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海外大儲“修羅場”,外資巨頭也卷不動了,歡迎閲讀。
文 | 王方玉
編輯 | 蘇建勳
全球排名第四的儲能系統集成商正考慮出售其儲能業務。
近日,據多家外媒報道,芬蘭電力解決方案企業 Wartsila 瓦錫蘭集團正對其儲能與優化業務進行戰略審查,考慮采取剝離或出售等方案。
這是一個令不少業内人士頗為意外的消息:全球範圍内,儲能業務是不可多得的高成長賽道之一,萬億級的市場還未打開,瓦錫蘭也已經在儲能領網域占據了可觀的市場份額,理應進入某種意義上的 " 安全區 "。
機構 S&P Global 數據顯示,截至 2023 年 7 月,瓦錫蘭的全球已安裝儲能項目數量位于全球第 4 位,僅排在陽光電源、Fluence、特斯拉之後。
全球排名前列的儲能巨頭,為何對儲能業務產生猶疑?
一位國内頭部儲能電池企業的市場部人士告訴 36 碳,據他了解,原因是瓦錫蘭管理層對儲能業務長期的盈利能力持悲觀态度。
圖片來源:瓦錫蘭集團官網
盡管海外大型儲能的利潤率一直顯著高于國内,但市場競争同樣十分激烈。一個突出的表現是:不少國外儲能系統集成商還尚未實現盈利。就連裝機量全球排第二的集成商 Fluence,也是在今年第三季度才首次實現季度盈利。
(注:大儲,即大型儲能,主要指用于電力系統中發電側與輸配電側的儲能系統產品。)
随着國内儲能廠商不斷入局海外大儲市場,這一市場的競争程度正在不斷加劇。上述市場人士認為,像瓦錫蘭集團一樣萌生退意的廠商可能不是個例。
" 這(瓦錫蘭考慮退出)是海外大儲市場洗牌的開始,後續會有更多類似的消息傳出來。"該市場人士表示。
海外大儲也是 " 修羅場 "
長期以來,海外大儲市場一直被認為是一個更優質的儲能細分市場。這一市場發展更為成熟,競争态勢也相對和緩,廠商的平均利潤率也高于國内。
相比國内,海外儲能市場有一定的門檻,需要企業熟悉當地的電力市場環境,掌握渠道資源,國内此前能拿到歐美大儲訂單的系統集成商數量也并不多。
但要在海外大儲市場上賺錢也并不容易。
一位接近華為的人士告訴 36 碳,由于海外大儲利潤低,華為一度不碰大儲業務,只做了部分示範性項目。直到目前大儲業務在華為的儲能業務占比中仍然很低。
另一個典型的代表就是全球排名第二的集成商 Fluence。這家公司成立于 2018 年,由電氣巨頭西門子和美國愛依斯電力公司(AES)共同組建,但直到今年第三季度才首次實現了季度盈利,此前一直處于虧損狀态。
陽光電源是國内布局海外大儲業務的代表企業,儲能業務海外占比在 80% 以上,且產品類型以大儲為主。
今年上半年陽光電源儲能系統業務毛利率達到 30.66%,且該部分收入同比增長高達 257.2%。這給不少人留下了海外大儲利潤率高、容易賺錢的印象。
但實際上,前文大儲行業市場人士告訴 36 碳,上半年陽光電源儲能系統業務利潤提升,主要是因為海外大儲 PCS(儲能變流器)短缺、利潤較高。陽光電源不光做儲能系統集成,也自研儲能 PCS,因而整體利潤率得到提升。
換句話説,單就儲能系統集成環節而言,海外大儲系統集成的利潤率也并不算高。
作為對比,在大儲 PCS 未出現短缺的 2022 年,陽光電源的儲能系統毛利率僅為 23.24%,僅略高于以國内儲能系統集成為主業的海博思創的毛利率(23.05%)。
儲能系統集成商鏈接上下遊 圖片來源:安信證券
對于國外大儲系統集成商來説,它們中的大部分核心零部件并非自研,而是依靠外購。在行業 " 卷價格 " 時,國外集成商的利潤率更容易受到擠壓。
Fluence 就是一個典型代表,其電芯采購自寧德時代、遠景動力等廠商,PCS 也依賴外采,僅 BMS(電池管理系統)和軟體 OS 實現了自研。
