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李志飛AI課會重蹈李一舟覆轍嗎?,歡迎閲讀。
普通人應不為 AI 感到焦慮。
繼千萬粉絲博主、自稱是 " 清華大學博士 ",被網友戲稱為 " 中國 AI 搞錢第一人 " 的李一舟被央視點名、全網 AI 課程被下架後,日前 AI 科學家、出門問問創始人李志飛也開始銷售起 AI 課程。
從李志飛 AI 課宣傳頁面來看,售價 2999 元的年度會員包括 12 場會員專屬線上研讨會,以及線下研讨會、跨年大課、1v1 咨詢、私董會等線下互動資格。
圖源:李志飛 AI 宣傳頁
事實上,賣 AI 付費課程的不僅僅只有 "AI 大佬 ",目前市面上圍繞 AI 付費課程已拓展多個細分領網域。以抖音平台為例,目前抖音平台上銷售的 AI 相關課程可大致分類四類:
一是 AI 圖文帶貨,售價集中在三位數。二是 AI 技術、AI 實戰、AI 設計的相關課程,售價從 148 元到 1799 元不等,價格差異相對較大。
三是以提高用户對 AI 認知推出的 AI 破局課,部分 AI 課程宣傳學會 AI 可以直接賺錢,課程售價高達 2799 元。四是圍繞 TOB 客户推出如 AI 外貿課、AI 内容營銷課。其中 AI 内容營銷課售價幾乎和李志飛 AI 年度會員價格一致。
圖源:基于抖音平台公開信息整理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這些課程在直播間和日常售價一致的前提下,部分 AI 課程銷量同樣可觀,且直播間轉化率也相對較高。如售價 499 元的從入門到熟練 AI 實戰應用課,近 30 日抖音平台銷售額為 64.6 萬,直播間轉化率更是接近 14%。
圖源:達多多(數據維度:2024 年 1 月 30 日至 2024 年 2 月 28 日)
有 "AI 大佬 " 人設作為信任背書,產品銷量更加可觀。如飛瓜數據顯示,李一舟售賣的 AI 課《每個人的人工智能課》一年内賣出約 25 萬套,銷售額約 5000 萬。
01. 市面上的 AI 付費課程有多水?
AI 付費課程高銷量、高轉化的背後,卻是課程質量良莠不齊,甚至極 " 水 "。
以李一舟 199 元的 40 節 AI 付費課程來看,前 1 — 5 個視頻内容介紹 AI 工具操作界面,7 — 16 個視頻内容講述 AI 可以幹什麼。後面視頻講述通過 AI 可制作 PPT、寫簡歷、生成 logo 等等,最後幾個則為李一舟和其他公司老板關于 AI 的對話,頗有硬廣的味道。
圖源:李一舟 199 元付費視頻
幾十個視頻聽下來,在業内人士看來簡直就是毫無幹貨,增量信息。AI 操作工具,并不像如 JAVA、C++ 等技術類語言,存在一定使用門檻。
AI 的作用,在知網這種學術性網站上,有着大量專業學術期刊論文,内容顆粒度、增量度、豐富性,遠比李一舟視頻中提到的還要高。比如制作 PPT、寫簡歷、生成 logo 等等,幾乎是國内大模型的标配功能,不存在使用門檻。
不僅僅是李一舟的這些 AI 付費視頻,抖音上某款銷量較高的 AI 付費課程,用户在商品評論區内稱,三個付費中既有網絡平台公開信息,也有文心一言可自行學習内容。且用户若想學習更多 AI 内容,也需二次付費。
另一款 AI 創業課,課程内容包括适合私有化大模型的 50 種行業和應用場景、每天精準獲取 20 萬條企業資源的方法、向合作企業發送合作邀請等等。
圖源:抖音
國内某家大模型企業的銷售經理張瑞看完這些課程後,無奈地對我們説道,用户還是把 ToB 端大模型商業化想得太簡單了。
圍繞大型國企、央企、上市企業定制的私有化大模型,除老生常談的輸出結果問題、業務洞察問題、資源關系、價格問題外。給這些客户定制私有化大模型,動辄千萬級的投入以及相對較長的回款周期,很多企業若沒有強現金流支撐,根本不敢參與投标。
中小企業私有化大模型的發展路徑,和國内 SaaS 產業整體一致。除大模型反饋的結果必須精準、可靠外,回報率、性價比、品牌背書均是中小企業主極其看重的地方。
尤其是中小企業紛紛追求降本增效,私有化大模型不僅要價格低,且給客户帶來的 ROI 一定要高。目前國内頭部企業對于中小企業的私有化大模型,商業化路徑仍在艱難探索中,更别提技術、資金、資源本就不占優勢的個人投資者了。
