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造车1000天后:雷军开了150辆车学习,称SU7会有点贵但“有理由的贵”,欢迎阅读。
小米汽车的售价,可能与外界期待的完全不同。
" 关于定价,我们还没有最终决定。不过,小米 SU7 确实有点贵,但请相信,我们做的是‘有理由的贵’,在体验上定会超过大家预期。"12 月 26 日,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在个人微博发布了 " 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答网友问 ",针对将在 28 日举行的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相关的问题,做出了回应。其中,关于网友 " 小米 SU7 大约啥时上市,定价多少钱 ?" 的问题,该公司给出了上述的答复。
这一回应使得小米汽车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小米汽车,不能再 " 交个朋友 " 了?
最近,小米汽车第一款产品 SU7 近期已经以各种方式展示了其外观。而根据工信部所公布的小米汽车 SU7 的申报图,该车共有 SU7、SU7 Pro、SU7 Max 三款车型。此外,小米 SU7 配备了车顶激光雷达、大尺寸五辐式轮毂、黄色涂装制动卡钳以及电动升降式尾翼等。不少网友认为,小米 SU7 造型看起来像保时捷 Taycan。另据此前的工信部的企业申报信息,小米 SU7 车身尺寸为长宽高为 4997mm/1963mm/1440mm,轴距为 3000mm。在智能驾驶方面,将提供带激光雷达和不带激光雷达两种方案。
在动力和续航方面,SU7 将会提供宁德时代三元锂电池和弗迪电池磷酸铁锂两种电池选择。其中,三元锂电池版本提供双电机配置,电机的峰值功率为 220KW/275KW;磷酸铁锂版本只会配备单电机,电机峰值功率 220kW。该车将由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生产。
而外界预期该车售价可能在 18 万元左右起步,甚至进入到更低的 15 万元区间——这个价格会比同级别的产品低 2-4 万元。以 " 价格杀手 " 的姿态进入汽车行业,这也是小米此前在手机上成功的方式。但 " 有点贵 " 但 " 有理由的贵 " 的表态意味着,在汽车上,小米似乎放弃了性价比的路线。
此前,小米曾提出了 " 生态造车 " 的概念,而这次该公司在价格上的 " 有理由的贵 " 可能与此相关。但如果 SU7 的价格在行业中没有竞争力,这对于该车的销售也会产生较大的冲击。毕竟以华为此前的号召力,在问界上定价失败也只是带来了惨败,而后通过降价更新,才最终实现了市场的反转。
当然,对于这个 " 有点贵 " 可能也只是小米的策略,在前期提升外界的价格预期,而最终给出一个具有竞争力的价格,会使得消费者在心理上接受度更高。
01
" 开了 150 辆车学习造车 "
除此之外,小米汽车还就第一款产品的一些非技术类信息进行了公布。据介绍,小米的第一辆车 SU7 的名字来源是 "Speed Ultra " 的简写。小米汽车说 " 高性能是小米的基因 ",在造车理念上学习了 " 特斯拉不造慢车 " 的说法。小米公司透露,SU7 的中文名可能叫 " 苏七 ",因为这就像叫一个朋友名字一样比较亲切。
而对于小米 SU7 定位是什么,以及为什么会做一辆轿车 ? 小米公司的回应是,因为第一辆车代表了小米的造车理念——科技 X 生态,做先进的移动智能空间。所以,小米 SU7 定位 "C 级高性能生态科技轿车 "。而在产品上,小米称 SU7" 没有准确的对标车辆 "。但是在驾驶性等机械素质上,则希望能媲美保时捷 Taycan Turbo 媲美;在智能化上,希望能对标 Tesla Model S,同时还有最领先的科技和最丰富的生态。
在生产上,该公司称目前小米 SU7 正在试产爬坡阶段,正式上市还需要几个月时间。
除了小米汽车,雷军也写了一个题目为 "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 的千字小作文,就 2021 年宣布造车以来的心路历程对外进行了披露。
