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高合启示录,新势力的悬崖在哪?,欢迎阅读。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文 | 节点 AUTO,作者 | 天玑
最近,高合汽车因为停工停产的消息登上了热搜,大部分人在此之前都不知道这个品牌,有些人的第一反应是 " 高合是谁?"。
作为造车的新势力之一,高合曾经与蔚来、小鹏和威马并称 " 四小龙 ",车型售价最高达到了 80 万元。高合的创始人丁磊,曾是乐视超级汽车全球副董事长、执行董事,在乐视陷入债务危机之后,丁磊创业做了高合汽车。
高合汽车最新的回应是 " 正全力采取各种纾困举措 ",它能否挺过这一关还是个疑问。但从这件事上,我们已经可以吸取一些宝贵的经验。
定位和差异化竞争力,二者缺一不可
在高合登上热搜的同时,比亚迪也上热搜了,它把电动汽车的价格拉低到了 7 开头,同时让 " 电比油低 " 成为了行业这几天焦点词。两家车企的产品定位有很大区别,但在市场策略上,高合和比亚迪是一对相反的案例,可以说明一些关键问题。
首先,任何一款车型在做定位时,都要考虑对应人群的需求在哪里,才能对症下药。秦 PLUS 和驱逐舰 05 作为紧凑型轿车,对应的消费人群对价格敏感。因此,比亚迪在去年 2 月推出秦 PLUS 冠军版,把售价拉到了 9.98 万元,此后销量有明显地上涨。
高合的定位是豪华市场。2020 年 9 月,高合的首款车型 HiPhi X 上市,起售价 68 万元,最高售价 80 万元,是当时自主品牌中售价最高的车型。在 HiPhi X 之后,高合还推出了 HiPhi Z,售价区间在 51 万 -80 万元。
这两款车型的市场空间都不大。据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提供的数据显示,2023 年前 10 个月,40 万以上的销量只占大盘的 3.3%,另有第三方数据显示,50 万以上的超豪华汽车只占大盘的 1.34%。
其次,梳理出定位后,要让车型拥有与定位相对应的是产品竞争力,其中包括技术、体验和营销等等,这能体现出产品的差异化。
在这方面,比亚迪的策略是用新能源技术来对标燃油车,突出经济性。当比亚迪官宣两款荣耀版上市后,许多网友都表示 " 这个价格还要啥自行车 "。
两款荣耀版在三电上都没有减配,秦 PLUS 还增加了三个新配置,分别是白釉青外观配色、智能语音连续通话和全系标配智能上下电。
对车企来说,产品竞争力都要和定价形成有效联动,秦 PLUS 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而高合在这方面存在短板。
高合在售的三款车,其核心竞争力不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也就是三电,而是可编程大灯、炫酷的设计。这两点对汽车来说固然重要,但过度强调,或者只有这两点,就属于舍本逐末了。
高合在 2023 年推出了 HiPhi Y,它肩负着让高合实现销量爆发的希望,但 HiPhi Y 的表现并不好,原因也是定位和产品竞争力没形成有效联动。如果说,高合在 80 万元以上的市场还可以用酷炫的设计做卖点,在 30 万 -40 万元市场就需要更务实了。当小鹏 G9、蔚来 ES6 凭借智驾、换电服务打出差异化的时候,Hiphi Y 却没有拿出新的东西。
销量无法打开,让高合的收入和成本都受到了影响,现金流自然就紧张了。
" 灵魂 " 要掌握在自己手里
做高端品牌不容易,需要有时间底蕴或者技术优势做支撑。保时捷、法拉利、宾利等品牌,在这两点上都有优势,所以消费者接受它们的定价。对于高合来说,这两点就是它的灵魂。
其中,时间底蕴就像物理定律一样,是一道无法在短期内逾越的门槛。因此,通过新技术塑造品牌调性,来得更实在一些,而从三款在售车型来看,高合的技术撑不起品牌定位。
