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黃奇帆:人民币國際化進程與中國經濟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仍不匹配,歡迎閲讀。
經濟觀察網 記者 汪青 " 有觀點認為中國推進人民币國際化就是要讓人民币取代美元如今的世界地位,我個人無法贊同這個説法。" 在 9 月 5 日召開的第六屆外灘金融峰會上,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學術顧問、重慶市原市長黃奇帆表示,能否成為世界貨币取決于世界經濟發展的需要,并且盡管近年來人民币國際化進程加快,但總體上與中國經濟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仍不匹配。
随着我國人民币互換安排、清算網絡日益健全,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在 " 走出去 " 時選擇使用人民币進行對外直接投資,也有越來越多的境内工商企業在國際貿易中傾向于使用人民币作為合同的計價貨币。在儲備貨币方面,自 2022 年 8 月起,國際貨币基金組織(IMF)最新特别提款權(SDR)貨币籃子正式生效,人民币在其中的權重由此前 10.92% 上調至 12.28%。
SWIFT(國際資金清算系統)數據顯示,2023 年 12 月,人民币在全球支付清算中的使用比例達到 4.14%,與 2021 年比同期比上升了近 2 個百分點,目前已經是第四大支付結算貨币。
在黃奇帆看來,人民币國際化進程是中國經濟自身更加開放發展的必然選擇,是為了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需要的國際化。中國要建設金融強國,固然需要強大的貨币,但這種強大是與其自身經濟發展的階段相匹配的強大,是為實體經濟服務的強大,而不是淪為滋長資產泡沫、收割他國财富、動辄制裁别國的工具。
黃奇帆還指出,從目前全球貨币格局看,大致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是美元,美國 GDP 占全球的 25%,但國際支付中将近 50% 是美元計價和結算的,美元在全球外匯儲備中的比重接近 60%。第二類是歐元、英鎊、日元等,這些貨币對應的經濟體占世界經濟的比重分别與這些貨币在全球市場中的比重大致相當。第三類是其他經濟體,其貨币地位遠低于其 GDP 在全球中的比例。
" 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2023 年 GDP 占全球比重達到 17%,而人民币作為結算貨币,在全球支付清算中的比例僅有百分之四點幾;作為儲備貨币,僅占全球百分之二點幾。" 黃奇帆認為,人民币國際化未來至少要實現與歐元、英鎊、日元相當的地位,才能與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比重相當。
對于推進人民币國際化,黃奇帆給出了四方面的建議。一是繼續推動中國跨境貿易以人民币計價、人民币結算;二是繼續改善服務,為跨境電商等新業态新模式提供跨境人民币結算服務;三是繼續擴大開放,為 " 引進來 "" 走出去 " 提供更加便利的投融資服務;四是加快發展人民币離岸市場,要繼續發揮香港作為離岸人民币中心的地位,進一步豐富人民币產品,為人民币離岸投融資提供更好的标的。
此外,黃奇帆還指出,人民币國際化與資本項下自由兑換有聯系也有區别,不是資本項下自由兑換就意味着人民币國際化就能水到渠成,而是反過來,只有人民币國際化達到一定程度,才是資本項下自由兑換的必要條件。
" 這裏面實際上是金融開放與安全的權衡,什麼時候人民币國際化水平達到與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相當的程度,資本項下更加自由地兑換才具備了必要的條件。" 黃奇帆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