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中日是抛售主力”!美國大舉發債,卻被多國抛售!這些國家開始“以貨易貨”,只為擺脱美元…,歡迎閲讀。
據新華财經,截至 6 月 30 日,美國财政部上半年發行各期限國債逾 9 萬億美元,同比大幅增長 23%。
然而,據環球時報,美國财政部當地時間 7 月 18 日發布了截至今年 5 月的最新一版國際資本流動報告。報告顯示,美國國債正在被日本、中國和英國這 3 個最大海外持有方減持。
今年 5 月,日本、中國和英國持有美債規模分别為 1.0968 萬億美元、8467 億美元和 6666 億美元,分别較今年 4 月的持有規模減少了 304 億美元、222 億美元和 141 億美元。
據參考消息,道明證券公司分析師根納季 · 戈德伯格對美國财政部公布的數據發表評論指出:"日本和中國 5 月份大舉抛售美國國債,引人關注。它們在 5 月份引領了外國投資者的抛售潮。"
這位金融分析師還提請注意英國、開曼群島和巴哈馬等國家和地區存款賬户資金外流的現象。他解釋説:"所有這些國家和地區也都出現了資金外流現象。這通常表明,外國投資者對美國國債的興趣下降了。"
圖片來源:新華社
10 大債主 6 個減持
中國和日本是抛售主力
美國财政部公布的數據顯示,5 月份外國投資者對美國國債的投資額繼續下降,中國和日本是抛售主力。在前 10 大美債持有國(地區)裏,有 6 個國家(地區)均選擇減持美債。而其餘 4 個國家增持的美債規模,加起來還不如日本當月減持的額度。
具體來看,5 月日本持有的美國國債規模環比減少 304 億美元,減持規模為去年 10 月以來最大。中國仍為美債第二大持有國,不過從去年 4 月起,中國的美債持倉一直低于 1 萬億美元;且在截至今年 2 月的一段時間内,中國連續 7 個月減持美債。目前中國的美債持倉規模正進一步逼近 2009 年 5 月時 8015 億美元的低點。
日本經濟新聞此前報道稱,中國的美國國債持有額曾是世界上最大的規模,但在 2019 年 6 月前後被日本反超,目前排在第二位。由于貿易戰,中美在半導體等高科技領網域的對立加劇,這種對立正在擴大至金融領網域。
據環球時報,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 19 日對記者分析稱,中國對美債持倉量降至 13 年低點的主要原因有兩個,一個是主動淨減持行為,另一個是負估值效應導致的持倉量被動降低。主動淨減持方面,首先是美聯儲激進加息導致美債價格走低,為減少證券價格下跌的損失,中國有所減持美債;其次,俄烏衝突爆發以後,中國對美債等資產的安全性擔憂有所增加。此外,美聯儲加息推動美債價格下降,負估值效應也會造成中國對美持倉量被動降低。
明明認為,在穩步推進金融對外開放的背景下,美國對于中國對外投資的重要性在過去幾年有所降低,中國降低對美投資的重要性或也有對美國金融制裁風險的考量。同時人民币國際化也在推動中國降低對美元資產的依賴度,中國對外證券投資預計将更加多元化。
上海财經大學教授奚君羊 19 日對記者分析稱,目前全球許多國家都在逐步減少對美元的依賴,雖然美元還是主要國際貨币,但随着美國經濟狀況以及對外金融狀況的變化,尤其是俄烏衝突爆發以後美國對俄實施金融制裁,令多國開始減少對美元的過度依賴。這些國家持有的美元不可能都以現金方式存在,購買美國國債便成為一種選擇,如果持有美元的數量本身在減少,美債的持有量也會相應減少。
此外,據央視新聞,此前鬧得沸沸揚揚的美國債務上限危機也加劇了人們對美國國債的不信任感。專家表示,近年來美國不斷提升債務上限,會在全球範圍内對美元的信譽造成負面影響,讓美元及美元資產的價值在逐漸喪失投資人的信任。
随着美國政府不斷提升債務上限," 寅吃卯糧 " 現象愈發嚴重。截至 2022 年末,美國未償還公共債務的數額也超過了中國、日本、德國、英國的經濟體量的總和,而且這一水平比 2008 年金融危機之前又上升了 60 個百分點。
德邦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蘆哲表示,美國的債務上限危機不斷,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美國國債在投資人心目中的地位,很多官方和私人投資人都會選擇其他資產去優化資產配置,這必将帶來全球範圍内美元信譽的下降和 " 去美元化 " 浪潮加劇。
