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龍年第一波倒閉潮來了?2個月内數十家公司停擺,不乏名企、上市公司,歡迎閲讀。
美國知名的創業者、風投家 Elad Gil 曾基于融資周期做了一個預測表,他認為 2024 年将是大量創業公司加速死亡的一年,因為很多沒有足夠收入的公司上一輪融的錢差不多快花完了。
看開年這形勢,沒準還真被他説中了——
2024 開年僅兩個月,一級市場上的壞消息就接踵而至,可能是「壞事傳千裏」的緣故。細數下來,今年已經有數十家公司有倒閉的迹象,或者正在死亡的邊緣線徘徊。
這其中,相對知名度或者熱議度較高就的有幾個。
Linux 中國社區:創立于 2003 年的老牌第三方技術開源社區,将無限期停止更新和運營。
高合汽車:創始人之前失聯,最近出來道歉了,説翻身視窗期最多還剩 3 個月,其會積極争取投資 / 收購的機會。
天涯社區:網站去年已經沒法訪問了,但老板還想着「復活」天涯,過程也是一路坎坷。
百科名醫:曾是醫療科普界的「扛把子」,被字節收購 3 年後慘黯然離場。
驢媽媽:公司已停止線上運營,賬号和網域名已被封,公司在積極與各方溝通方案。
虎頭局:繼去年已經關停多家門店和電商平台後,被供應商申請破產。
此外還有:
創新藥領網域的聯拓生物準備申請退市、關停,博際生物申請破產清算;
教育領網域的大學生考研考試在線培訓機構考蟲正在辦理退費和清算,在線 K12 教育企業三好網被申請破產清算,移動端官網顯示「因相應雙減政策,公司不再提供學科輔導業務」。
旅遊、醫療、教育、新能源汽車、餐飲,這波關停倒閉涉及各行各業。
不止新經濟企業,傳統的廠子也有倒閉的,比如深圳龍崗一家經營近 30 年的老牌港資玩具廠「達琦華聲電子」,曾為美泰、仙霸、TOMY、迪士尼等全球知名玩具公司做過代工,2016 年公司人員規模接近千人,今年 1 月突然宣布停工停產。
據悉,一些以代工為主 OEM 玩具制造企業正在逐步撤離深圳,轉向内地或東南亞等經營成本更低的地方。
海外方面,也有多家獨角獸、上市公司倒閉了,包括在線設計領網域獨角獸 InVision 決定在 2024 年底停止設計協作服務(含原型、DSM 等),美國生物科技上市公司 NanoString Technologies 正在申請破產保護。
對一個行業而言,企業破產、倒閉、搬離、創立,這樣的故事每天都在發生,并不稀奇;但對于創業者和員工而言,這些卻為人生旅程中重要而關鍵的時刻,意義也更加深遠。
部分 2024 年倒閉公司名錄,更多可查看 IT 桔子死亡公司庫信息
盡管我們這個社會對失敗的容忍度太低,但個人認為失敗并不可恥,失敗仍值得尊敬。
當然,關鍵是,應當在失敗中成長、學習,而不是一味地重復失敗。
排除疫情等外部因素和客觀環境的變化,我們聚焦于項目自身,以幾家典型的企業為代表,具體地剖析他們為什麼會走向倒閉之路,并引以為鑑。
字節跳動收購的百科名醫網團隊及業務解散
據《健聞咨詢》報道,字節跳動此前全資控股買下的百科名醫網,在今年 1 月已停止運營;百科名醫網原有的 5 位聯合創始人、原有的醫學編輯團隊,幾乎全部離職,僅剩幾位人員還在字節體系内任職,參與抖音醫療内容的審核等工作。
百科名醫網的幾位創始人,有人已移居海外,有人做起了某知名風投基金的 LP,有人重新創業。打開百科名醫網官網,其頁面只剩一屏文字版的介紹。
這筆收購的背景可以追溯到《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正式發布,這個政策的發布讓巨頭入局醫療的野心更加「合理化」。
在 2020 年,字節以 5 億元的價格收購百科名醫網,醫學科普也是字節搭建醫療體系的第一塊拼圖,也是巨頭跨入醫療領網域的敲門磚。2021 年初,品牌更新整合為新的小荷醫典。
小荷醫典產品主打專業科普,由醫生編輯審核内容,然而這類一板一眼的醫學文獻閲讀門檻太高,對普通讀者不夠友好,閱聽人人群非常有限;于是,字節将醫療科普下沉到抖音化的過程中,逐步探索出了從科普到問診的醫療路徑。
「本質上,醫學科普是一種信息,它不是商業模式,只是商業模式裏的一個環節而已。」某資深互聯網醫療從業者認為。
WebMD 是全球最值得學習的醫學專業内容輸出平台,也是百科名醫管理團隊想學習的對象。2016 年 WebMD 實現營收超過 7 億美元,其中來自藥械企業的廣告和贊助收入達到 5.6 億美元,占比達到了 80%。
然而,國情不同,國内的政策環境決定了醫學科普平台無法參照美國 WebMD 的商業模式——在中國,處方藥不能面向公眾做廣告宣傳,這條變現路徑被徹底堵死。
目前,多數互聯網醫療公司或者大廠醫療科普產品都在通過互聯網問診、其他方式來變現。只不過,這種方式确實也遠離了百科名醫網的初心,離大眾、商業化更近了一步,但離專業、科普更遠了一點。
總之,互聯網 + 醫療這條路還需要漫長的時間摸索驗證。
但無論何時,對于創業公司或者是大廠的新業務新項目來説,自身創造收入的能力比任何一切都重要。
天涯社區重啓計劃失利,被申請破產
近日,天涯社區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增一則破產審查案件,經辦法院為海南省海口市中級人民法院,天涯社區被申請破產審查相關詞條引發關注。終本案件顯示,該公司未履行金額超 1.1 億元,未履行比例超 98%。
