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造車1000天後:雷軍開了150輛車學習,稱SU7會有點貴但“有理由的貴”,歡迎閱讀。
小米汽車的售價,可能與外界期待的完全不同。
" 關于定價,我們還沒有最終決定。不過,小米 SU7 确實有點貴,但請相信,我們做的是‘有理由的貴’,在體驗上定會超過大家預期。"12 月 26 日,小米集團董事長雷軍在個人微博發布了 " 小米汽車技術發布會答網友問 ",針對将在 28 日舉行的小米汽車技術發布會相關的問題,做出了回應。其中,關于網友 " 小米 SU7 大約啥時上市,定價多少錢 ?" 的問題,該公司給出了上述的答復。
這一回應使得小米汽車被推到了風口浪尖上。小米汽車,不能再 " 交個朋友 " 了?
最近,小米汽車第一款產品 SU7 近期已經以各種方式展示了其外觀。而根據工信部所公布的小米汽車 SU7 的申報圖,該車共有 SU7、SU7 Pro、SU7 Max 三款車型。此外,小米 SU7 配備了車頂激光雷達、大尺寸五輻式輪毂、黃色塗裝制動卡鉗以及電動升降式尾翼等。不少網友認為,小米 SU7 造型看起來像保時捷 Taycan。另據此前的工信部的企業申報信息,小米 SU7 車身尺寸為長寬高為 4997mm/1963mm/1440mm,軸距為 3000mm。在智能駕駛方面,将提供帶激光雷達和不帶激光雷達兩種方案。
在動力和續航方面,SU7 将會提供寧德時代三元锂電池和弗迪電池磷酸鐵锂兩種電池選擇。其中,三元锂電池版本提供雙電機配置,電機的峰值功率為 220KW/275KW;磷酸鐵锂版本只會配備單電機,電機峰值功率 220kW。該車将由北京汽車集團越野車有限公司生產。
而外界預期該車售價可能在 18 萬元左右起步,甚至進入到更低的 15 萬元區間——這個價格會比同級别的產品低 2-4 萬元。以 " 價格殺手 " 的姿态進入汽車行業,這也是小米此前在手機上成功的方式。但 " 有點貴 " 但 " 有理由的貴 " 的表态意味着,在汽車上,小米似乎放棄了性價比的路線。
此前,小米曾提出了 " 生态造車 " 的概念,而這次該公司在價格上的 " 有理由的貴 " 可能與此相關。但如果 SU7 的價格在行業中沒有競争力,這對于該車的銷售也會產生較大的衝擊。畢竟以華為此前的号召力,在問界上定價失敗也只是帶來了慘敗,而後通過降價更新,才最終實現了市場的反轉。
當然,對于這個 " 有點貴 " 可能也只是小米的策略,在前期提升外界的價格預期,而最終給出一個具有競争力的價格,會使得消費者在心理上接受度更高。
01
" 開了 150 輛車學習造車 "
除此之外,小米汽車還就第一款產品的一些非技術類信息進行了公布。據介紹,小米的第一輛車 SU7 的名字來源是 "Speed Ultra " 的簡寫。小米汽車說 " 高性能是小米的基因 ",在造車理念上學習了 " 特斯拉不造慢車 " 的說法。小米公司透露,SU7 的中文名可能叫 " 蘇七 ",因為這就像叫一個朋友名字一樣比較親切。
而對于小米 SU7 定位是什麼,以及為什麼會做一輛轎車 ? 小米公司的回應是,因為第一輛車代表了小米的造車理念——科技 X 生态,做先進的移動智能空間。所以,小米 SU7 定位 "C 級高性能生态科技轎車 "。而在產品上,小米稱 SU7" 沒有準确的對标車輛 "。但是在駕駛性等機械素質上,則希望能媲美保時捷 Taycan Turbo 媲美;在智能化上,希望能對标 Tesla Model S,同時還有最領先的科技和最豐富的生态。
在生產上,該公司稱目前小米 SU7 正在試產爬坡階段,正式上市還需要幾個月時間。
除了小米汽車,雷軍也寫了一個題目為 "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 的千字小作文,就 2021 年宣布造車以來的心路歷程對外進行了披露。
