoser 表示,被裁員工都是業内第一批開發、推廣和支持人工智能產品的人,若有團隊正在招聘,将進行推薦。
圖左,2023 年 7 月,Jasper 開啓裁員。圖右,2022 年 11 月,Jasper 員工 0 離職
自年初以來,AIGC 人才争奪戰愈演愈烈,脈脈高聘人才智庫于 3 月底發布的《2023AIGC 人才趨勢報告》顯示,今年 1~2 月國内 AIGC 招聘需求量同比上漲 31.3%,影像識别、算法研究、深度學習崗位因技術難度較大、市場前景廣闊而備受追捧,崗位薪資均已達百萬元。
于是,這家估值達 15 億美元的 AIGC 明星獨角獸傳出裁員消息後,業内人士有錯愕也有揶揄:" 沒想到這麼快 "," 有些諷刺,做 AI 工具的公司還沒讓其他人類失業自己的員工先失業了?"
而這也為國内大模型創業公司,敲響了警鍾,一味 " 高薪挖角 ",可能導致用人成本的急劇增高,最終将自身拖入泥沼。
因 GPT-3 而生," 死 " 于 ChatGPT
Rogenmoser 于 2011 年在堪薩斯州立大學畢業,随後參與創辦了多個項目。2018 年,他的公司被 Y Combinator 接納,而這也為其再次創業埋下了伏筆。
時間轉眼來到 2020 年,此時,Rogenmoser 正在進行的項目已解雇了一半員工,公司接近停擺。他敏鋭地捕捉到 OpenAI 推出 GPT-3 所藴藏的巨大機會,利用其在 Y Combinator 的關系成功獲得了内測資格。
2021 年 1 月," 背水一戰 " 的 Rogenmoser 基于 GPT-3 推出了一款幫助客户提升廣告轉化的工具,最初的功能僅僅只是幫助用户編寫臉書廣告。
伴随迭代更新,這款工具最終被命名為 Jasper.AI,可提供 60 多個适合各種用例的文案模板,支持超過 25 種語言,面向包括企業、媒體人、營銷人員、博主、代理商和自由職業者等在内的用户,企業、團隊和個人能夠靈活選用适合的套餐模式。
投資方聞訊而來,2021 年 10 月,Jasper 成功獲得了 8500 萬美元 A 輪融資。整整一年後,該公司又完成了 1.25 億美元新一輪融資。此時,Jasper 的估值也達到 15 億美元,成為 AIGC 領網域的明星獨角獸。截至 2022 年 12 月,該公司擁有 143 名員工,2022 全年收入預估在 7500 萬美元。
巧合的是,幾乎在同一時間段裏,OpenAI 發布 GPT-3.5,ChatGPT 也首次向公眾推出。
此後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ChatGPT 火爆全球,語言模型也已進化到了如今的 GPT-4,智能化大幅提升,功能性也更加豐富。
關鍵點在于,ChatGPT 是免費的,即便是後續推出了 20 美元 / 月的會員服務,也比 Jasper 更便宜(個人版 49 美元 / 月,企業版 125 美元 / 月)。
一位用户在 Reddit 所言,"Jasper.AI 是一艘正在下沉的船,他們仍在使用 GPT-3。在嘗試過後我發現,GPT-4 擁有令人驚喜的全新的水平。幾個月前我就取消了對 Jasper.AI 的訂閲,而我唯一的遺憾就是沒有早點取消掉它。"
伴随 ChatGPT 的推出及其大模型的不斷更新進化,Jasper 網站的訪問流量在短短 3 個月内下降了近 40%,2022 年或許就是它的 " 高光時刻 "。因 GPT-3 而生," 死 " 于 ChatGPT,其命運難免令人唏噓。
對于 Jasper 裁員,投資人朱嘯虎可謂一針見血:類似 Jasper 這種基于 ChatGPT 二次開發的公司面對 GPT-4 只有死路一條。
出門問問李志飛也評價稱,"ChatGPT 的發布把很多淺度用户從 Jasper 那裏吸走了,看來為寫作場景而定制的模版和 UI 并沒有留住非專業用户。面對專業用户,Jasper 原本存在一種可能的路徑,那就是自建大模型、開發出獨特的滿足專業用户的產品 feature,從而留住專業用户。但目前看起來這條路也并不樂觀。"
前京東 O2O 副總裁任鑫澤則認為,Jasper 還是有存在價值的,這個價值不在 AI 層面,而在更上層。包括相比 ChatGPT 更易用的界面,全面的營銷場景寫作模板等。
大模型轉向 B 端,選擇方向很重要
換一個角度看,Jasper 被裁員工似乎并不需要為明天發愁,AIGC 的人才搶奪仍然如火如荼。
只是,選擇對的公司也變得尤為重要,像 Jasper 這種 GPT 套殼的產品,就需要小心避開,而且也需要注意到行業向 B 端轉舵的趨勢。
據不完全統計,全球已發布數百個大模型,僅在中國就發布了 100 多個,大多數大模型都能對話,會寫詩作畫等等。
然而,變化也在悄然發生。
百度、阿裏、360、騰訊、華為、京東等科技大廠談及大模型時,不約而同地希望能服務 B 端的行業市場,并率先在内部業務中實踐。
今年 5 月,百度 CTO 王海峰在中關村論壇期間表示,未來各類應用将基于大模型來開發,每個行業需要打造行業自己的大模型,大模型将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賦能千行百業。
阿裏雲 CTO 周靖人在中關村會議上也提出,Model as a service 概念正在被廣泛接受,模型會作為業務和開發系統開發的重要生產元素。
5 月 31 日,在 360 智腦 · 視覺大模型發布時,周鴻祎就預言,多模态大模型與物聯網的結合将會成為下一個風口。基于這一判斷,360 智慧生活在 360 智腦 · 視覺大模型的賦能下,發布了多款新品,這些產品擁有更強的邊緣計算能力,能夠實現更加廣泛的兼容,從而适配不同的應用場景。
6 月份,騰訊雲首次對外宣布打造行業模型商店,覆蓋金融、文旅、政務等行業。騰訊集團高級執行副總裁、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 CEO 湯道生表示,產業場景是大模型最佳練兵場。
華為方面的言辭,更加直觀犀利。7 月 7 日,華為正式發布盤古大模型 3.0,華為雲 CEO 張平安當即表示," 盤古大模型很忙,忙着做事,沒有時間作詩。盤古為行業而生,就要為行業着想,更好地服務千行百業的客户。"
無獨有偶,京東于 7 月 13 日正式發布的言犀大模型,也選擇從產業側切入,率先在零售、金融、城市、健康、物流五大產業應用。
值得一提的是,京東集團 CEO 許冉還提出了一個公式:大模型的價值 = 算法 × 算力 × 數據 × 產業厚度 ²。她認為," 前三個指标固然重要,但技術在產業場景落地應用,創造實際價值才是關鍵。大模型真正實現自己的價值,一定是在產業應用中!"
而這也再次説明,大模型向 B 端進化的趨勢正在加劇,AIGC 人才在選擇方向的時候,也需要謹慎慎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