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为什么敢于硬气回应?“专利狂魔”比亚迪可不是那么简单!,欢迎阅读。
" 比亚迪作为全球第一家推出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品的企业,在插混技术上有二十多年的积累和迭代,不像有些同行想的那么简单 !"
就像是 2007 年王传福说 " 要成为中国第一的汽车生产企业 " 一样,比亚迪向来不打无准备的仗,更不吹没把握的牛。
而事实也证明,比亚迪在回应长城举报公告中的那一句 " 不像有些同行想的那么简单 !",并非空话。
其实,长城纠结的关键点就是,为什么比亚迪用常压油箱,也能通过整车蒸发污染物排放审核。
要解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明白,为什么插混车型会存在蒸发物不达标的问题?
对于插混车型来说,要让燃油蒸发物排放排放合规,关键难点是解决碳罐击穿的隐患。相比起普通燃油车,插混车型(包括增程车型)的发动机启用频率更低, ( 不通过主控系统干预的情况下 ) 碳罐脱附的机会也更低,因此碳罐击穿的概率增大。
一旦碳罐被击穿,燃油蒸发物无法被有效吸附,就会导致排放到大气中的碳氢化合物超标。
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有两种:
其一是从油箱侧入手,将燃油蒸发物尽量堵在油箱之内,尽量不让燃油蒸发物进入碳罐。具体的技术手段可以采用阀门密封的高压油箱,也可以采用蒸汽液化循环的常压油箱。
其二则是从軟體(燃油蒸发物控制系统)入手。通过传感器监控与电磁阀等电控元件,对碳罐的吸附——脱附流程进行智能化控制。即使用户很少使用发动机,主控芯片也会对油箱压力与碳罐进行全程监控,在碳罐饱和之前自动发出指令对碳罐进行脱附,从而不会发生碳罐击穿的情况,也就确保燃油蒸发物全程满足排放法规的要求。(该控制系统軟體可适配高压油箱及常压油箱)
很明显,高压油箱是目前市场上的主流技术,但是作为 " 成本狂魔 " 以及 " 专利狂魔 " 的比亚迪,那肯定是全都要。
比亚迪申请的以下三项专利就可以解答长城的疑问。
其一,是 2021 年 3 月申请的专利,名为 " 油气管理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15139780A)。实质上就是前文提到的 " 蒸汽液化循环的常压油箱 "。
其二,是 2014 年 3 月申请的专利,名为 " 混合动力车辆的蒸发排放控制方法、装置及混合动力车辆 "(公开号 CN 104929818 A)。其三,是 2020 年 6 月申请的专利,名为 " 用于混合动力车辆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混合动力车辆 "(公开号 CN113815599A )。
这两项专利的底层逻辑相似,都是通过軟體、传感器来智能化控制对碳罐的吸附——脱附流程进行智能化控制,只是 2014 年专利的参数相对简单,主要计算时间以及 CH 含量,而 2020 年的专利通过更为精密的数学模型的搭建,实现了更精准的控制,同时也大大简化了流程。
这也正是目前比亚迪 DM-i 技术的优势所在。在经历了长时间纯电模式行驶,每 6 天左右,蒸发物控制系统就会短时启动发动机,快速完成汽油蒸汽自由脱附,并顺带发电,而用户在这个过程中几乎是无感的。这一点,其实比亚迪在相关车型的车主手册里面,就有过明确的解释。
那为什么这项技术明明可以兼容高压油箱和常压油箱,却优先选用了常压油箱?这个问题就不用解释了。没有常压油箱,又何来 9.98 万的冠军版呢?
讨论到这,可能又有人会问,为什么某媒体拆解了秦 PLUS DM-i 的油箱,却没有发现任何新专利技术相关的硬體?
这个更好理解,上述专利的核心是电气层面的控制系统,而油箱只是一个被控制系统调用的角色。说白了,它是一个普通的油箱完全没问题,只要油箱能在系统需要它启动的时候正常启动,完成它的脱附任务就行了。
有的人可能还会杠说,比亚迪拥有这些技术就意味着它一定能通过排放法规吗?
不能说一定,但基本上是大概率的。因为要想排放达标,无非就是纯电行驶中发动机启动频率的问题,提升启动频率油蒸汽挥发自然就少了。对于技术可以轻松解决的问题,比亚迪完全没必要冒着高额的召回风险剑走偏锋。
正如文章开头所说 " 在插混技术上有二十多年的积累和迭代,不像有些同行想的那么简单 ",比亚迪作为中国市场乃至全球市场插电混动技术的引领者,这二十多年的自主研发功力,要是可以轻易地被长城三百字声明击破,那长城在新能源市场其实也不至于此。
- END -
梁非凡
所有的人类
都可以凭借自己的力量变成光。
2023.05.28
[ 长城 " 捅刀子 " 翻车了?比亚迪强硬回怼:检测报告无效! ]
[ 削减百万产能又被冻结千万资产,长安福特竟沦落至此 ]
[ 20 年休戚与共,宝马深耕新能源能力体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