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2025高举“智驾平权”旗帜,但车主们真的需要智驾?,欢迎阅读。
2025 年,由比亚迪打响的智驾普及第一枪,让整个行业为之振奋,也将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智能驾驶的发展,使其进入普及的快速通道。
撰文丨余东
责编丨 DAN
设计丨 PinZow
2025 年伊始,各大车企便按捺不住纷纷开启了重磅的技术和战略发布会。其中引起最大话题度的要数比亚迪汽车的 " 智驾平权 " 战略和长安汽车的 " 北斗天枢 2.0" 计划。
前者表示将会把高阶智驾功能下放到价格更低的 10 万元以下的车型上,而后者则除了更明确要普及智驾功能之外,还联合了各大车企,组成 " 中国智驾合伙人 ",愿共同将 2025 年打造成 " 智驾元年 "。
我们都知道,智能驾驶近几年相当火热,是继汽车新能源化之后的又一激烈赛道,除了特斯拉、华为等广为人知的智驾先行者之外,各大车企也纷纷投入到了自研智能驾驶技术的领網域,可谓成果颇丰。车企们对智驾技术的研发争先恐后,但作为车主,大家真的需要智驾功能吗?
01
高速使用多,城区不放心,难题待解
春节假期刚过,不少车企晒出了自家车型在春节期间车主们的智能驾驶功能使用情况,我们简单统计了一下。
其中华为 ADS 的智驾里程占比最高,达到了 41.8%。此外,理想汽车的智驾里程占比也有 17.8%;去年的车圈新贵小米汽车的智驾里程占比也有 22%。
这说明广大车主们其实非常乐意去使用智驾功能,相信市面上的智驾功能若都像华为 ADS 般体验良好时,智驾或会成为大家开车的首选驾驶方式。
另外,我们发现智能泊车功能也相当受车主欢迎。在该系统的辅助下,车主们一方面可以减轻泊车操作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大程度减少因观察不周导致车辆发生剐蹭或事故,提升用车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理想汽车还公布了车辆触发主动安全从而避免潜在事故发生的次数,达到了 17.66 万次,其中避免夜间潜在事故 2.32 万次。在智驾系统的帮助下,提升用车安全的同时也顺带提高了道路通行效率,相信经历过因事故导致道路大堵车的车主们会十分理解其中意义。
而在车主的实际使用以及车企的系统研发中,道路状况的影响相当大。
作为全球基建效率最高的国家,我国的公路建设速度十分迅猛。数据显示,2023 年末我国公路线路总里程达到了 543.68 万公里,高速公路线路里程为 18.36 万公里,并且每年都在稳步提升。
大家从上方统计表格能看出来,高速智驾里程均占智驾总里程的大头,理想汽车用户的高速智驾里程甚至超过了智驾总里程占比的 90%。这说明大家在高速路这样的良好路况下十分乐意使用智驾功能。
从而也能看出来,在城区道路中大家比较少用智驾。因为几乎所有的城市智驾功能在面对复杂的路况和突发情况时的表现都还不够好,不足以让驾驶员放心使用它。
虽然城市智驾是目前各大车企的主力研发方向,但也是难点所在。由于我国城市道路组成复杂,交通参与者多且具有强烈的不确定性,因此十分考验车辆的传感器识别精度和速度,对芯片算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不仅仅对车企的技术研发来说是一个难题,同时也是一个科技界的难题。
智驾功能体验的好坏,是大家会不会使用它的决定性因素,而我国的道路分布广、状况复杂,要实现全道路良好的智驾体验还需车企继续深耕。
02
智驾 " 成本战 " 任重道远
我们知道,目前市面上主流厂商所采用的智驾方案主要有纯视觉方案和多传感器融合方案,其中,纯视觉方案以特斯拉为代表,自主品牌如极越汽车、乐道汽车以及小米汽车的低端车型也都采用纯视觉方案。
纯视觉智驾方案的主要优点为成本低、体积小,但由于摄像头容易受到光线和天气影响,比较难应对复杂场景和突发的问题,所以使用体验欠佳。
激光雷达多传感器融合方案以华为 ADS 为代表,理想汽车、比亚迪以及小鹏汽车的高配车型也都采用此方案。
激光雷达多传感器融合方案的最大优点是结合了激光雷达高精度三维感知、摄像头以及毫米波雷达的互补优势,让车辆处于复杂道路场景时识别障碍更精准,从而能实现精准避障,整体体验较好。但缺点是成本较高,无法迅速普及到中低端车型。
根据行业惯例,智驾方案的成本通常控制在整车价格的 4% 左右。如果要把智驾功能普及到 10 万元以下的车型中,智驾系统的成本需要控制在 4000 元以下。
2024 年,国产激光雷达的价格已经降至千元级别,如速腾聚创 MX 系列激光雷达量产价格约为 1440 元,若再加上其它融合传感器和芯片,总体成本还是偏高。因此,想要在 10 万元以下车型中普及激光雷达多传感器融合方案的智驾系统,还需要继续优化各方面的成本才可实现。
2025 年,主流厂商计划将单颗激光雷达价格控制在 1000 元以内,通过技术的不断提升,激光雷达的成本还会进一步降低,届时向 10 万元以下车型普及将成为可能,目前预计最快能在 2028 年后实现。
因此,短期内车企们想要做到 " 智驾平权 ",在中低端车型中目前主要还是依赖纯视觉方案实现。
03
" 智驾平权 " 意义何在?
其实从各大车企公布的智驾使用情况便能见微知著,智能驾驶发展不仅仅是车企们的选择,同时也是车主们的选择。
目前,搭载高阶智驾系统的车型价格门槛依然较高,只有部分人能体验到智能驾驶所带来的便利性和革新性。不能普及的智驾,在大家看来就只是车企们的技术自嗨。
2025 年,以比亚迪为首的各大车企喊出了 " 智驾平权 " 的口号,把智能驾驶技术下放到价格门槛更低的车型上,使其不只是少数人的乐趣,而是真正能惠及到所有交通参与者的技术革新,对车主们来说自然是个好消息。
因此,无论是纯视觉智驾方案的体验优化,还是激光雷达多融合方案的成本优化而实现智驾普及,也都只有当智驾体验足够完善,人人都愿意去用,并且人人都能用得起的时候," 智驾平权 " 才能实现它真正的意义。
2025 年,由比亚迪打响的智驾普及第一枪,让整个行业为之振奋,也将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智能驾驶的发展,使其进入普及的快速通道,无论是从行业还是个人的角度出发,这都是一个极大利好。但在浪潮狂欢之后,汽车人或许更需冷静沉淀,思考如何把智驾成本真正打下来的同时,将安全做好,让广大消费者用上又好又便宜的智驾。而消费者购车,也不必被浪潮裹挟,没有智驾的车不代表不好,有智驾的车也不是一定好。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My 车轱辘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