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釘釘挾上億用戶急入助貸:“錢”景所迫 劣勢明顯,歡迎閱讀。
又一互聯網巨頭殺入金融領網域!
近日,柒财經注意到,阿裡旗下企業級智能移動辦公平台釘釘上線借款業務。打開釘釘 APP,進入錢包 - 支付寶頁面,一個帶有利率優惠注腳的借款圖示赫然在列。
相關產品信息顯示,釘釘借款定位為員工貸,用戶申請時需填寫職業、職務和工作部門。
從業務邏輯來看,現階段釘釘借款更傾向于助貸模式,其只負責引流和身份信息采集,由金融機構承擔資格審查、額度審批、放款及貸後服務等任務。
圖源:釘釘 APP
同時,在資金服務項下面,不斷輪動着中信銀行顏白金卡、阿維塔以及車輛抵借款 P2P 平台車易融的廣告。
換言之,釘釘自身并沒有涉足貸款業務,扮演的角色仍然是對接第三方貸款平台的 " 掮客 "。
可盡管如此,背靠阿裡系,裹挾着上億用戶量,釘釘看似微末的舉動仍然引發外界強烈關注和探讨。
01
釘釘也能進行借錢了!
意不意外?釘釘竟然也能進行借錢了!
從布局進度看,目前釘釘合作的金融機構,僅有新網銀行、百信銀行等四家,公司客服亦表示借款功能尚處内測中,并未全量開放,彰顯了其對金融業務和流量變現較為謹慎的态度。
但作為企服賽道現象級的互聯網產品,釘釘新硎初試,本身實力不可小觑。
公開資料顯示,截至 2022 年 12 月末,釘釘累計用戶數量超過 6 億,企業組織數超過 2300 萬,付費日活躍用戶數(DAU)已達 1500 萬;截至 2022 年 9 月,釘釘公布平台内百萬人以上的企業組織超過 30 家,10 萬人以上的企業組織超過 600 家,2000 人以上企業組織貢獻了釘釘近 1/3 的活躍度。
對于消金市場來說,流量相當于企業耕種產糧的土地,也在較大程度上決定着企業未來的生命力和收成好壞,釘釘的龐大流量池,尤其是自帶場景标籤、蘊含變現潛力的活躍流量,無疑是其下場逐勢的最強底氣,也助力其掌握更大的議價權。
此外,從用戶畫像角度看,據早前統計的數據,18-30 歲的年輕人和 18 周歲以下的學生黨是使用釘釘的主力大軍,超 30% 是 95 後,其中年輕用戶不少為企業白領、公司管理者、行政人員等,這部分人群恰好與消費金融優質客群重疊。
但在硬币的另一面,釘釘做金融,劣勢也十分明顯。
相較抖音、微信、支付寶等國民性的 C 端應用,釘釘是一款針對 B 端的智能移動辦公平台,旨在驅動數字經濟時代企業組織協同辦公和應用開發,引領并創新工作方式,這從根基上定義了它的用戶畫像維度和消費場景維度都不會過于豐富。
圖源:釘釘官網
就像在抖音,我們可以找到吃住行藏、遊購娛學等各類元素,均和金融有較強的關聯性和協同性,但在釘釘,包括會議、存儲、培訓、運維在内的各種功能,其面向的都是企業級用戶,突出的也是辦公場景,而非交易場景,天然不利于助貸業務的拓寬和走深。
其次,國内互金行業經過 20 餘年的發展,整體早就景氣下行,釘釘此時加碼助貸,約等于衰退期入局,剩餘的 " 蛋糕 " 已不多。且于 2015 年開始的國家層面的集中規範期,在經過數年優勝劣汰的出清後,現在留存下來的互金企業,都是身強力壯的選手,同場競技,釘釘要想博得一席之位,難度很大。
再者,互聯網企業下場做助貸平台,業務跨度較大,鑑于自身對金融的 " 業餘 ",可能因為對放貸機構審核把關不嚴導致一系列糾紛,進而侵害金融消費者權益,亦或者,助貸機構與資金方的糾紛也會殃及借款用戶。
比如,2019 年華融消金與愛又米大打 " 口水戰 ",前者聲稱由于 " 愛又米 " 單方面原因,已停止 " 愛又米 " 及其相關方向借款人扣收貸款還款資金的授權,由其直接對借款人的貸款還款資金進行代扣還款,後者則強調雙方仍在合作,消費者還款須通過愛又米 APP 進行。而在助貸機構與資金方 " 各執一詞 " 的言語角力中,多位消費者受牽累被重復扣款。
02
一切為了盈利!
