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钉钉挟上亿用户急入助贷:“钱”景所迫 劣势明显,欢迎阅读。
又一互联网巨头杀入金融领網域!
近日,柒财经注意到,阿里旗下企业级智能移动办公平台钉钉上线借款业务。打开钉钉 APP,进入钱包 - 支付宝页面,一个带有利率优惠注脚的借款圖示赫然在列。
相关产品信息显示,钉钉借款定位为员工贷,用户申请时需填写职业、职务和工作部門。
从业务逻辑来看,现阶段钉钉借款更倾向于助贷模式,其只负责引流和身份信息采集,由金融机构承担资格审查、额度审批、放款及贷后服务等任务。
图源:钉钉 APP
同时,在资金服务项下面,不断轮动着中信银行颜白金卡、阿维塔以及车辆抵借款 P2P 平台车易融的广告。
换言之,钉钉自身并没有涉足贷款业务,扮演的角色仍然是对接第三方贷款平台的 " 掮客 "。
可尽管如此,背靠阿里系,裹挟着上亿用户量,钉钉看似微末的举动仍然引发外界强烈关注和探讨。
01
钉钉也能进行借钱了!
意不意外?钉钉竟然也能进行借钱了!
从布局进度看,目前钉钉合作的金融机构,仅有新网银行、百信银行等四家,公司客服亦表示借款功能尚处内测中,并未全量开放,彰显了其对金融业务和流量变现较为谨慎的态度。
但作为企服赛道现象级的互联网产品,钉钉新硎初试,本身实力不可小觑。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 2022 年 12 月末,钉钉累计用户数量超过 6 亿,企业组织数超过 2300 万,付费日活跃用户数(DAU)已达 1500 万;截至 2022 年 9 月,钉钉公布平台内百万人以上的企业组织超过 30 家,10 万人以上的企业组织超过 600 家,2000 人以上企业组织贡献了钉钉近 1/3 的活跃度。
对于消金市场来说,流量相当于企业耕种产粮的土地,也在较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未来的生命力和收成好坏,钉钉的庞大流量池,尤其是自带场景标签、蕴含变现潜力的活跃流量,无疑是其下场逐势的最强底气,也助力其掌握更大的议价权。
此外,从用户画像角度看,据早前统计的数据,18-30 岁的年轻人和 18 周岁以下的学生党是使用钉钉的主力大军,超 30% 是 95 后,其中年轻用户不少为企业白领、公司管理者、行政人员等,这部分人群恰好与消费金融优质客群重叠。
但在硬币的另一面,钉钉做金融,劣势也十分明显。
相较抖音、微信、支付宝等国民性的 C 端应用,钉钉是一款针对 B 端的智能移动办公平台,旨在驱动数字经济时代企业组织协同办公和应用开发,引领并创新工作方式,这从根基上定义了它的用户画像维度和消费场景维度都不会过于丰富。
图源:钉钉官网
就像在抖音,我们可以找到吃住行藏、游购娱学等各类元素,均和金融有较强的关联性和协同性,但在钉钉,包括会议、存储、培训、运维在内的各种功能,其面向的都是企业级用户,突出的也是办公场景,而非交易场景,天然不利于助贷业务的拓宽和走深。
其次,国内互金行业经过 20 余年的发展,整体早就景气下行,钉钉此时加码助贷,约等于衰退期入局,剩余的 " 蛋糕 " 已不多。且于 2015 年开始的国家层面的集中规范期,在经过数年优胜劣汰的出清后,现在留存下来的互金企业,都是身强力壮的选手,同场竞技,钉钉要想博得一席之位,难度很大。
再者,互联网企业下场做助贷平台,业务跨度较大,鉴于自身对金融的 " 业余 ",可能因为对放贷机构审核把关不严导致一系列纠纷,进而侵害金融消费者权益,亦或者,助贷机构与资金方的纠纷也会殃及借款用户。
比如,2019 年华融消金与爱又米大打 " 口水战 ",前者声称由于 " 爱又米 " 单方面原因,已停止 " 爱又米 " 及其相关方向借款人扣收贷款还款资金的授权,由其直接对借款人的贷款还款资金进行代扣还款,后者则强调双方仍在合作,消费者还款须通过爱又米 APP 进行。而在助贷机构与资金方 " 各执一词 " 的言语角力中,多位消费者受牵累被重复扣款。
02
一切为了盈利!
