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36歲美女“二代”接班350億上市公司,“第一把火”就要破釜沉舟?,歡迎閲讀。
在大部分人看來," 企二代 " 接班是站在巨人肩膀上起飛,生在羅馬自然可以不用再做牛馬。他們的成長見證着父輩的白手起家,又因為父輩的努力享受到優越的生活環境和教育資源,尤其是大多數 " 企二代 " 們又都有這海外留學經歷,年輕、創新、敢于突破、樂于接受新事物,是他們和 " 創一代 " 們最大的不同。
文 | 金融八卦女作者:椰椰
八妹説:
人生總會有遺漏,但是不要忘記 " 添加星标 " 哦!!!
· · ·
A 股又有一位 80 後 " 女二代 " 接班了。
5 月底,A 股滌綸長絲產業龍頭 " 桐昆股份 " 召開 2022 年年度股東大會,陳蕾被選舉擔任董事長一職,并出任桐昆集團總裁。早些時候,桐昆股份創始人、實際控制人,陳士良宣布于 6 月 21 日卸任集團董事長。
陳蕾是陳士良的女兒。這也意味着年僅 36 歲的 " 浙商女二代 " 正式接棒父親打下的龐大商業帝國。
剛上任陳蕾動作不斷,7 月 12 日桐昆股份召開臨時股東大會,通過了泰昆石化 ( 印尼 ) 有限公司印尼北加煉化一體化項目的議案。這一項目總投資高達 86.24 億美元(約 615 億人民币),值得注意的是,桐昆股份的淨資產僅 350 億,這次 " 出征印尼 " 可謂是押上了全部身家。
從流出的照片來看, 陳蕾氣質温柔幹淨,這種拿家底去 ALL IN 的事情不知道她能否經得住考驗。
▲陳蕾 / 圖源:桐鄉發布
近幾年,我們能看到越來越多的 " 創一代 " 選擇将自己的孩子推向台前,讓他們熟悉家族企業的業務,在接班的 " 企二代 " 裏就有不少女性。
3 月 7 日,福布斯中國發布了 2023" 中國傑出商界女性 100" 榜單,其中有 15 位二代企業家上榜:娃哈哈集團副董事長兼總經理宗馥莉、碧桂園董事會主席楊惠妍、新希望六和董事長劉暢……上榜的她們近半數都是 "80 後 "。
這些 "80 後女二代 " 能撐起父親打下的江山嗎?
/ " 女二代 " 基層磨煉十年才接手,
老公是副總裁 /
今年 36 歲的陳蕾見證着桐昆股份的成長。
桐昆股份的前身桐鄉縣化學纖維廠,1990 年陳士良臨危受命接手了這個連年效益在浙江省排行倒數第一的纖維廠。
在陳蕾的記憶裏,父親陳士良一直是一位 " 拼命三郎 ",她很少在家能見到父親的身影:
" 小時候,父親真的特别特别忙。遇上車間技改常常要忙到凌晨三四點才回來,睡不過兩三個小時,匆匆扒口早飯,又出門上班去了。"
在陳蕾 12 歲那年,桐昆完成股份制改造,從一個瀕臨破產的小廠子變成市值千億的桐昆集團,父親在家裏會有意無意地和陳蕾聊起企業的發展,偶爾也會帶着陳蕾去廠子參觀。
父輩創業時的艱辛、車間工人的辛苦勞作、父親對未來規劃的美好藍圖,陳蕾都看在眼裏。
因此陳蕾也明白,接班是她命中注定的事情。
高中畢業後,陳士良決定送女兒出國念書。
和所有 " 二代 " 們一樣,陳蕾也有不想接班的 " 叛逆期 "。起初,陳蕾想學建築設計,但在家人的建議和自己深思熟慮後,最終還是決定為了接班學習管理類專業。
2010 年,陳蕾從英國帝國理工大學畢業,獲風險管理和金融工程專業碩士學位。
歸國後的陳蕾并沒有直接進入公司的管理層,反而先去基層積累經驗。她入職桐昆後的第一個工作崗位是倉庫管理員。
" 先是成品後是五金,每天面對的就是入庫、出庫等數據。" 陳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談起自己的職場經歷,倉庫、車間、财務,陳蕾在桐昆很多崗位任職過。
在陳蕾看來,每一次崗位的變動都是她熟悉、了解企業運作的途徑," 我其實還挺享受這個過程的 "。
在熟悉完桐昆的基礎崗位後,為了積累更多的工作經驗,陳蕾又去香港的分公司就職,再一次 " 從零開始 "。