多國推動 " 以貨易貨 "
以擺脱美元控制
除了減持美債、以本國貨币進行跨境結算,深受美元霸權威脅的多個國家也力圖通過其他方式,擺脱美元控制。
據央視新聞,當前,一些受美國金融霸權威脅的國家之間悄然興起了 " 油換氣 "、" 茶換油 " 等 " 易貨貿易 ",旨在擺脱美元的控制。
△美國财政部大樓外景(圖自路透社)
近日,伊拉克多地遭遇高温熱浪侵襲,部分地區最高氣温甚至接近 50 攝氏度。然而,由于美國制裁導致進口天然氣受阻,伊拉克電力供應嚴重不足,大量民眾在高温酷熱中艱難生活。伊拉克總理蘇達尼近日宣布,經過數日談判,伊拉克目前已和伊朗就原油換天然氣達成協定,從而繞過美國對伊朗的制裁,改善伊拉克國内的電力供應。
△路透社報道截圖(題圖為伊拉克總理蘇達尼)
據多家媒體報道,伊拉克三分之一到 40% 的電力供應來自伊朗,其中包括從伊朗直接進口電力,以及進口伊朗天然氣進行發電。因此,每當夏季來臨,伊拉克多地迎來高温,用電量激增,确保伊朗天然氣進口以保證電力供應對伊拉克民眾日常生活非常關鍵。
然而,由于美國對伊朗石油和天然氣領網域實施制裁,伊拉克無法向伊朗直接付款。據了解,伊拉克需要把貨款匯入美方指定的銀行賬户并得到美方批準,才能轉付伊朗。同時,伊朗從中所提款項也受到限制,只能用于進口不受美方制裁限制的商品。
伊拉克總理外交事務顧問法爾哈德 · 阿拉丁説,美方審批程式復雜,導致伊拉克不得不多次延遲付款,伊朗方面一直拿不到錢。由于美國遲遲不批準轉賬,伊拉克拖欠伊朗的貨款已累計達到約 121 億美元。無奈之下,伊朗只能每隔一段時間削減甚至停止向伊拉克供應天然氣。伊拉克民生成了美國單方面制裁他國的犧牲品。
專家認為,伊朗和伊拉克達成 " 油換氣 " 協定,是規避美國金融制裁的又一嘗試。美國将制裁 " 武器化 " 的做法威脅全球經濟穩定和民生福祉。長期來看,這将逐步削弱美元霸權。
為對抗美國金融霸權的威脅, " 以茶換油 " 也應運而生。
斯裏蘭卡日前表示,将盡快與伊朗達成 " 茶換油 " 易貨貿易,以抵償所欠的 2.5 億美元石油款,在不依賴美元的情況下開展貿易。
△路透社報道截圖
此外,巴基斯坦不久前也提出了與俄羅斯、阿富汗和伊朗開放易貨貿易的規劃。巴基斯坦商務部長賽義德 · 納維德 · 卡馬爾表示,易貨貿易協定可以減少巴基斯坦對美元等外币的依賴。
△美國《外交學者》網站截圖
歐洲《現代外交》網站近日刊文援引分析人士的話説,由于美國對多國實施制裁," 石油美元 " 時代似乎正以 " 驚人的速度 " 走向盡頭。
美國《國際銀行家》雜志認為,考慮到全球約 1/4 的人口都受到美國金融制裁的直接影響,世界各地的 " 去美元化 " 勢頭或許不那麼令人感到意外。
" 美元始終都是美國的武器 "
" 去美元化 " 成金融趨勢
雖然美元仍是主要國際貨币,但随着美國經濟狀況以及對外金融狀況的變化,尤其是俄烏衝突全面更新後美國對俄羅斯實施金融制裁,很多國家開始減少對美元的過度依賴。
根據國際貨币金融機構官方論壇(OMFIF)6 月公布的一項最新調查報告,和過去兩年相比,未來兩年,計劃增加歐元持有量的央行比例将有所增加。與此同時,從長期來看,多國央行對人民币的需求也将大幅提升。
這份調查涵蓋了全球 75 家央行儲備管理機構。
多國經濟學家表示,美國一直将美元當作武器,濫用美元霸權,加劇世界經濟風險。如今," 去美元化 " 已經成為一種金融趨勢。
法國經濟學家菲利普 · 維希德爾批評説," 美元始終都是美國的武器,美國做着他們想做的事情,其他國家解決由此帶來的麻煩 "。
正如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所説,用本币結算将促進世界經濟、國際貿易以及投資的恢復,使用本币結算具有實際意義,是未來的必然選擇。
編輯|段煉 杜波
校對 |何小桃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新華财經、環球時報、參考消息、央視新聞、21 世紀經濟報道、公開資料等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