AI 付費視頻的 " 水 " 和用户願意付費,看似矛盾的背後,本質上還是信息繭房形成的信息差。
近兩年,越來越多的用户逐漸将短視頻作為獲取信息的重要方式。短視頻平台的算法機制下,用户更願意接受自己感興趣的信息,其他異質信息被阻擋在外,這就使得用户逐漸沉浸在由個性化信息需求為主導所營造的 " 拟态環境 " 帶來的滿足感中,逐漸導致用户信息結構失衡,喪失對事物的個人判斷和對外界的真實了解。
用户對某類事物的信息繭房被形成後,他們更願意關注、傾聽和自己意見相符合的觀點。短視頻平台上的 "AI 博主 " 通過強人設和内容運營,持續獲取用户信賴的同時,也為這些 "AI 博主 " 付費用户的增長奠定了基礎。
但當用户真正突破信息繭房後,就會感受到 AI 對商業格局的重構并不是萬能的。以零售業為例,從傳統電商到直播電商,從 DTC 到私網域流量,從數字化轉型到 AI,近兩年市場一直強調去中間化,去經銷商化、建立中台化。
雖説這些模式對線下經銷商體系構成一定衝擊,但不管是伊利、蒙牛 70% 以上的銷售額來自線下,還是美妝行業 2024 年正加速重啓線下,均在説明線下經銷商仍是品牌方不可或缺的重要渠道。
畢竟品牌方和線下經銷商利益的深度捆綁,經銷商通過多種方式構建客户的信任感、好感度、忠誠度,以及龐大經銷商體系觸達更多的消費人群。在人性洞察和利益捆綁上,絕不能靠 AI 來完成。
02.AI 付費課程:賣的不是課,是焦慮
雷軍曾説過,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過去幾年,從自媒體到直播帶貨,搶占和抓住風口的李佳琦、小楊哥,續寫了普通人逆襲的人生故事。作為下一個風口的 AI,個人和企業都不想錯過這個風口。
信息繭房下,用户希望通過這些 AI 付費課程突破現有信息差,且借助 AI 能為自己帶來更多副業收入。" 洞察 " 用户需求後,短視頻平台上的 "AI 博主 " 視頻内容和直播,往往會強調通過 AI 圖文帶貨變現多少,學習 AI 技術副業收入都比普通人工資要高,持續刺激用户神經,以提高付費課程轉化率。
更深層來看,從去年爆火的 GPT,到今年的 Sora,再到阿裏日前上線的音頻-視頻模型技術 EMO。和 AI 技術發展進步之快形成鮮明對比的卻是,這兩年國内外宏觀經濟的改變。
為修復疫情期間企業對業務的錯誤判斷,應對美聯儲激進加息帶來的企業現金流減少,降本增效裁員幾乎成為多國企業的普遍做法。其中,2023 年美國數百家科技公司裁員,裁員人數高達 17 萬人。
《2023 新中產大調研》數據顯示,房地產 / 建築、餐飲 / 消費品兩大類行業中,裁員比例更是達到 60% 以上。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2023 年未來就業報告》數據顯示,未來五年新增的工作崗位數量将達到 6900 萬個,與此同時消失的工作機會将達到 8300 萬個。
圖源:吳曉波頻道報道《2023 新中產大調研》
随時可能被裁員,本就讓打工人感到惶恐時,2024 年 AI 技術的飛速變革,讓打工人更清醒地意識到工作随時會被 AI 代替。
如 Sora 空降後,美國導演泰勒 · 派瑞直接叫停了耗資 8 億美元的亞特蘭大制片廠擴建計劃。他認為,人工智能将導致電影業大量工作崗位流失。2 月份 CNBC 報道稱,谷歌首席執行官桑達爾 · 皮查伊表示,随着公司繼續将投資轉向人工智能等領網域,今年将有更多裁員。
短視頻平台上的 "AI 博主 " 深知用户的焦慮,通過視頻内容、直播間等方式,也在持續販賣這種焦慮。
如李一舟的視頻内容中多次強調,AI 如何重塑格局、如何改變人生等等。其他 "AI 博主 " 紛紛則以 " 科普 " 的形式,講述 AI 的重要性。好像如今的打工人,不跟随潮流學習 AI,馬上就要被社會淘汰。
圖源:抖音
換言之,AI 付費課程本質上做的就是營造焦慮、販賣焦慮的生意。從這一角度來看,AI 技術發展越快,用户對 AI 越焦慮,AI 付費視頻這條產業鏈則會愈完善,未來滲透的領網域也将更廣,市場上也将湧現出更多的 " 李一舟 " 們。
而通過人設包裝、真假收益混合、AI 信息二次加工等方式,收割焦慮 "AI 小白 " 的 " 李一舟 " 們也将更多,AI 付費視頻課程的亂象将會更加突出。換言之,李一舟事件僅僅是 AI 付費課程亂象的起點而已。
03. 普通人真的需要為 AI 焦慮嗎?