财報顯示,截至 2023 年 6 月 30 日,Fluence 前三個财報季的淨利潤為 -1.1 億美元,毛利率僅為 4.2%,與陽光電源的 30.66% 毛利率有着巨大差距。
在此背景下,全球排名第四的瓦錫蘭集團要考慮采取剝離或出售儲能業務,也就并不意外了。
上述市場人士表示,雖然瓦錫蘭的儲能業務已勉強實現了盈利,但可能對于瓦錫蘭集團整體的盈利能力造成拖累,因此才考慮剝離甚至出售。
中國廠商地位提升
放在更大的視角來看,瓦錫蘭集團在儲能業務上猶疑的動作,其實也是外資企業在全球儲能市場上 " 收縮戰線 " 的标志性事件。
由于歐美市場發展儲能行業較早,占據先發優勢、市場渠道優勢的外資企業,曾一度是全球儲能市場的絕對主力。
不過,随着越來越多中國廠商進軍海外市場,将激烈的競争從國内卷到國外,中國廠商在這一市場的占有率正在提升。
2021 年時,根據機構 IHS Market 數據,全球新增裝機量排名前 8 位的儲能集成商中,僅有陽光電源一家中國企業,市占率為 6%。
36 碳制圖
2022 年,根據機構伍德麥肯茲統計,全球出貨量前五的儲能系統集成商中,中國企業占據了三席,分别是陽光電源(16%)、華為(9%)和比亞迪(9%)。尤其是陽光電源,已超越 Fluence 成為全球出貨量最大的儲能系統集成商。
圖片來源:伍德麥肯茲
中國儲能勢力在全球市場攻城略地背後,全球布局的中國儲能廠商在不斷增多,正 " 從國内卷到海外 "。
今年以來,随着國内儲能市場内卷和海外户儲市場步入寒冬,越來越多過去更多專注國内市場或者單一海外市場的中國儲能集成商,将目光投向全球市場。以晶科儲能、阿特斯、科陸電子、南都電源、德業股份等代表的廠商紛紛布局海外大儲和工商業儲能市場。
此外,國内锂電池產能過剩,越來越多锂電企業也開始進軍儲能系統集成環節。如寧德時代就在今年 9 月籤署合同,為澳大利亞 Kwinana 電池二期項目和 Collie 電池項目提供貨櫃式液冷電池系統。
如前文所言,海外的儲能系統集成商,尤其歐美集成商一般不自研零部件,而是依賴中國的電芯和 PCS 供應商,因此在成本上處于劣勢。
而中國廠商憑借供應鏈優勢和成本優勢進軍海外,既可以消化部分過剩產能,也可以打開新的增量市場,在全球儲能市場格局中的市占率和地位有望得到提高。
當然,價格是影響業務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長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也非常關鍵。
上述市場人士告訴 36 碳,儲能的海外客户在合同上會要求每年的驗收,對容量、RTE(系統循環效率)以及每年的平均在線率進行考核,一旦不符合,罰則上限可以達到合同額的 100%。
因此,海外儲能集成的表面利潤可能比國内要高,但合同剛性很強,在交付上面風險也比較大。這些因素會在更長期的競争中體現出來。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入局者的增多,部分中國廠商在海外市場也開始用低價策略競争。這是一場 " 傷敵一千自損八百 " 的博弈。
一位儲能企業高管告訴 36 碳,海外大儲市場跟國内不同,一般不會公開儲能招标價格,但據他觀察,海外儲能市場整體上的競争正變得越來越激烈。
" 就像如今的風電一樣,國内外市場利潤率已相差不多,海外儲能市場将來也遲早會内卷,現在就是打個時間差。" 該高管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