事情開源追溯到 2023 年 4 月,因拖欠海南電信千萬伺服器費用,天涯論壇被斷網。天涯社區創始人、董事長邢明稱因資金問題導致暫時停擺。
而後,天涯開始上演各種「自救」的動作。
去年 5 月,天涯社區前執行總編曾發起「七天七夜,重啓天涯」直播義賣活動,希望通過直播帶貨的方式,籌集到 300 萬元的資金支付電信機房的費用。
活動一度得到了大量網友和天涯前員工的支持和參與。其官方海報顯示,重啓天涯直播義賣于 2023 年 5 月 28 日 20 點開始,連播 7 天。
然而,這場義賣活動收效甚微。據傳,該直播間連續工作 168 個小時,只籌到 20.4 萬元,完成籌款目标額 300 萬的 6.8%。
老板也沒有完全放棄。再後來,天涯創始人邢明透露于元旦後開啓官方直播,并于 2024 年 3 月 1 日(天涯社區 25 年司慶)正式重啓天涯平台。
就在前幾天,3 月 1 日深夜,天涯社區在其官方微博公布了《關于天涯社區業務重啓、網絡平台恢復訪問進度及新天涯計劃的公告》。
公告顯示,公司計劃采取引入戰略投資、恢復廣告業務、啓動社交電商平台及大力開展會員增值服務等方式籌措資金,在确保數據安全合規的前提下,在 2 個月内,即 5 月 1 日前恢復天涯社區訪問。
同時,恢復後的新天涯平台上将開辟天涯神貼付費專區(99 元),提供更為全面、完整、原汁原味的天涯神貼服務,并動态更新。
天涯真的會復活嗎?復活後又會恢復昔日的榮光嗎?
作為互聯網考古級的產品,天涯社區曾鼎盛于古早期的樸素中文互聯網時代(文字互動為主),到如今的境地,讓人感嘆惋惜,卻也毫不意外。
外界普遍認為,天涯的沒落也是必然的,主要原因是從頂峰時至今仍沒有跑通一條健康、可持續的商業模式,也沒有及時抓住時代的紅利變現;而這與時代環境(國内在線社區商業化不成熟)、創始人的性格 / 管理風格等因素關聯。
創新藥企的窘境,在美上市 2 年後的聯拓生物關停
2024 年 2 月,LianBio 聯拓生物發布公告,決定出售剩餘管線、裁員、退市、終止經營。
IT 桔子查閲 LianBio 官網公告顯示,聯拓生物計劃在 2024Q1 裁員 50% 以上,或者裁員 50 名全職員工;預計裁員工作會持續進行 2024 全年,并到年底結束。同時,公司還會保留部分核心管理層人員,以便處理相關事宜,處置公司剩餘資產使其價值最大化。
據聯拓生物預計,大部分關閉工作将于 2024 年底完成,包括履行現有協定下的過渡服務義務以及逐步停止當前正在進行的臨床試驗。而徹底解散預計将在 2027 年上半年完成。
在逐步關閉業務的同時,董事會還宣布派發每普通股 4.80 美元的特别現金股息,總額約為 5.28 億美元。
據公開資料,聯拓生物于 2019 年成立于美國,由專注生命科學領網域投資機構 Perceptive Advisors 牽頭;公司确立了「License in(授權引進)」的商業模式,即與國際領先的生物技術企業進行合作,進而向中國及亞洲等主要市場引入醫藥產品。
2021 年 11 月,成立 2 年的聯拓生物帶着 9 條管線迅速在納斯達克上市;發行市值為 17.28 億美元,募集資金共計 3.25 億美元。
聯拓生物引進的多款產品中,用于治療有症狀的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 Mavacamten(瑪伐凱泰)是最接近上市的一款藥物。
2020 年,聯拓生物從美國生物藥企 MyoKardia 處引入了 Mavacamten 在中國大陸、香港、澳門、台灣、新加坡和泰國等市場的開發和商業化獨家權利。2023 年 4 月,Mavacamten 新藥上市申請獲中國藥監局受理。
不過,2023 年 10 月,聯拓生物卻選擇将 Mavacamten 的相關權益出售給百時美施貴寶(BMS)。
2023 年 12 月,聯拓生物再次向強生旗下的藥企楊森轉讓了放療增敏劑 NBTXR3 在大中華區、韓國、新加坡和泰國的開發及商業化權利。
除此之外,公司還擁有 6 條自其他合作方處購得的管線,也将停止研發和尋求出售。
将最具有商業化前景和接近臨床的藥物轉讓,或許是公司面臨持續虧損和現金流的壓力。2020 年至 2022 年及 2023 年前三季度,公司沒有營業收入,淨虧損額分别為 1.40 億美元、1.96 億美元、1.11 億美元、0.70 億美元。而聯拓生物重 BD 輕臨床的團隊配置,使其管線推進不及預期。
SEC 備案檔案顯示,截止 2023 年 10 月,年内申請破產的美國上市 Biotech 企業數量有 28 家,已創下十年新高。
在創新藥行業艱難的情況下,近期,有國内部分 Biotech 企業選擇「賣身」跨國藥企,包括阿斯利康已就對亘喜生物收購大廠最終協定;信瑞諾醫藥被諾華集團收購,整體并入諾華中國。
無論開啓創業或倒閉關停,都是每個創業者和團隊做出得理性的選擇。
有的人雖然海底沉船,但他們曾經冒險探路打通航線,仍然,值得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