在香港,沒有人知道陳蕾的來歷,她和所有普通的打工人一樣,趕着擁擠的地鐵上下班、匆忙的解決完早飯就開始一天的工作、忙碌起來用一個三明治當早餐。
這段經歷對陳蕾來説,是一筆寶貴的财富。香港快節奏的工作生活,不僅給她帶來高效率的工作習慣,還有雷厲風行的職場性格,對行業的高敏感度,還有更寬的國際戰略視野。
磨煉十年,2020 年,陳蕾再次回到桐昆總部,在父親的授意下,陳蕾開始參與桐昆股份的管理層決策,先後擔任董事長助理、副董事長等職務。
進入企業管理層後,陳蕾以智能制造作為桐昆變革的切入點,将數字化與化纖行業相結合,打造智能工廠 " 試驗田 "。與聯想集團成立浙江恒雲智聯數字科技有限公司,搭建工業互聯網,将數據上傳至雲端,通過 " 桐昆雲 " 實現對企業的多個廠區、車間、生產線實現異地管理。
▲圖源:桐鄉發布
為了接班,陳蕾也做足了準備。近幾年,桐昆福分的對外的事物,大多由陳蕾出面,直至今年,陳蕾正式出任桐昆股份的董事長兼總裁。
桐昆股份管理層近些年正在走向年輕化,董事會成員大多都是 "70 後 "。
僅有的兩名 "85 後 " 是陳蕾和她丈夫。陳蕾于今年 6 月正式出任董事長兼總裁,其丈夫徐奇鵬也于今年 5 月 31 日升任桐昆副總裁。
徐奇鵬比陳蕾大一歲,本科畢業于英國紐卡斯爾大學,獲市場營銷專業學士學位。他曾在桐昆股份擔任采購供應科二科科長、桐昆集團旗下浙江恒盛化纖總經理,2021 年 7 月起任桐昆集團總裁助理。
此外,董事會還有兩位 "90 後 " 沈祺超、陳晖。據資料顯示,陳晖是陳蕾堂弟。
陳蕾接手的是一個商業帝國,對比當年父親創業的艱難,有好的,也有更難的。
/ 父親 95 億身價來之不易,
股價跌一半公司收到警示函 /
桐昆集團能有如今的規模,正是陳士良付出多年的心血。
1981 年,桐鄉縣的 5 個鄉鎮公社與桐鄉縣社隊企業局一起聯合籌建桐鄉縣化學纖維廠。高考失利的陳士良就成為化纖廠的第一批員工。
因為聰明、好學,工作努力,人又會來事兒,陳士良很快就得到領導的賞識。1984 年,縣裏籌建鳳鳴化纖廠,陳士良作為骨幹被抽調到新廠。
1991 年,時任桐鄉鳳鳴化纖廠副廠長的陳士良收到一紙調令,要他回到桐鄉化纖廠擔任廠長一職。
這時的桐鄉化纖廠瀕臨破產,總資產不到 500 萬元的化纖廠已經資不抵債近 100 萬元。
這一年,陳士良 28 歲,接手桐鄉化纖廠對他來説,更像是一場創業。新官上任三把火,陳士良的第一把火就是 " 轉型 "。
1992 年,成為廠長僅一年的陳士良,三上江蘇昆山、常熟引進三條年產值超 1000 噸的滌綸生產線,不僅完成從丙綸到滌綸的市場轉型,第二年桐鄉化纖廠更是實現產值 6500 萬元,利税 1000 萬元。
企業,活了。
為了紀念這段經歷,陳士良将企業改名為 " 桐昆 "。
1995 年,陳士良引進了彼時最先進的滌綸生產線,實現從常規紡向高速紡的更新,成為桐鄉經濟總量第一的企業。
1997 年,桐昆又通過兼并、收購等方式迅速完成擴張,并成為國内滌綸長絲行業產量第一。
1999 年,桐昆完成股份制改造,轉型成為浙江桐昆化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這一年桐昆集團的年銷售收入已突破 10 億元。
此後的十多年,将桐昆集團扭虧為盈的陳士良不斷擴大桐昆集團的商業版圖。天眼查顯示,桐昆集團對外投資二十多家企業,涉足制造業、金融業、批發和零售業等 5 個行業,覆蓋了酒店、房地產、化工、物流、新材料、PTA 等多個領網域。
▲圖片來源:天眼查
2011 年,陳士良帶着總資產過 100 億的桐昆股份在上交所敲鍾挂牌,正式進軍 A 股。在今年公布的《2022 胡潤中國 500 強》榜單上桐昆股份以 345 億估值排名第 397 名,陳士良則以 95 億元的身價,位列胡潤榜單的第 663 名。
但是近兩年受原油價格影響,陳士良留給女兒的并非一片繁華盛世。
2021 年,桐昆股份全年淨利潤高達 73 億元。但從去年 7 月開始,桐昆就轉盈為虧,辛辛苦苦幹一年,最後全年只掙了 1.3 億元,同比下降 98.26%。