现阶段,新能源汽车最核心的技术是三电,现在还能保持正常交付的新势力,都选择了自研三电,高合则选择了联合研发。自研和联合研发是两条路,本身没有优劣之分,但当涉及核心领網域时,最好的策略还是选择自研。
制约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续航,三电系统与续航表现有直接关联。特斯拉是目前唯一一个全栈自研三电(电池、电驱和电控)的新势力。它自研的 "CTC 技术 +4680 电池 " 组合,能让车辆续航里程增加 14%,还能降低车身重量、提高车辆性能。
以电机为例,小米汽车有三款自研电机,其中 V6 和 V6s 分别适用于 400V 和 800V 电压平台,会率先装配在量产车型上。在小米超级电机的加持下,全新的 SU7 双电机版峰值功率达到 495kW,零百加速时间只要 2.78 秒。第三款电机 V8s,拥有号称业界最高的转速,每分钟高达 27200 转。
相比之下,高合既没有自研电机、电芯。在补能方面,高合也没有全網域 800V 和自建大功率充电桩。
在智能驾驶上,新势力基本都选择了自研算法,蔚小理、AITO 问界都具备高速和城区的高阶辅助驾驶能力。高合虽然在宣传中强调了智驾功能,但都是一些基础功能,如 AEB、ACC 等,而高速领航、城区智驾等处于缺席状态。再来举个降维打击的例子,最高售价不到 25 万元的星纪元 ES,也支持高速领航辅助驾驶。
炫酷的设计虽然可以当卖点,但没法充当一款车的 " 灵魂 "。尤其是当高合进入 30 万元左右的市场后,竞品不仅在三电和智能驾驶上有优势,价格也更低,设计带来的优势,已经没法说服消费者。
这在销量上体现得很清楚。在 2021 年和 2022 年,高合汽车的年销量分别为 4237 辆、4349 辆。2023 年,走量的 HiPhiY 上市,高合汽车的年销量有所回升,但也只有 8681 辆。
融资的规模和节奏都重要
" 造车是吞金巨兽 " 已经是公认的事实,李斌觉得要 200 亿元,何小鹏觉得 200 亿元根本不够,小米宣称要投入 100 亿美元。因此,新势力都依赖融资。一旦融资出现了问题,很有可能导致企业休克。
高合汽车曾在 2021 年和 2022 年获得过两笔融资,总额为 8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57 亿元),这样的融资规模和高合产品定位并不匹配。蔚来是新势力中产品售价与高合汽车接近的品牌,它在上市前拿到了约 22 亿美元的融资。
对于新势力来说,融资是一切开支的来源,如果融资规模不够多,打仗就缺粮草。近两年,蔚来每年的研发投入都超过百亿元,比高合拿到的融资总和还要多。鉴于高合的铲平定位更高,可见它拿到的融资规模是远远不够的。
高合汽车并非不知道融资的重要性,高合方面接触过多地政府,还有沙特的投资者,但缺乏实质性进展,导致融资节奏出了问题。
2022 年拿到融资后,高合的母公司华人运通还在一年后拿到了沙特投资部的投资,金额为 56 亿美元(约合 400 亿元人民币),这是新势力获得的规模最大的一笔融资。但是,由于双方存在分歧,目前这笔融资还未到账。
对创业公司来说,融资的规模和节奏都很重要,高合在融资规模上虽然并未比头部新势力落后太多,但战线拉得过长,加上自身销量不佳,导致对资金的需求日益迫切。
在新势力造车浪潮中,曾多次出现过因为融资不顺导致企业走到悬崖边的案例。李斌曾经成为 "2019 年最惨的人 ",原因就包括融资不顺。在 2019 年第二季度,蔚来亏损近 33 亿元,现金流仅剩 15 亿元,李斌四处寻找融资和地方政府支持,但屡屡碰壁。
现在的主流新势力中,除了哪吒,其他都已上市,融资渠道通畅。如果高合的融资规模足够多、融资节奏没出问题,也许不会有这次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