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當華為 Pura70不再“缺貨”,歡迎閲讀。
很長一段時間内,終端市場判斷華為手機市場表現的一個指标是該機型是否缺貨,缺貨就意味着該機型能夠利潤空間或賣出溢價,這也是一眾經銷商投資華為門店的最大利潤來源。
4 月 18 日,華為 Pura 70 再次以 " 先鋒計劃 " 的方式正式上市,和往常一樣,華為再次再次展現出強大的產品力,Pura 70 Ultra 和 Pura 70 Pro 不到一分鍾即告售罄。
Mate 系列和 P 系列一直是華為旗艦機的代表,其中 Mate 系列主要面向高端商務人士,在綜合性能方面較強,而 P 系列主要面向攝影愛好者,在拍照領網域持續進行技術突破。
前不久,華為 P 系列正式更新為華為 Pura,展現出其全新的姿态,可以看到其定位已不再是只面向攝影愛好者,而是進一步擴圈邁向更高端的定位,從外觀和售價來看,這款產品都顯得 " 果味 " 滿滿。
售價上看,華為 Pura 70 系列四款產品中 Pura 70 搭載 6.6 英寸直屏,售價 5499 元起;Pura 70 Pro 搭載 6.8 英寸第二代昆侖玻璃曲屏,支持北鬥衞星圖片消息,售價 6499 元起;Pro+ 版本更新了玄武鋼化昆侖玻璃和天通衞星通訊,售價 7999 元;Ultra 版本則是在 Pro+ 的基礎上加入了超聚光伸縮攝像頭,售價 9999 元起。
對比上一代 P60 系列标準版售價為 4488 元,Pro 版本售價 6988 元起,Pura 70 的 Ultra 版本售價甚至已經超過了 Mate 60 Pro+ 的 8999 元。在相同價格段,對比售價,iPhone 15 的基礎價格為 5999 元,iPhone 15 Plus 則是 6999 元起;iPhone 15 Pro 售價為 7999 元起,iPhone 15 Pro Max 則是 9999 元起。
僅看定價,在國内市場蘋果是目前能與華為形成對标的唯一手機廠商。
這不是華為第一次做出價格上探的嘗試,此前發布的 Nova 系列產品在售價上對比前代產品普遍提升了 500 元 -200 元不等。随着華為品牌定位的進一步高端化,蘋果在中國市場已然感受到了壓力。
根據調研機構的數據,2024 年 Q1 季度華為市場份額達到了 15.4%,已經超過了 OPPO 和小米的市場份額,而在華為的衝擊下,蘋果 Q1 季度同比已經下滑了 3.4%,市場份額僅為 15.5%。
近兩年,蘋果曾在下沉市場大量鋪設 Mono 店和 APR 店,下沉策略明顯,但如今市場競争加劇,下沉布局仍擋不住市場進一步萎縮,這個在華為 Mate 60 系列回歸後變得尤為明顯。另一方面下沉策略帶來的一大隐患是,資源分配出現失衡。
即為了照顧新增的 Mono 店和 APR 店,蘋果國代商在配貨上會優先向新店傾斜,導致原有的經銷商出現資源不足的情況,上半年就有經銷商公開表達過:" 僅是進貨一點,就讓我們很頭疼,國代給分的固定一批貨大多數都是不好賣的機器,很多好賣的新品很難拿到。"
這個問題本質上反映的是廠商在做線下布局時的戰略思考,如何把一款產品的勢能利用最大化,當產品強勢時通過擴張門店來進一步提升品牌勢能擠壓對手的線下空間,反之,產品勢能跟不上會導致經銷商的投資壓力加重。
事實上,華為在 Mate 60 回歸之前進行過大規模的擴張動員,鼓勵經銷商進行授權店、堡壘店的建設,力争做到消費者出門 3 公裏以内就買到華為的產品。
現階段當 Mate 60 的產品勢能進入末期,Pura 系列自然就承擔起穩定市場的角色,這也就意味着着,Pura 系列會成為相當一部分經銷商心中的 " 救心丸 ",來緩解 Q1 的門店經營壓力。
戲劇性的 24 小時
在 Pura 70 系列開售前,華為產品發布會的突然取消,為這款產品留足了懸念,同時也帶來了潑天的流量。
