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美股收盘:科技股遭到抛售 纳指收跌超1% 特斯拉重挫逾6%,欢迎阅读。
财联社 6 月 27 日讯(编辑 牛占林)美东时间周一,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跌,受俄罗斯政治局势和美联储鹰派政策预期影响,投资者对高风险资产持谨慎态度,此前狂飙的科技股继续遭到抛售。
分析师指出,经济数据显示全球经济正在降温,而央行政策则可能使经济陷入衰退。几家海外央行上周纷纷提高了利率,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也在议会说,该央行打击通胀的行动尚未结束。
上周,以科技股为主的纳斯达克综合指数结束了连续八周的涨势。BMO 家族理财室首席投资官 Carol Schleif 表示:" 考虑到俄罗斯方面的不确定性,交易员们今天很难弄清楚他们应该要进攻还是防守。在科技股大涨之后,投资者选择获利了结。"
根据芝商所的 Fedwatch 工具,市场预计今年年底前美联储至少还会有两次加息,交易商预计 7 月应该会有一次加息,并预计美联储将在 2023 年底前维持利率不变。
前美林交易员 Tom Essaye 指出,俄罗斯的问题可能不会对市场产生什么影响。" 展望未来,这显然会给世界注入更多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但只要大宗商品价格不飙升,市场将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俄罗斯的动荡。"
市场动态
截至收盘,道指跌 12.72 点,跌幅为 0.04%,报 33714.71 点;纳指跌 156.74 点,跌幅为 1.16%,报 13335.78 点;标普 500 指数跌 19.51 点,跌幅为 0.45%,报 4328.82 点。
标普 500 指数的 11 个板块涨跌各异,电信服务板块收跌 1.88% 表现最差,可选消费板块跌 1.25%,信息技术 / 科技板块跌 1.03%,原材料和能源板块则至多收涨 1.71%,房地产板块涨 2.21%。
美股行业 ETF 涨跌分化明显,能源业 ETF 涨 1.77%,区網域银行 ETF 涨 1.31%,银行业 ETF 涨 1.03%,公用事业 ETF 涨 0.98%;而可选消费 ETF 跌 1.28%,网络股指数跌 1.18%,生物科技指数跌 1.11%,科技行业 ETF、全球科技股 ETF 以及医疗业 ETF 亦跌逾 0.5%。
热门股表现
大型科技股表现疲软,特斯拉跌超 6%,创 1 月 31 日以来单日最大跌幅,该公司相继遭到高盛、大摩下调目标价;英伟达、谷歌、Meta 跌超 3%,亚马逊、奈飞、微软跌超 1%,苹果小幅下跌。
能源股集体上涨,西方石油涨超 2%,埃克森美孚、雪佛龙、康菲石油、斯伦贝谢涨超 1%。
热门中概股多数上涨,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涨 0.18%。小鹏汽车涨超 2%,理想汽车、爱奇艺涨超 1%,满帮、阿里巴巴、哔哩哔哩、唯品会、京东、百度小幅上涨。微博跌近 1%,网易、腾讯音乐、拼多多、蔚来、富途控股小幅下跌。
公司消息
【减重药测出安全隐患 辉瑞股价因中止一款 GLP-1 口服药研发下挫】
辉瑞在周一发布公告称,对于均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两款小分子口服 GLP-1 激动剂,将中止 lotiglipron 的研发,后续将全力推进 danuglipron。令市场感到担忧的是,辉瑞提前中止 lotiglipron 试验的原因是受试者服药后出现了肝酶升高——肝脏受损的信号。辉瑞也强调,这些患者并没有出现与肝脏相关的症状,也无需进行治疗。周一收盘,辉瑞股价下跌约 3.7%。
【老牌车企成功牵手 EV 初创公司 Lucid 两者竟都有沙特资本的身影】
周一美版 " 造车新势力 "Lucid 与英国知名老牌豪车制造商阿斯顿马丁双双在各自官网宣布,两家公司建立了长期的战略技术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行业领先的超豪华高性能电动汽车。新闻稿称,Lucid 将提供独家的电动动力总成技术和电池系统技术,为未来的阿斯顿马丁电池电动汽车提供动力。在 Lucid 的帮助下,阿斯顿马丁的目标是在 2025 年推出公司首款纯电车型。Lucid 盘中一度涨超 14%,但最终收涨 1.5%。
【Meta 推出 VR 订阅服务 每月收费 7.99 美元】
Meta Platforms 推出名为 META QUEST+ 的新的虚拟现实 ( VR ) 订阅服务,该服务价格为每月 7.99 美元或每年 59.99 美元。订阅服务标志着 Meta 从其 Reality Labs 部门产生经常性收入的最新努力,该部门正在开发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
【本田宣布将在日本国内上调 6 款车型售价 涨幅最高达 5%】
日本汽车厂商本田近日宣布,将在日本国内上调 6 款车型的价格,这是本田今年第二次涨价。此外,日产、三菱等多家日本车企也都在近期相继提价。今年 4 月,日产汽车上调了 5 款车型的价格,涨幅最高达到 10% 左右。三菱汽车今年 2 月对两款车型涨价,涨幅最高达 6%。除此以外,马自达、斯巴鲁等车企此前也相继上调了部分车型的价格。日本车企提价,主要原因是日元贬值叠加原材料价格和物流成本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