宣布造车之后自己在心态上重新归零,重新成为一个 " 小学生 ",从头学习一个极为复杂的行业,从头去面对一条漫漫的百年征程。其做的第一步是招人,雷军称在小米宣布那一天晚上," 汽车圈的很多群都沸腾了。" 而后从慕尼黑到东京,从深圳到北京,很多汽车人都激动得彻夜难眠。于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小米收到了数万份简历。
" 千字小作文 " 部分截图
而对从外行中跨界造车,雷军称 " 造车还得爱车、懂车,如果不懂,就不可能做出一辆好车。"于是,雷军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一定要开满 100 辆车,认真学习每一辆车的优点、学习它们出色的长板。其在小作文中透露,目前其已经开了超过 150 辆车。
有意思的是,雷军还就小米造车中出现的泄密事件进行了回应。其表示,小米一直非常低调务实按计划执行,打算到正式发布那一天再分享进展和成果。" 非常遗憾的是中间总有各种泄密或者传言,这真的不是我们的本意。" 雷军说。
今年年初,小米某下游供应商因泄露小米汽车设计稿而受到处罚。而最近又发生了小米汽车媒体拍摄泄漏一事,这两家涉事媒体被要求各赔偿 300 万元。很多网友调侃到,小米汽车还没有发布就净赚了 600 万元,更有甚者认为,这对擅长于营销的小米来说,不过是一次 " 自导自演 " 罢了。
频繁的泄密事件背后,是小米的自带流量属性所决定,这对于企业发展来说也是双刃剑。
雷军认为,在造车上有两个标杆企业,一个保时捷,一个是特斯拉。他认为,汽车的前一百年,作为出行载具,保时捷就是其中典范;新世纪以来,特斯拉率先开智能电动先河,让汽车成为了可移动的计算终端。而当下,汽车工业全新使命,就是打造 " 移动智能空间 "。这就是小米造车的出发点。
不过,至于小米汽车能否成功,还取决于其产品本身的竞争力,毕竟新势力提出的概念很多:这几年就有 " 汽车机器人 "" 第二起居室 " 等等,但最终来看,能够达到划时代意义而推动产业变革的其实只有特斯拉。
02
" 怕卖不好,也怕卖得太好 "
近期雷军也多次接受采访为小米汽车造势,就在半个月前的 12 月 17 日,其在央视《面对面》节目中,首次公开地谈到了小米造车。雷军表示,小米造车的话,有很多天然的优势,原因在于当下智能电动汽车的本质就是汽车工业跟消费电子工业的大融合。
在提到小米造车的优势时,雷军还举了一个例子。其表示,曾一个车企董事长告诉他,智能电动汽车本质就是一个大号手机装上四个轮子。虽然这个比喻不太准确,但也说明了汽车工业跟消费电子工业正在高度融合之中。相比于其他从房地产、家电和航空这些跨界造车者,小米这样从手机到汽车跨界者的未来更具想象空间。
同时,雷军指出,虽然小米进入从手机进入汽车行业有挑战,但总体来说难度可控,这似乎是在试图给外界对小米造车的质疑喂下定心丸。雷军表示,对造车一事,其有足够的敬畏之心,在三年前觉得造车是挺难的事。但在做过用户调研后发现,用户觉得提到小米汽车就是科技、生态。
根据此次调研结果,雷军为小米汽车定了 " 守正出奇 " 和 " 十倍投入 " 两个原则。所谓 " 守正 ",是指充分尊重汽车行业的规律,确保能把第一辆车做好,并在这个大前提下创新 " 出奇 ",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十倍投入 " 则是从精力到真金白银全方位的投入。
雷军称,一般车企做一辆车,大概会投入三四百人和十亿、二十亿的研发经费。而小米汽车的第一辆车,就投入了 3,400 名工程师,整个研发投入超过了 100 亿元,相当于是用了 10 倍以上的投入去造车。" 反正我是抱着志在必得的方式来做的。" 雷军说道。在这样的高投入下,小米会交出怎样的第一份答卷呢?
而对于这款车的预期,雷军在访谈中也凡尔赛了一把。" 我肯定有预期,但汽车的确很复杂,我特别担心一上来不火,大家都不买,这个你肯定很担心;更担心的是如果大家都来买,这一等要等一两年,肯定会被骂惨了,其实是各种很焦虑的情绪。" 雷军说道。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