有上遊供應鏈告訴雷峰網,華為 Pura 70 系列的備貨較為充足,華為 Pura 70 全系列在生命周期内已經備貨了 1300 萬 -1400 萬台左右,截止到七月,華為給供應鏈的訂單在 600 萬左右。而且從分貨情況來看,華為 Pura 70 系列的貨源還算充足,只有 Pro 版本量比較少,顯然華為對這款產品早有規劃。
與華為充足的準備相反的,是對經銷商的突然通知。在產品發售當天,某地區的華為渠道員工王斌告訴雷峰網:" 由于突然發售,當地所有的貨都是經銷商早上七八點鍾從省總倉自己開車提回去的,然後再分發給他們的門店,部分物流不發達的地區在發售時甚至還沒拿到產品 "。
對于經銷商來説,越早拿到產品,就代表着更高的門店銷量,當天不少經銷商都忙碌起來。部分經銷商對雷峰網表示到:" 這次從分貨到開售确實太突然了,我們都沒有時間去提前準備,其實我覺得沒有特别原因完全可以提前通知。"
貨量緊缺的華為 Pura 70 Pro 毫無疑問成為了熱賣款,當天美團閃購的實時搜索熱度漲幅直接超 3600%。在北京王府井旗艦店門口,新品一開售就擠滿了黃牛和前來購買的消費者,僅開售半天就已經處于缺貨狀态,只能通過預定購買。
在當天上午,二手平台均出現了較大的溢價,不少黃牛甚至将溢價抬到了近 2000 元,部分熱門顏色加錢都沒有現貨供應,足可見消費者的熱情。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在華為 Pura 70 發售後的 24 小時内,部分門店就上演了戲劇性的一幕。
在北京王府井旗艦店,12 點剛過,就開始陸陸續續有黃牛開始退場,很明顯 Pura 70 的熱度并沒有如 Mate 60 一般延續下去,與上午時的熱切截然相反。
華為 Pura 70 系列開售當天下午五點
北京長楹天街華為門店
有黃牛對雷峰網表示到,中午 11 點的時候收價直接崩盤,Pura 70 Ultra 的 16GB+512GB 版本售價 9999 元,收的價格只有 9300 元左右,主要還是因為賣的人太多了。
從銷售情況來看,Ultra 版本除了主打的綠色,其他版本的銷量并未達到經銷商預期,而 Pura 70 Pro 則是因為貨量比較少,早早退場。一位當日購買新機的用户告訴雷峰網:" 下午 4 點,深圳萬象天地華為店的 Ultra 還有現貨在賣 "
雷峰網通過走訪發現,當天下午五點,北京大部分授權店的 Ultra 版本除了綠色之外,其他版本都有現貨售賣,同時也沒有看到黃牛的身影。
在發售後的第二天一早,北京王府井旗艦店的華為 Pura 70 Pro 也開始了現貨銷售,雷峰網走訪時有大概只有 10 人左右在排隊購買 Pura 70 Pro,與第一天的火爆和緊缺形成較大反差。
華為渠道員工王斌告訴雷峰網:" 發售當天,華為的體驗店和生活館的銷售情況要好一些,基本上午就售空了,但其他的授權店和合作店表現就比較差,甚至部分店鋪的庫存轉化率才只有 40%,也就是説如果一台門店分到 20 台手機,那 40% 的庫存轉化率就是只賣出 8 台 "。
華為 Pura 70 并沒有復現華為 Mate 60 發售時的爆火現象,與華為本次更充足的分貨也有着較為直接的關系。
4 月 22 日,華為 Pura 70 和 Pro+ 版本開售當天,王斌告訴雷峰網:" 這兩款產品賣的比較不錯,在當天上午有一波小溢價,除了專賣店和體驗店之外,廣東絕大部分地市的到貨轉化率差不多在 50% 左右,超過了 Pura70 Pro 和 Ultra 版本發售當天的轉化率,不過這兩款產品備貨量很足,沒遇到整個省市直接缺貨的情況。"
在 Pura 70 開售的 24 小時内,從一機難求到現貨供應," 黃牛 " 的心情無疑坐了一次過山車。
經銷商的 AB 面
不少經銷商在發售之前,對華為 Pura 系列有着很高的預期,部分經銷商發售前直接打款上千萬訂貨。
經銷商劉朗告訴雷峰網:" 現在 3、4 月份屬于淡季,打款上千萬去訂貨風險還是很大的,只有看好 Pura 70 系列的經銷商才會去承擔這個風險。"
