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十月稻田,站在十字路口的「網紅大米」,歡迎閲讀。
文 | 節點财經,作者 | 九才
現代社會消費者對品質生活的追求,捧出了很多網紅品牌,比如 " 網紅大米 " 十月稻田。
近日,十月稻田正式披露 2024 全年業績公告。公告數據顯示,2024 年,十月稻田實現總收入 57.45 億元,較上一年度增長約 18.0%。經調整淨利潤 3.5 億元,同比大幅增長 115.5%;股東應占利潤為 2.04 億元。
相比去年同期虧損 6486.3 萬元的業績,十月稻田成功實現扭虧為盈,實現了近四年來的首次年度盈利。而随着業績回升,這家依靠電商風口和消費更新浪潮崛起的農業新貴,是否已到了價值回歸之時?要回答這個問題,仍然需要從最新的成績單出發,探究其增長是否能夠持續。
01 遼寧首家獨角獸,踩中電商風口
在《節點财經》看來,十月稻田的崛起,是一個典型的 " 新農人 " 抓住時代機遇的故事。
創始人王兵、趙文君夫婦,并非憑空創業。趙文君出身于沈陽的糧食世家,兩人于 2000 年接手家族加工廠,2005 年創立沈陽信昌糧食貿易有限公司,從事原糧貿易。這段經歷為他們積累了寶貴的行業經驗和供應鏈基礎。
真正的轉捩點發生在 2009 年。王兵夫婦來到北京,敏鋭地意識到東北大米 " 產地品牌大于產品品牌 " 的困境,決心打造自有品牌—— " 十月稻田 " 應運而生。
最為關鍵的一步在于 2011 年前後,他們精準地捕捉到了電商行業的爆發趨勢。面對金龍魚、中糧等巨頭在線下渠道的絕對優勢,十月稻田選擇 "All in" 線上,将京東作為突破口。
創始人王兵曾直言其渠道策略:" 抓、搶、占——抓住渠道,搶占坑位,占到第一 "。而正是通過迅速與京東、天貓、1 号店等 40 餘家主流電商平台達成合作,十月稻田利用電商繞開了與傳統巨頭的正面衝突,成功突圍。
對此,《節點财經》觀察發現,十月稻田的線上打法的核心其實就是一個差異化。首先就是聚焦爆品,初期在線上主推五常大米,集中資源打響名聲。其次是構建品牌矩陣,推出了定位大眾的 " 十月稻田 " 和定位中高端的 " 柴火大院 " 兩大品牌,覆蓋不同消費層級。而在營銷方面,十月稻田積極擁抱新媒體,利用抖音、微博、小紅書等平台,與 KOL、KOC 合作,進行内容營銷和 IP 聯名,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用户粘性。
通過這一系列組合拳,十月稻田迅速脱穎而出。2019 年至 2022 年,公司連續四年成為中國預包裝東北大米零售市場收入最高的公司。而強勁的增長,也為其吸引了資本的青睐。
從 2020 年開啓 A 輪投資的 3 億元開始,紅杉中國、雲鋒基金、CMC 資本、策然投資、泰合資本等知名機構相繼入局。直到上市前,十月稻田估值已超百億人民币,2023 年 10 月登陸港交所時,其市值一度超過 200 億港元,可以説書寫了一段借助電商風口實現品牌化的新農傳奇。
但是,這個傳奇在上市之後,卻進入到了 " 陣痛期 ",能否持續增長一度成為疑問句。
02 大米之後,第二增長曲線來了?
之所以出現對增長的疑問,主要在于在 2024 年之前的業績不甚理想。财報數據顯示,2023 年,公司營收增速首次跌至個位數(7.4%),經調整淨利潤更是鋭減 55.4% 至 1.62 億元,低于 2020 年的水平。而出現這種狀況,離不開十月稻田 " 高端大米 + 電商主導 " 模式的調整。
首先,其核心產品大米顯露疲态。去年全年其大米營收同比增長 4.8% 至 40.14 億元,增速遠低于整體營收增長(18.0%)。
在《節點财經》看來," 高端大米 " 的故事要繼續講下去需要面對諸多變數,比如消費者日趨重視性價比," 高端 " 溢價的吸引力減弱。而且,年輕群體的消費習慣在逐漸改變,做飯比例下降,而年長消費者雖購買力穩定,但更注重實惠,高端定位的客群面臨萎縮風險。
此外,福臨門、金龍魚等品牌也推出高端系列,依托集團優勢在渠道和價格上形成競争,也給了十月稻田不小的壓力。
而在渠道方面,電商渠道紅利也在消退。到了 2024 年上半年,其通過電商平台(非自營)實現的收入同比下降 17.6%,占總營收比例從前一年同期的 59.7% 驟降至 41.8%,其渠道結構的調整仍處于陣痛期。
這種情況下,十月稻田的創新和破局能力得到了新的體現,玉米品類的異軍突起就是一個例證。
搭乘 " 輕食 "、" 健康 "、" 即食 " 的消費趨勢,以及國家層面鼓勵增加粗糧攝入、進行體重管理的政策東風,十月稻田将玉米從傳統主食拓展至快消、零食場景。
產品方面,十月稻田開發出黃糯玉米、鮮食水果玉米等超過 30 款產品。對此,市場反響熱烈。2024 年全年,玉米產品營收達到 8.15 億元,同比大增 523.2%,占總收入比例從 2.7% 躍升至 14.2%,成為繼大米後的又一億級大單品。可以説,玉米有望成為十月稻田的 " 第二增長曲線 ",也是其 2024 年能夠扭虧為盈的關鍵。
但是,對單一爆品的依賴是否會帶來新的風險?大米主業的疲軟如何扭轉?這些仍是十月稻田未來需要面對的挑戰。
03 農業典型樣本,站在十字路口?
在《節點财經》看來,如果把十月稻田放到中國農產品品牌化的發展的大潮中觀察,其完全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典型樣本。既有抓住機遇、快速崛起的輝煌,也面臨着增長瓶頸、模式迭代和治理風險的挑戰。
當下,十月稻田無疑站在了一個關鍵的十字路口。
從其所具備的優勢來説,目前,高端大米市場滲透率不足 10%,而十月稻田已經在東北產區布局多年,擁有深厚的供應鏈基礎。其已建立起較高知名度的品牌矩陣,還成功開辟了玉米新賽道,展現出一定的市場敏鋭度和執行力,且全渠道布局初見成效。
當然,必須看到的是,其持續增長的挑戰仍在。比如消費市場和同質化競争之下,高端大米如何突圍的問題。而伴随着上市,十月稻田還必須面對資本市場的壓力。
盡管如此,十月稻田的資本積累為其早期擴張提供了重要支持,2020 年至 2022 年,公司通過 A 輪、B 輪和 C 輪融資吸引了紅杉中國、雲鋒基金等知名機構。
展望未來,玉米業務的崛起在一定程度上打開了新局面,而國家政策對健康主食的倡導進一步為其品類創新提供了支持。三大品牌 " 十月稻田 "" 柴火大院 "" 福享人家 " 獲得行業認可,登榜 "iSEE 全球美味獎 ",品牌影響力持續提升。
正如趙文君所説," 靠天地吃飯的農業是寂寞的 ",十月稻田未來的道路,或許同樣需要耐心和堅守。高端米的故事或許已不再是唯一重點,如何讓消費者持續願意為 " 吃飽 " 和 " 吃好 " 買單,并在此過程中實現健康、可持續的增長,才是十月稻田能否穿越周期、穩固龍頭地位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