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250億,廈門即将跑出一個IPO,歡迎閲讀。
估值高達 250 億元。
美麗的海濱小城廈門,也跑出了一個全球前三企業。
2025 年 3 月底,廈門海辰儲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 海辰儲能 ")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
這家成立僅 6 年的企業,由前寧德時代工程師吳祖钰掌舵,憑借對行業的精準預判和 " 逆周期 " 布局,從儲能行業的寒冬中突圍,以 35.1GWh 的锂離子儲能電池出貨量跻身全球前三,僅次于寧德時代和億緯锂能。
吳祖钰的創業故事堪稱戲劇性。
2019 年,當儲能行業驟冷時,他放棄寧德時代工程師的穩定職位,與搭檔王鵬程在廈門創立海辰儲能,專注大容量儲能電池研發。在同行收縮時,他們卻押注產能擴張,以 280Ah 電池重新定義行業标準,僅用三年便實現出貨量增速超 500%,斬獲國内外頭部客户訂單。
如今,這家 " 寧德系 " 企業在 2024 年以 129 億元營收實現扭虧為盈,成為全球儲能賽道的一匹 " 黑馬 "。
在鑫睿創投、朝希資本、中國寶安、大公資本、前海眾創資本、邁為股份、恩沃格林投資、中貫新創投、農銀國際、建信股權、經緯創投、盛屯礦業、峰和資本、廈門火炬集團、廈門創投、招銀電信基金、金風集團、國壽股權、金融街資本、中銀資產、金石投資、國投招商、國風投基金、中金資本、鼎晖百孚、中美綠色基金、首建投新能源、合肥產投及部分現有股東等支持下,估值已經高達 250 億元。
80 後 " 寧王 " 前員工做出一個全球前三
創始人吳祖钰是典型的 " 技術派 "。
39 歲的他擁有福州大學化學工程碩士學位,曾于 2011-2019 年擔任寧德時代工程師,主導多項動力電池專利研發,2014 年被評為寧德市引進人才。聯合創始人王鵬程則兼具產業與資本經驗,曾任亨同資本合夥人,擅長戰略資源整合。核心團隊中,有三名執行董事曾任職寧德時代,技術班底深厚。
吳祖钰的創業契機來自于寒冬中的 " 反共識 "。
2019 年底,政策限制電網側電化學儲能項目,行業陷入低迷。吳祖钰卻從中看到儲能作為 " 新基建 " 的長期價值,認為碳中和目标将催生萬億級市場。他提出三大判斷:清潔能源占比提升、儲能成為獨立賽道、技術降本将颠覆傳統能源結構。
海辰儲能成立即明确 " 只做儲能電池,不做動力電池 ",避開與寧德時代的直接競争。其以 280Ah 大容量電池為突破口,較行業主流產品(120-180Ah)提升能量密度,降低度電成本 30% 以上。也曾有業内資深人士介紹,在海辰儲能出現之前,鮮有企業能兼顧成本和質量。海辰儲能的出現為眾多開發商提供了一個無法拒絕的選擇。
也是在融資尚未到位時,其就以 "All in 產能 " 的魄力投入產線建設,單個 GWh 產線投資達 2-3 億元。因此,當行業風口來臨,海辰儲能的產品和產能成為其取得成功的基石。
2021 年 8 月,國内首顆 280Ah 儲能專用電池下線,兩個月後量產,打破行業對小電池的路徑依賴。
在大家都對長時電池望而卻步時,公司于 2023 年推出全球首款千安時級長時儲能電池(1175Ah),攻克大容量電池温控與壽命難題,斬獲 GWh 級訂單。
2024 年,公司海外收入占比升至 28.6%,客户覆蓋 Jupiter Power、三星物產等國際巨頭,研產銷體系覆蓋 20 餘國。最終,海辰儲能從虧損黑馬到全球三強。
截至 2024 年,海辰儲能累計專利超 1500 項,儲能電池出貨量全球第三。其廈門基地年產能将突破 100GWh,重慶 56GWh 項目加速落地。
目前,海辰儲能已在福建廈門、重慶分别建立生產基地,并正在山東省菏澤市建立第三個生產基地。同時,公司也在美國得克薩斯州布局了生產基地,是第一家在美國落地儲能系統產能的中國公司。
營收近 130 億,已扭虧為盈
海辰儲能的收入主要來自于銷售儲能電池及儲能系統。目前的營收情況是初步告捷:營收翻倍,終結累計超 30 億元虧損。
2022-2024 年,海辰儲能營收從 36.15 億元躍升至 129.17 億元,年復合增長率 89%;毛利率從 11.3% 提升至 17.9%,2024 年淨利潤 2.88 億元,首次扭虧為盈。