從現狀來看,釘釘切入助貸,深層次的原因還是 " 錢景 " 所迫。
釘釘于 2014 年成立,2015 年正式問世,初始以免費模式迅速打開市場,也在 9 年成長中,用戶體量不斷膨脹,市場份額接近 50%,但迄今,盈利仍然是擺在眼前的最大難題。
2023 年開年,由張勇坐鎮阿裡雲,親自督管雲計算業務和大釘釘業務,凸顯阿裡集團解決釘釘危機的決心。
然而,用戶多并不代表客戶多,份額大并不代表創利易,釘釘反而愈發陷入虧損境地。
一方面,雖然線上辦公在疫情期間突飛猛進,但突發事件誘發的利好往往很短暫,回歸正常後,我國線上辦公市場上,無論是大客戶還是中小客戶,大家都習慣了 " 白嫖 ",很少有人願意為在線辦公軟體買單。
數據顯示,2021 年我國辦公軟體付費率不足 15%,相比之下,歐美市場辦公軟體付費率已經超過 70%。
釘釘總裁葉軍也曾表示,在釘釘上購買專業、專有、專屬版軟體的企業甚至不足 1%。
另一方面,随着用戶規模日漸擴大,釘釘成本端的開支,如網絡帶寬、伺服器、存儲等技術資源成本和研發、銷售、管理等人力成本,持續飙升。
根據《财經》雜志的報道,2022 年 11 月,釘釘音視頻技術資源單月成本約為 2.5 億元。其中超過 70% 是網絡帶寬成本,超過 20% 為伺服器和存儲成本。過去三年,釘釘每年網絡帶寬成本為 15 億 -20 億元,極端情況下超過 20 億元。
體現在業績上,最近兩年阿裡未披露的釘釘的虧損情況,但 2020 财年第四季度,釘釘利潤損失高達 30.63 億元,相較 2019 年同期的 19.32 億元增長了近 60%,其賠錢賺吆喝的窘态仍可管中窺豹。
另外," 雲釘一體 " 戰略下,阿裡雲創收步伐趨緩,又使釘釘倍感焦慮。
财報顯示,2022 财年的四個季度,阿裡雲季度收入同比分别增長 29%、33%、20%、12%,後兩個季度的增速顯著慢了下來。
這意味着,就算阿裡豪言對釘釘的投入不設上限,但也不可能一直為其輸血,更何況,所有自由市場的競争業态,它的戰略定位本就應該是自主盈利。這樣的背景下,賺錢,已成為釘釘時不待我的使命。
對此,公司開出了三副商業化 " 藥方 "。
一是 " 三專模式 ",即在免費的标準版基礎上,對專業版、專屬版、專有版三個版本收取年費,分别為 9800 元 / 年、10 萬元起 / 年、100 萬元起 / 年;二是平台分傭模式,通過提供開放平台給合作夥伴銷售 SaaS,收取傭金;三是硬體開放的 License 授權模式,也就是合作夥伴基于釘釘底座開發硬體產品,收取相關費用。
同時期,釘釘也在盡其所能探索更多商業化途徑,比如在最新版的釘釘裡推出 " 釘選 " 企業服務聚合平台,除了提供商機拓展、财稅管理、辦公租賃等服務,還在企業采購欄目下,和天貓合作,把米面糧油、休閒零食、居家百貨、生活電器、3C 數碼等商品擺上貨架,像其他電商一樣賣貨。
不得不說,為了賺錢,釘釘正在窮盡一切辦法。鑑于此,上線助貸業務,釘釘的舉動雖意外,但亦在情理之中。
聯系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