今年以來,桐昆股份的經營依然不見起色。7 月 14 日,桐昆股份公告數據顯示,預計 2023 年上半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 0.9-1.3 億元,同比下滑 94.35%-96.09%;扣非淨利潤 200-4200 萬元,同比下滑 98.14%-99.91%。
業績下滑、利潤縮水,資本也在逐步褪去。這一點,尤其體現在公司股價上。
2019 年初,桐昆股份的股價為 8.76 元 / 股。到了 2021 年 2 月 18 日漲至 30.54 元 / 股,同年 7 月 13 日,股價跌至 25.59 元 / 股。今年 7 月 17 日收盤價為 14.37 元 / 股。
近兩年,桐昆集團股價跌幅在 50% 左右。
屋漏偏逢連夜雨,7 月 12 日,證監會浙江監管局網站日前公示的檔案顯示,2023 年 1 月 31 日,桐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披露《2022 年年度業績預減公告》,預計 2022 年度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 3 億元至 4.2 億元。然而 2023 年 4 月 22 日,公司披露《2022 年年度報告》,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 1.3 億元。
因業績預告相關信息披露不準确、更正不及時。浙江證監局決定對桐昆股份、陳士良、許金祥、周軍、費妙奇分别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監督管理措施,并記入證券期貨市場誠信檔案。
此外,桐昆股份總負債居高不下,由 2021 年的 336 億元上漲至 2022 年的 551.3 億元。财報顯示,2023 年一季度其總負債更是增至 573 億元,資產負債率高達 62.4%。
此外,桐昆股份近年來經營性現金流淨流入金額持續減少。2019 年至 2023 年一季度,桐昆股份經營現金流淨額分别為 51.16 億元、33.47 億元、27.94 億元、10.73 億元、-22.93 億元,2020 年至 2022 年連續三年下降。
多重壓力下,陳蕾的責任任重道遠。
此次進軍印尼,根據協定,印尼項目按照合資計劃,三家股東需出資 26 億美元,再借貸 60 億美元。但股權穿透後,桐昆在項目實際持股 45.9%,占比最高,作為主要出資人,其必須拿出 12 億美元資本金,以及對應承債 27.5 億美元,合計總共需要承擔 285 億人民币。
上面也説過,桐昆股份的淨資產僅 350 億左右。這個項目對桐昆來説,更像是破釜沉舟的一個決策。
看樣子,陳蕾接班後的日子,比她父親當年輕松不了多少。
/ " 女二代 " 接盤有苦有甜,
生在羅馬也可能活成牛馬 /
随着 " 創一代 " 們年歲漸長逐漸淡出商界," 企二代 " 們接手挑大梁," 企二代 " 們能不能守住家業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尤其是很多 " 女二代 "。
娃哈哈公主宗馥莉,就是其中之一。
1982 年,37 歲的宗慶後老來得女,他給女兒取名馥莉。宗馥莉出生時,老宗還只是杭州一個普通的工人,家境算不上優渥,直到 5 年後,平凡的宗慶後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
和陳蕾一樣,宗馥莉也是見證着娃哈哈的成長,因此,她早早就知道自己是要接班的。于是 14 歲的宗馥莉獨自遠赴美國求學,一走就是 8 年。
22 歲,宗馥莉學成歸國,進入娃哈哈參與公司的經營,直到 2021 年底,出任副董事長兼總經理,成為名副其實的千億家族繼承人。