分業務看,儲能電池貢獻 61.6% 的收入,達到 79.61 億元,儲能系統占比 36.2%,達到 46.7 億元。還有值得注意的一點是,海外市場毛利率顯著高于國内。
上文也説過,海辰儲能的差異化定位為其打開了盈利空間。海辰儲能通過專注儲能賽道、規模化降本和海外高毛利訂單,盈利能力快速追趕。其 2024 年經調整淨利潤達 12.55 億元,淨利率 9.7%,顯著高于行業平均。對比寧德時代,其 2024 年儲能業務毛利率約 18%。
為了進一步改善财務情況,管理層也提出 " 五年降本 50%" 的目标,通過鈉離子電池等材料創新和 MIC 模塊化設計等工藝優化去降低電池成本。王鵬程也表示:" 儲能的核心是讓綠色能源比火電更便宜 "。
目前,海辰儲能的 IPO 的規劃中,瞄準的就是技術和產能。募資金額将用于擴產,目标是 2025 年達到 135GWh、繼續研發千安時電池、鈉離子技術及全球銷售網絡建設。
250 億獨角獸,搶跑 IPO
在資本市場的動作上,海辰儲能也在加快步伐。公司原計劃于 2023 年登陸 A 股,而後決定在當下節點轉戰港股。
回溯過往,海辰儲能也從 4 輪融資中攬下 80 億元,估值達到 250 億元,成為廈門市首個獨角獸公司。
盤點一下歷次融資:
A 輪融資發生在 2021 年 12 月,鑫睿創投、朝希資本、中國寶安等共同投資了 6.83 億元。
2022 年 1 月,朝希資本、大公資本、鑫睿創投、前海眾創資本、邁為股份、恩沃格林投資、中貫新創投等投資 A+ 輪 7.4 億元融資。
2022 年 10 月,公司完成了 20 億元的 B 輪融資,投資方包括朝希資本、農銀國際、建信股權、經緯創投、盛屯礦業、峰和資本、廈門火炬集團、廈門創投、招銀電信基金、金風集團等。
C 輪融資發生在 2023 年 6 月,金額高達 45.75 億元,投資方包括國壽股權、金融街資本、中銀資產、金石投資、國投招商、國風投基金、中金資本、鼎晖百孚、中美綠色基金、首建投新能源、合肥產投及部分現有股東等。
此番 IPO,海辰儲能勢在必行。實際上,自 2023 年國内儲能行業價格競争加劇,募資便是應對競争的關鍵一步。據其招股書披露,該公司的儲能電池產品在報告期内的銷量分别為 3.3GWh、15.6GWh、28.3GWh,雖呈現快速增長趨勢,但同期該產品的平均售價則出現大幅下降,報告期内分别為 0.8 元 / 瓦時、0.5 元 / 瓦時、0.3 元 / 瓦時。海辰儲能也表示,儲能電池的平均售價下降原因主要是原材料價格下降和市場競争導致。
面對這一境況,将眼光望向頭部競品,也無一不在發生新的資本動作。
寧德時代與比亞迪作為中國新能源領網域的雙雄,兩者在不約而同做同一件事:将分拆儲能業務上市。
2025 年 3 月,寧德時代宣布計劃赴港上市,拟籌資至少 50 億美元(約合人民币 360 億元),主要用于海外產能擴展、國際業務拓展及補充境外營運資金。盡管此次上市主體為集團整體,但其儲能業務作為核心增長極被重點強調。
2024 年,寧德時代儲能電池出貨量達 93GWh,全球市占率 36.5%,連續四年位居第一,業務收入占比提升至 15.83%。赴港上市将為其儲能業務的全球化提供資本支持,尤其是歐洲(德國、匈牙利工廠)及東南亞市場的布局。
而比亞迪也于 2023 年成立首家以 " 儲能 " 命名的子公司,并規劃新增 20GWh 儲能產能,目标直指國内央企招标項目。此舉被視為分拆儲能業務的前奏。2024 年,比亞迪儲能電池出貨量 28.4GWh,全球市占率 15%,尤其在直流側儲能系統領網域占據領先地位。
分拆的理由也很好理解,不僅可獨立展現其技術實力和市場潛力,更能提升整體估值以獲得更靈活的融資。
此外,特斯拉在全球範圍内加速建設儲能超級工廠,形成獨立產能體系。LG 新能源也于近年加大儲能系統布局。儲能行業競争提速,在碳中和的宏大叙事下,這家 " 寧德系 " 黑馬的故事,或許才剛剛開始。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 " 投中網 ",作者:黎曼,36 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