不可否認的是,随着 AI 技術的持續發展,未來将代替更多崗位。如不少媒體指出,Sora 或将改變包括電影制作、廣告、平面設計和遊戲開發在内的一系列創意性產業,但普通人或許真的無須為 AI 感到焦慮。
但當市場在談論 Sora 帶來的衝擊時,卻忽略兩點重要因素。一是 Sora 制作出的短視頻,能真正滿足平台上所有用户需求嗎?不管是抖音、快手的下沉速度之快,還是去年抖音短視頻博主秀才的爆火,再或是短視頻平台拍攝家長裏短的博主積累的百萬粉絲,本質上透露出的都是如小鎮青年、中老年群體等特定群體精神世界的空虛。
空虛之下,決定了部分群體對短視頻平台上内容的需求絕不可能僅是大片視覺和陽春白雪。同時考慮到人性的復雜性,情緒的波動性,更要求短視頻平台上的内容足夠多樣性、豐富性。
當一個短視頻平台全部都是用 Sora 制作出的視頻,無法滿足特定群體的需求時,必然會帶來大量用户流失,這也絕不是短視頻平台想要的結果。
相較于短視頻而言,長視頻的情況更加復雜。一方面,短視頻和長視頻產品邏輯本就不同。否則,騰訊、優酷、愛奇藝等長視頻内容平台不可能在抖音、快手、視頻号的衝擊下,仍活得相對 " 輕松 "。
同理,抖音、快手的電影剪輯博主,寧願冒着版權風險,也只剪輯電影中精彩部分進行解説。
另一方面,長視頻中的電影從明星到導演到院線,資源是有限的,資本卻是無限的,且電影不單單就是靠優質内容就能完成高票房業績的。
如《麻辣滾燙》斬獲幾十億票房的背後,既有賈玲瘦身 100 斤作為宣發點,又有 1 億罵聲和 1 億叫好聲。但不管如何,賈玲無疑是極其成功的商業片導演。這些宣傳賣點和争議聲音,絕不是靠 Sora 就能完成的。
二是不管後續 Sora 技術進展如何,平台流量才是可貴的。"AI 博主 " 往往以某一個偶然事件,看成全部事件。但很少談及目前很多内容平台對 AI 圖文、AI 視頻進行限流。
圖源:抖音
更現實的問題是,抖音本就不缺源源不斷的各類内容,且付費投流也能拉動平台廣告收入增長。那麼,平台為何又将大量流量傾斜到 AI 視頻上呢?畢竟 AI 視頻帶來的内容同質化,和借助差異化内容打造的平台内容生态壁壘本就構成矛盾。
不僅僅是 Sora,這兩年談及 AI 數字人直播會對直播行業構成衝擊,大量主播也将失業。但很多人忽略的卻是,目前不管是直播電商平台,還是傳統綜合性電商平台,因用户數量接近人口增長天花板,平台流量未來不可能出現大的漲幅。
有限的流量下,平台既要兼顧各業務板塊的平衡,也要将流量傾斜到低價商品上,維持平台的競争力,更需要保證付費投流商家流量的精準性,以帶動平台收入增長。流量被不停分割,分配到一個 AI 數字人主播的直播間流量又能有多少呢?
同時,随着當前直播間商品同質化,商家追求全網同價化,直播間更需要 " 主播 " 對直播間用户情緒的調動。但相較于有經驗的主播,AI 數字人主播在調動用户情緒,以及和用户互動上,還需持續發力。
更深層來看,好的產品和技術,不需要去教。目前市面上的大模型,若想持續擴大用户數量,進而探索多元化的變現路徑,後續的使用門檻也将逐漸降低。普通人不是不需要為 AI 感到焦慮,更應該是真正上手自我琢磨 AI 工具。
而且從工業革命發展的技術路徑來看,技術變革下,被搶走工作的從來不是機器,而是人,這就意味着 AI 時代大家還是需要去和人搶工作。
基于此,普通人和企業更應該關注的是如何在所處的行業中,做出差異化競争,不斷刷新自我的知識、認知、人脈,才能真正具有長期主義,才能應對 AI 以及新技術的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