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第11屆軒轅獎智駕排名出爐,軒轅獎評委、禾多科技倪凱細解其中原委,歡迎閲讀。
以下文章來源于禾多科技 HoloMatic ,作者禾小多
加入軒轅之學 成就新汽車人
撰文 / 張 南
編輯 / 黃大路
設計 / 趙浩然
12 月 16 日,2024 第十一屆中國汽車產業年度貢獻獎——軒轅獎頒獎典禮在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中國車谷國際體育文化交流中心舉行。
全球專家評選中國年度汽車,軒轅獎于 2013 年由《汽車商業評論》和奧地利 EFS 聯合發起,秉持獨立于商業、獨立于權力、獨立于關系的 " 三獨 " 評獎準則,找尋中國汽車產業貢獻樣本,推動新汽車向前進。
從第九屆軒轅獎開始,禾多科技持續作為智能駕駛功能體驗測評機構,為軒轅獎的入選車型的智能駕駛能力進行了科學體系化的測評。
在頒獎典禮中,軒轅獎評委、禾多科技創始人、CEO 倪凱代表評審團發表 2024 軒轅獎智駕測試報告,總結這一屆軒轅獎入圍車型智駕功能亮點與整體行業趨勢,并揭曉 2024 第十一屆軒轅獎智能駕駛分項總排名。
2024 軒轅獎智駕測評繼續圍繞基礎行車、高階行車、基礎泊車和高階泊車四大領網域,對 39 款本年度國内市場最具代表标杆車型的智駕系統各項功能與體驗進行系統測評,綜合功能表現、用户體驗以及未來更新空間等多個維度,最終推出包括總排名、基礎行車 / 泊車和高階行車 / 泊車共 5 個 TOP10 榜單結果。
在測評标準方面,基于往年軒轅獎測評經驗,禾多科技及軒轅獎評委會繼續以用户體驗為核心,覆蓋安心、性能、效率、舒适和互動五大維度,在源于真實生活的測評場景中,對參評車型各項功能進行五分制評分。
與此同時,今年的測評進一步強化對智駕體驗的測評,引入以安心感、效率和舒适為核心的智駕體驗金三角 ECSS 模型,并在參評車型當前智駕系統版本基礎上,結合智駕硬體配置、軟體技術路線、廠商產品規劃等綜合維度,對未來後續更新空間進行考量,最終為參評車型的智駕綜合表現進行打分。
在整體趨勢上,參與 2024 軒轅獎智駕測評的 39 款車型中,有 8 款來自新勢力品牌、17 款為自主品牌全新品牌車型、11 款為傳統自主品牌車型、3 款為國際品牌車型。
在行車場景中,新勢力品牌的基礎行車及高階行車功能繼續保持領先,相比自主品牌保持 10% 左右優勢。但在泊車場景下,自主品牌明顯有趕超趨勢,與新勢力品牌差距逐漸縮小,甚至在一些基礎泊車場景中的功能表現實現了趕超。此外,參與測評的國際品牌車型依然缺乏高階功能落地。
具體分項來看,在 ACC 自适應巡航、LCC 車道保持等基礎行車功能上,參評車輛整體配置率從去年軒轅獎的 62.5% 提升到了 92.3%,這體現了如今中國汽車市場基礎行車功能已經非常普及、接近标配的宏觀市場趨勢。
而在具體的功能表現上,參評車型的基礎行車功能呈現較高的同質化傾向。即使功能配置逐漸趨同,但部分參評車型基礎行車存在實際可用性不強,不能完全穩定地應對各類真實場景的問題。這意味着,在基礎行車功能趨于标配的大趨勢下,汽車廠商與智駕創新企業應該繼續在系統的穩定性、可用性和互動體驗等方面持續打磨系統,讓功能真正可用、體驗真正優秀,而不是 " 為了上車而上車。"