據劉朗所述,部分省市的經銷商在代理華為後,都和其他品牌做了切割,導致在面對 3、4 月份的行業淡季時顯得有些無能為力,而 Pura 70 的出現則一定程度上能夠滿足目前市場的空缺,補足華為門店缺貨的情況。
只是從結果來看,Pura 70 系列并沒有達到理想效果,多位經銷商向雷峰網反應,在華為 Pura 70 系列發售當天,門店人流量明顯增多,但多數都是觀望狀态,實際成交量并不多。
" 這次 Pura 70 系列的價格的定價上限有點高,所有人都沒想到。" 劉朗説道。
相較于重金打款的經銷商,還有大多數經銷商都抱有理智态度看待 Pura 系列。此前華為的 P30、P40、P50 系列用户雖然到了換機周期,但從門店反饋來看,這部分用户已經被 Mate 60 系列提前透支過一輪,再加上華為 P 系列本身用户基數不大,所以更多的經銷商都是謹慎态度,在華為 Pura 發售後,也能保有不錯的心理預期。
" 這次華為給我們分了 100 台左右的貨,第一天其實就賣出去不到 10 台,不過 Pro 目前預定量很大,已經訂出去 200 台了,但我手裏沒有貨。" 東三省的經銷商李翔説道。
李翔告訴雷峰網,以目前的分貨量來看,雖然 Pro 版本預定量大,但短時間内根本沒法交付,所以很難讓門店銷售額有大量增長。
值得一提的是,李翔還提到,此前華為都會根據現庫存轉化率去進行下一次分貨,而這一次東三省的 Pura 70 系列則是沒有任何要求,能賣多少是多少,不看轉化率,正因如此,東北不少經銷商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
從往年銷量來看,華為 Pura 70 系列產品本身承載着高端和終端產品之間過渡的身份,P 系列的銷量一直都不如 Mate 系列,很多經銷商對此的論據也是基于這一邏輯,認為即便 P 系列改名 Pura,短時間内也是無法改變消費者認知。
" 雖然 Pura 70 沒有帶來太大銷量,但此前 Mate 60 的時候我們已經把前幾年虧的錢賺回來了,所以我們也沒太指望這台機器。" 李翔説到。
從最近的供應鏈消息來看,華為 Pocket 2 由于不及銷售預期,上遊訂單已經有所下調,從 200 萬台下調至 150 萬台,這大概率也是 Pura 70 延期的真正原因。從這一角度來看,如果 Pura 70 系列在生命周期 1300-1400 萬訂單的基礎上持續砍單的話,下半年 Mate 70 系列是否會同樣延期也非常值得關注。
此外,華為 Pura 70 的發布節點也存在很有意思的地方,很大程度上與其智界 S7 的發布相關。橫向對比,去年前三個季度華為問界車型的銷量表現并不出色,即便是目前的熱門車型問界 M7 在 7 月發布新款的時候,月銷量也只有 769 台,8 月份更是只有 988 台。
問界 M7 的轉捩點在于華為 Mate 60 的突然發售,在 Mate 60 的帶動下,華為線下門店客流量大幅提升,問界 M7 趁勢将價格下調 7 萬元,銷量直接翻了幾倍,就連餘承東也在朋友圈發表了 " 起死回生 " 的言論。
如今華為 Pura 70 的開售節點,剛好也是在智界 S7 二次發布之後,新問界 M5 發布之前。從目前銷量來看,智界 S7 不及預期,而問界 M5 則呈現爆火的态勢,這其中究竟有多少關聯值得更多思考。
衝擊 " 更高端 ",華為需要更多布局
在前不久的華為第 21 屆分析師大會上,華為副董事長、輪值董事長徐直軍曾公開表示過:華為 2024 年最關鍵的事情就是打造鴻蒙原生應用生态,成為全球第三大移動作業系統,并計劃在一年内,将中國市場智能手機上使用時間超過 99% 的 5000 個應用全面遷移到鴻蒙原生作業系統上。
而這句話的延伸在于,華為正準備基于中國市場打造鴻蒙操作應用生态,未來會向更多國家推廣。
目前華為正在中東地區大力發展海外基礎業務,并且有計劃的在該地區推出產品。雷峰網了解到,華為官方在當地推出了面向高端市場的 P 系列和 X 系列,并且第三方商城也有 Mate 60 在進行售賣。