這 17 年間,宗馥莉為了讓娃哈哈 " 年輕化 " 嘗試過很多方法,又是推新品,又是出聯名,又是搞美妝,甚至還在微商最紅火的時候還淺淺試水又悄無聲息的失敗,撲騰許久但大眾對宗馥莉最深的印象還是她 " 開除王力宏 " 事件。
宗馥莉雖然沒能讓娃哈哈變年輕,但也保持穩步增長。根據娃哈哈近幾年财報顯示,娃哈哈的淨利潤從 2019 年的 164 億元增長至 2021 年的 198 億元,2021 年的銷售額為 515 億,較 2020 年的 440 億增幅不少。
盡管大家對宗馥莉的接班議論不同,但成立 36 年的娃哈哈至今沒有上市,倘若娃哈哈上市,宗馥莉或許有可能成為中國新首富。畢竟當今中國首富鍾睒睒的農夫山泉 2021 年的營收為 296.9 億。
宗馥莉的接班可能中規中矩,但立白集團的陳丹霞卻做得不錯。
之前有網友組織了有一項評選:最不坑爹的富二代排名。其中,立白集團的千金陳丹霞排第七位,被網友稱為 " 女中豪傑 "。
▲陳丹霞
陳丹霞 20 歲不到就大學畢業,在澳留學時一邊管理公司,一邊上課學習,中途還談下澳洲本土品牌格蘭瑪弗蘭的合作,并引入國内市場。接班十多年,陳丹霞如今有多重身份:立白集團董事、澳希亞董事、高姿化妝品董事長、朝雲集團董事長。
前兩年赴港上市的朝雲集團就是在陳丹霞主導下,從立白集團分拆出來第一個 IPO 的公司。
而立白家族的 " 女中豪傑 " 不只陳丹霞。妹妹陳丹娜是立白旗下主攻投資的立壹科技的董事長,姐姐陳丹麗在開辟了立白旗下的母嬰產品線,并創立品牌 " 嬰元素 "。
不是所有接班的 " 女二代 " 們都能交出一份完美答卷,胡佳佳緊急接班如今已有 7 年,美邦卻從服飾公司變成賣樓的 " 房地產 "。
靠一句 " 不走尋常路 " 打天下的美特斯邦威,如今真的不走尋常路了。
2016 年,有傳言稱美特斯邦威創始人周成建被帶走調查,這時的美特斯邦威離開中國服飾行業首富寶座已有 6 年。
這時胡佳佳臨危受命接手了美邦集團,為了力挽狂瀾,她确實做了很多嘗試:先是對美邦管理層大換血,然後又對美邦服飾的設計風格做出改變,最後喊出 " 回歸主業 " 的口号在一二線城市開設不少旗艦店。
大刀闊斧的變革确實讓美邦短暫回血。在連續虧損多年後,2018 年美邦終于交出來一份扭虧為盈的成績單,但 " 盈 " 的卻是投資收益,而非主業服飾。
到了 2020 年,美邦的營收跌至 38.19 億元,去年更是跌至 14.39 億元。淨利潤更是慘不忍睹,連續三年淨利潤為:-8.594 億元、-4.016 億元和 -8.228 億元,3 年虧損 20.84 億元。
如今的美邦更是頻頻賣樓回血,8 個月三次賣樓,但也僅僅回籠資金 6.2 億元,這對如今的美邦而言只是杯水車薪。
在大部分人看來," 企二代 " 接班是站在巨人肩膀上起飛,生在羅馬自然可以不用再做牛馬。
他們的成長見證着父輩的白手起家,又因為父輩的努力享受到優越的生活環境和教育資源,尤其是大多數 " 企二代 " 們又都有這海外留學經歷,年輕、創新、敢于突破、樂于接受新事物,是他們和 " 創一代 " 們最大的不同。
但對于 " 企二代 " 而言,高起點并不意味着走捷徑。如何在父輩創造的成績下繼續做出新高成為他們共同的難題,比起大江山,守江山或許要難的多。
更别提有些 " 企二代 " 接的是顆燙手山芋。
越來越多的 "80 後企二代 " 們走向台前,他們做出的成績也各有不同,或許我們真的可以再等一等,不妨再給他們一點時間,創造屬于他們自己的商業神話。
要想每天都能看到八妹的文章,記得點亮 " 星标 "
— end —
極揚文化,是一家新媒體、新消費為主業的新三板挂牌公司(股票代碼:873375),旗下金八媒體矩陣包括金融八卦女、新 10 億商業參考等,超過 1100 萬用户選擇關注我們的新媒體。
由于微信改版,公眾号文章不再按時間順序推送文章,而是根據權重推送。
如果您還希望經常看到我們的文章,記得點在看和給八妹添加一個 " 星标 " 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