此外,基礎行車功能開始覆蓋城區場景,是本屆軒轅獎智駕測評的一大亮點。部分新勢力廠商車型的智駕系統已經開始支持城區路口通行、無車道線區間通行,并實現一定的自主避讓、繞障等類人防御性駕駛。可以預計的是,接下來基礎行車功能向城區覆蓋延伸,将是未來幾年智駕行業競争的一大焦點。
與基礎行車類似,APA 基礎泊車輔助在今年測評車型中同樣趨于标配,但并沒有一款能夠應對所有極限泊車場景、能夠取得 5 分滿抽成績的車型。
新勢力品牌的車型,在 APA 基礎泊車功能方面并沒有取得行車方面一樣亮眼的進步。與此同時,國内自主品牌在基礎泊車領網域的進步明顯,車位識别、泊入車位及相關的互動體驗正逐步趕超新勢力車型。相信接下來,基礎泊車也會逐步成為國内乘用車市場的一大主流标配功能。
而除了功能表現要足夠穩定與優秀之外,倪凱代表軒轅獎評審團表示,廠商應該繼續優化和打磨泊車功能互動體驗,從而能夠吸引用户對基礎泊車進行更高頻次的使用。
參與今年軒轅獎測評的車型高階行車功能配置率從去年的 7.5% 上升到了 32.5%,實現了 4 倍增長。高速、封閉路況下的 NOA 領航輔助系統可用性顯著增強,自主避讓、繞障等類人防御性駕駛功能将是接下來高速領航輔助功能的迭代更新的重點。
雖然 " 無圖化 " 是今年國内智駕創新行業熱門話題,在今年參與軒轅獎智駕測評的車型中,高精地圖方案仍然是主流方案,僅有幾款少數車型體現了部分 " 無圖化 " 的能力。此外,城區領航輔助功能也僅有兩款新品牌車型有實際搭載,且對高精地圖有較強的依賴性,在 ODD 運行設計網域内功能表現給人的安心感不錯,在地圖覆蓋領網域外場景表現一般,呈現使用範圍碎片化、可用場景有限的特征。
由此可見,高階行車功能向城區場景覆蓋、技術研發領網域逐步 " 無圖化 " 成為行業共識的當下,距離實際功能量產落地尚存在一定距離,期待未來接下來的軒轅獎測評中,更多車型智駕系統向城區覆蓋,提供更加完整的全場景智能駕駛體驗。
最後,在以記憶泊車為代表的高階泊車功能上,今年參評車輛的搭載率依然不高。記憶泊車在技術上能夠實現的情況下,如何為用户創造實際價值,值得行業的關注與思考。智能駕駛系統的互動體驗上,新勢力廠商的座艙互動系統經過近些年的迭代,已經具備相當高的成熟度,能夠讓用户輕松、自然地進入 " 人機共駕 " 的狀态。部分廠商還通過車外語音等新技術帶來了互動上的創新,給人耳目一新的體驗。
第十一屆軒轅獎入圍車輛智駕測評整體的表現背後是當下智駕互動開發的兩大方向:
一是基于車内較為成熟的智能化大屏互動方案,廠商基于平台化持續打磨、迭代互動方式,形成各自品牌相對統一的互動體驗。
另一方面,部分廠商也勇于引入全新的座艙布局和互動方式,通過智能語音等技術創新更新互動體驗。
接下來,座艙、智駕和整車能力的全網域融合将是行業共同努力創新的方向,多模态座艙自然互動的發展進化,将推動智駕系統與智能座艙的 " 駕艙一體 " 逐步成為現實。
作為軒轅獎評委和軒轅獎長期智駕測評機構負責人,倪凱在報告中也對創新與成本如何平衡、技術創新與量產落地如何協調、智駕產品如何打造差異化、用户體驗如何迭代更新等實際問題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他期待在未來的測評中,基于更加豐富的場景與功能測評,多維度記錄智駕行業發展,并表示希望通過審視市場主流自動駕駛方案,對智能駕駛功能用户日常使用體驗、遇到的痛點進行分析和優化,與廣大合作夥伴一起,為中國消費者創造更加優秀的自動駕駛體驗。
點擊閲讀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