从现状来看,钉钉切入助贷,深层次的原因还是 " 钱景 " 所迫。
钉钉于 2014 年成立,2015 年正式问世,初始以免费模式迅速打开市场,也在 9 年成长中,用户体量不断膨胀,市场份额接近 50%,但迄今,盈利仍然是摆在眼前的最大难题。
2023 年开年,由张勇坐镇阿里云,亲自督管云计算业务和大钉钉业务,凸显阿里集团解决钉钉危机的决心。
然而,用户多并不代表客户多,份额大并不代表创利易,钉钉反而愈发陷入亏损境地。
一方面,虽然线上办公在疫情期间突飞猛进,但突发事件诱发的利好往往很短暂,回归正常后,我国线上办公市场上,无论是大客户还是中小客户,大家都习惯了 " 白嫖 ",很少有人愿意为在线办公軟體买单。
数据显示,2021 年我国办公軟體付费率不足 15%,相比之下,欧美市场办公軟體付费率已经超过 70%。
钉钉总裁叶军也曾表示,在钉钉上购买专业、专有、专属版軟體的企业甚至不足 1%。
另一方面,随着用户规模日渐扩大,钉钉成本端的开支,如网络带宽、伺服器、存储等技术资源成本和研发、销售、管理等人力成本,持续飙升。
根据《财经》杂志的报道,2022 年 11 月,钉钉音视频技术资源单月成本约为 2.5 亿元。其中超过 70% 是网络带宽成本,超过 20% 为伺服器和存储成本。过去三年,钉钉每年网络带宽成本为 15 亿 -20 亿元,极端情况下超过 20 亿元。
体现在业绩上,最近两年阿里未披露的钉钉的亏损情况,但 2020 财年第四季度,钉钉利润损失高达 30.63 亿元,相较 2019 年同期的 19.32 亿元增长了近 60%,其赔钱赚吆喝的窘态仍可管中窥豹。
另外," 云钉一体 " 战略下,阿里云创收步伐趋缓,又使钉钉倍感焦虑。
财报显示,2022 财年的四个季度,阿里云季度收入同比分别增长 29%、33%、20%、12%,后两个季度的增速显著慢了下来。
这意味着,就算阿里豪言对钉钉的投入不设上限,但也不可能一直为其输血,更何况,所有自由市场的竞争业态,它的战略定位本就应该是自主盈利。这样的背景下,赚钱,已成为钉钉时不待我的使命。
对此,公司开出了三副商业化 " 药方 "。
一是 " 三专模式 ",即在免费的标准版基础上,对专业版、专属版、专有版三个版本收取年费,分别为 9800 元 / 年、10 万元起 / 年、100 万元起 / 年;二是平台分佣模式,通过提供开放平台给合作伙伴销售 SaaS,收取佣金;三是硬體开放的 License 授权模式,也就是合作伙伴基于钉钉底座开发硬體产品,收取相关费用。
同时期,钉钉也在尽其所能探索更多商业化途径,比如在最新版的钉钉里推出 " 钉选 " 企业服务聚合平台,除了提供商机拓展、财税管理、办公租赁等服务,还在企业采购栏目下,和天猫合作,把米面粮油、休闲零食、居家百货、生活电器、3C 数码等商品摆上货架,像其他电商一样卖货。
不得不说,为了赚钱,钉钉正在穷尽一切办法。鉴于此,上线助贷业务,钉钉的举动虽意外,但亦在情理之中。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