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科技经验:为什么我们应该感谢国产车卖高价?,欢迎阅读。
「国产车越来越贵,把消费者当韭菜!」
「国产车太贵,不如买合资车!」
「国产车凭什么卖得这么贵?」
新能源汽车行业崛起后,此类声音此起彼伏,不少人抨击国内新能源汽车价格过高 ……
以上论调在各大媒体平台发酵,无数网友为此展开讨论,可国产车真的不应该卖高价吗?
讨论一款产品该不该卖到高价,我们不能只把视线放到品牌上,也应该关注配置。
在 BBA 统治汽车市场的年代,其实他们的产品就是靠超高的配置卖上高价。
早在 90 年代,奔驰旗下的高端车型就已经配备 AEB、车道保持等技术,而在同等級的豪华车中 CD 播放器、电调座椅等「高科技」配置更是数见不鲜。
只不过风水轮流转,如今对比中外车企的车型,的确国产车的配置要高很多。
在 20 万元左右的价位,国产车有比亚迪汉、海豹、小鹏 G6、哪吒 S 等 B/B+ 级车可选。单纯对比设计的话,国产车型有着更大的整车尺寸,而过去一向弱势的外观设计也在海内外知名设计师的操刀下变得精雕细琢,不说「经典流传」也是经得起推敲。
车身结构方面,比亚迪的 CTB 技术、小鹏的扶摇架构等,都在普及一体化压铸,以增强车身整体强度、降低生产成本,从而让利消费者。智能化配置方面,20 万元价位的国产车标配毫米波雷达 + 超声波雷达 + 多颗摄像头,部分车型甚至有激光雷达,支持高阶辅助驾驶。
再说智能座舱,国产车普遍用上了超大屏、多屏设计,零重力座椅、座椅通风 / 加热、远程控制、定制多扬声器、高通旗舰车及芯片等配置与功能。近几年合资车也开始逐渐有性价比,但目前同价位配置依然很难与国产车相比。
性价比是国产车刻在骨子里的传承,哪怕到了豪车领網域,依然秉承着远超合资车、进口车的性价比。更高价位的产品,如比亚迪仰望 U8/U9、广汽埃安昊铂 SSR 等,等百万级豪车,更是直接将配置堆满。
现在国内车企的宣传语,可是一个比一个「炸裂」。理想 L9 号称「500 万以内最好的 SUV」,问界 M9 则号称「1000 万以内最好的 SUV」,从「XX 天花板」到「XXX 元以内最好的 XXX」,有人认为是「自吹自擂」,我却认为这是国产车品质提升从而让他们越来越自信。
新能源时代的到来,是中国车企的轉捩點,拥有完备工业基础的中国,成为了电动汽车发展的最好土壤。哪怕是全球巨头特斯拉,也是依靠上海工厂才避免了破产倒闭的命运。
自主品牌车企心中本就憋着一口气,遇到了属于自己的机遇,自然全力争取。海外老牌车企舒适区待的时间太长,转型较为困难。适应了长期高利润模式,很难甘心降价与国内车企竞争,给了自主品牌冲击高端的机会。
2023 年国内汽车市场自主品牌份额已达 52%,其中 12 月份额达到了 58.2%,距离突破六成只有一步之遥。国内不少网友常说「真有能力就去挣外国人的钱」,汽车行业这句话还真的实现了,2023 年中国超越日德,成为全球汽车出口第一大国。
中国汽车逐渐得到全球消费者认可,一方面帮助国内车企树立了品牌自信,并将中国的工业实力向海外传播;另一方面国内车企的品牌与产品输出,能够带动技术输出,让国内车企从行业跟随者逐渐成长为行业领导者、标准制定者。
丰田使用比亚迪技术、大众与小鹏反向合资,便是最好的证明,中国电动车技术不在落后于传统老牌车企。因种种原因电动车研发进度缓慢的传统车企,甚至需要通过与自主品牌反向合资,获取先进技术,以快速布局电动车行业。
对于每一个普通国人,国产车的崛起也显而易见。
第一,国产车企提供了更多工作岗位和更好的待遇。各大车企不断建设新工厂、招募工人,并且不断提升待遇,如比亚迪年初曝光的 2024 年薪资计划,部分部门底薪最高上涨 1.43 倍。
第二,可以用更低的价格买到配置更高的产品。同级别国产豪车价格普遍低于合资、进口车,而且在国产车的冲击下,BBA 纷纷降价促销,近期唐山地区宝马 X1 价格已经下降到 17.99 万元起。德国 3.99 万欧元(约合人民币 31 万元)的大众 ID.3,国内起售价仅 12.59 万元,几乎是把豪车当做中端车型卖。
可以说无论是想买国产豪车,还是打算买合资豪车,都享受到了国产豪车崛起的好处。
过去中国汽车产业落后海外老牌车企,不得不采用「市场换技术」的方案,与外国车企合资。今天国产车崛起,从低端到高端均良性发展,一方面确实是抓住了新能源汽车时代的机遇,另一方面也是过去种下的因,今日结出了果。
2015 年前后,国产车尚未崛起之时,不少人曾表示哪怕合资车停止发展十年,中国车企技术实力也追不上。就连工信部制定目标时,也认为 2035 年国内市场新能源汽车份额才能达到 50%,而我们真正实现这个目标的时间,可能比预测提前十年。
汽车及其生态链工业是全球最大产业,日德两国更是以汽车工业为经济支柱。汽车工业将会是未来中国 GDP 增长的重要依仗,相关部门也在全力支持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所幸国内虽然出现了一些骗补车企,但整体表现依然远超预期。
从干翻轩逸、雷凌、卡罗拉等低端车,到与雷克萨、BBA 竞争,再到对标奔驰大 G、保时捷 718 等车型,国产车从低端迈向高端。
未来国产车能够走到哪一步,现在谁都不敢打包票,但市场份额增长、消费口碑逆转足以说明,国产车崛起已成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