從目前華為的產能來看,供應全球市場顯然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在這一前提下,衝擊超高端已經是一條必經之路。
據業内人士透露,下一代 Mate 70 產品的售價也會有部分上浮,512GB 版本售價大概率會 6499 元起步,而 Mate 60 的 512GB 版本售價 5499 元,如果後續考慮到銷量 Mate 70 可能會推出 256GB 版本。
無獨有偶,上遊供應鏈也有消息稱,在今年 Q2 季度末華為将會發布新的三折疊屏產品,售價也将來到兩萬元起步,将會主打超高端商務市場。
從如今的披露來看,HarmonyOS NEXT 大概率會在 6 月的 HDC 開發者大會上發布,而 IoT 業務可能也會随着 " 純血鴻蒙 " 的發布出現一些新的變化。
今年華為的融合業務重心迎來了新的調整,按照部分經銷商對雷峰網的説法:華為一方面要增強團隊意識和銷售能力,而另一方面則是要把 ToC 業務從賣商品,變為經營客户,這意味着華為想要擺脱原有門店的束縛,從坐商開始向行商改變,也代表着華為的融合業務也全面向高端化調整。
某地區的華為渠道經理趙剛告訴雷峰網:" 自從 Pocket 2 的銷量表現不及預期後,内部就一直在強調要賣好旗艦雙折疊產品,與此同時還要推高賣貴,大力推進服務產品和融合業務。"
由于售價問題,華為終端生态業務在零售上有些尴尬,經銷商王海提到:" 華為生态的產品售價很高,單獨購買的用户并不多,很多產品我們都是搭貨去賣的。"
目前華為智能家居業務的合作商多數都是精裝商和高端用户,依靠控制安防、控制燈光、控制窗簾去推銷硬體賺錢,只是一個問題在于,如今 AI 以及 " 人車家 " 全鏈路生态概念的出現,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未來智能家居市場的發展。
業内相關人士海濤告訴雷峰網:"AI 發展的核心競争力是算力和數據,算力是華為的優勢,但在數據上則有所不足。華為的精裝商用户在如今的業務邏輯下,消費者無法向華為直接反饋,很難對華為形成價值,對未來業務發展顯然是個弊端。"
相反,回看小米的 IoT 業務,小米的每一個終端節點都可以不停的把數據回給小米,形成一個閉環。 在未來的 IoT 業務上,小米明顯優勢要更足一些。
" 滿血鴻蒙 " 的出現,或許是華為 IoT 業務扭轉現狀的新機會。
回到華為終端業務,無論是提高售價還是布局鴻蒙,從 Mate 60 開售之後,能夠明顯感覺到華為的迫切之感,如果華為沒能在熱度尚有餘温之時将價格和品牌調性抬高,一旦品牌後續受到各種因素影響,而華為又沒有銷量做保證,等待華為的只能是下一個寒冬。
另一方面,在華為 Mate 60 回歸之前,華為曾讓經銷商大量擴張門店,這就又回到了產品與渠道之間的核心問題:渠道比產品快半步還是產品比渠道快半步更有優勢?
華為對渠道的提前布局是 Mate 60 能夠快速鋪開市場的基本前提,第一時間讓等待三年之久的經銷商快速盈利,只是當產品紅利期過後,後續因為缺貨等原因,在今年 Q1 季度銷量正逐漸疲軟,很顯然,華為產能上的不足放大了 " 渠道比產品快半步 " 的劣勢。
如今華為 Pocket 2、Pura 70 在銷量上不及預期,再次将 " 渠道比產品快半步 " 的劣勢放大,再加上華為售價上的提升,這些門店能否繼續撐住還是一個新的問題。
從動作來看,華為目前已經意識到這一問題,一位供應鏈人士告訴雷峰網,目前華為有計劃籌備低端系列,大概率為此前網傳的星耀品牌,目前處于和上遊廠商洽談的階段,會在年末進行小規模試產。價格段的補足,或将彌補華為衝擊超高端所帶來的弊端。
如今市場大盤并不明朗,有多個分析機構都表達出了大盤繼續下跌的看法,華為需要在更快的時間内完成品牌升維,跑赢市場大盤的下跌速度,才能徹底衝向 " 更高端 "。
注:應受訪者要求,王斌、劉郎、李翔、江海、趙剛、海濤皆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