宣布造車之後自己在心态上重新歸零,重新成為一個 " 小學生 ",從頭學習一個極為復雜的行業,從頭去面對一條漫漫的百年征程。其做的第一步是招人,雷軍稱在小米宣布那一天晚上," 汽車圈的很多群都沸騰了。" 而後從慕尼黑到東京,從深圳到北京,很多汽車人都激動得徹夜難眠。于是在很短的時間内,小米收到了數萬份簡歷。
" 千字小作文 " 部分截圖
而對從外行中跨界造車,雷軍稱 " 造車還得愛車、懂車,如果不懂,就不可能做出一輛好車。"于是,雷軍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标,一定要開滿 100 輛車,認真學習每一輛車的優點、學習它們出色的長板。其在小作文中透露,目前其已經開了超過 150 輛車。
有意思的是,雷軍還就小米造車中出現的洩密事件進行了回應。其表示,小米一直非常低調務實按計劃執行,打算到正式發布那一天再分享進展和成果。" 非常遺憾的是中間總有各種洩密或者傳言,這真的不是我們的本意。" 雷軍說。
今年年初,小米某下遊供應商因洩露小米汽車設計稿而受到處罰。而最近又發生了小米汽車媒體拍攝洩漏一事,這兩家涉事媒體被要求各賠償 300 萬元。很多網友調侃到,小米汽車還沒有發布就淨賺了 600 萬元,更有甚者認為,這對擅長于營銷的小米來說,不過是一次 " 自導自演 " 罷了。
頻繁的洩密事件背後,是小米的自帶流量屬性所決定,這對于企業發展來說也是雙刃劍。
雷軍認為,在造車上有兩個标杆企業,一個保時捷,一個是特斯拉。他認為,汽車的前一百年,作為出行載具,保時捷就是其中典範;新世紀以來,特斯拉率先開智能電動先河,讓汽車成為了可移動的計算終端。而當下,汽車工業全新使命,就是打造 " 移動智能空間 "。這就是小米造車的出發點。
不過,至于小米汽車能否成功,還取決于其產品本身的競争力,畢竟新勢力提出的概念很多:這幾年就有 " 汽車機器人 "" 第二起居室 " 等等,但最終來看,能夠達到劃時代意義而推動產業變革的其實只有特斯拉。
02
" 怕賣不好,也怕賣得太好 "
近期雷軍也多次接受采訪為小米汽車造勢,就在半個月前的 12 月 17 日,其在央視《面對面》節目中,首次公開地談到了小米造車。雷軍表示,小米造車的話,有很多天然的優勢,原因在于當下智能電動汽車的本質就是汽車工業跟消費電子工業的大融合。
在提到小米造車的優勢時,雷軍還舉了一個例子。其表示,曾一個車企董事長告訴他,智能電動汽車本質就是一個大号手機裝上四個輪子。雖然這個比喻不太準确,但也說明了汽車工業跟消費電子工業正在高度融合之中。相比于其他從房地產、家電和航空這些跨界造車者,小米這樣從手機到汽車跨界者的未來更具想象空間。
同時,雷軍指出,雖然小米進入從手機進入汽車行業有挑戰,但總體來說難度可控,這似乎是在試圖給外界對小米造車的質疑喂下定心丸。雷軍表示,對造車一事,其有足夠的敬畏之心,在三年前覺得造車是挺難的事。但在做過用戶調研後發現,用戶覺得提到小米汽車就是科技、生态。
根據此次調研結果,雷軍為小米汽車定了 " 守正出奇 " 和 " 十倍投入 " 兩個原則。所謂 " 守正 ",是指充分尊重汽車行業的規律,确保能把第一輛車做好,并在這個大前提下創新 " 出奇 ",形成差異化競争優勢。" 十倍投入 " 則是從精力到真金白銀全方位的投入。
雷軍稱,一般車企做一輛車,大概會投入三四百人和十億、二十億的研發經費。而小米汽車的第一輛車,就投入了 3,400 名工程師,整個研發投入超過了 100 億元,相當于是用了 10 倍以上的投入去造車。" 反正我是抱着志在必得的方式來做的。" 雷軍說道。在這樣的高投入下,小米會交出怎樣的第一份答卷呢?
而對于這款車的預期,雷軍在訪談中也凡爾賽了一把。" 我肯定有預期,但汽車的确很復雜,我特别擔心一上來不火,大家都不買,這個你肯定很擔心;更擔心的是如果大家都來買,這一等要等一兩年,肯定會被罵慘了,其實是各種很焦慮的情緒。" 雷軍說道。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