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美股收盤:科技股遭到抛售 納指收跌超1% 特斯拉重挫逾6%,歡迎閱讀。
财聯社 6 月 27 日訊(編輯 牛占林)美東時間周一,美股三大指數集體收跌,受俄羅斯政治局勢和美聯儲鷹派政策預期影響,投資者對高風險資產持謹慎态度,此前狂飙的科技股繼續遭到抛售。
分析師指出,經濟數據顯示全球經濟正在降溫,而央行政策則可能使經濟陷入衰退。幾家海外央行上周紛紛提高了利率,美聯儲主席鮑威爾也在議會說,該央行打擊通脹的行動尚未結束。
上周,以科技股為主的納斯達克綜合指數結束了連續八周的漲勢。BMO 家族理财室首席投資官 Carol Schleif 表示:" 考慮到俄羅斯方面的不确定性,交易員們今天很難弄清楚他們應該要進攻還是防守。在科技股大漲之後,投資者選擇獲利了結。"
根據芝商所的 Fedwatch 工具,市場預計今年年底前美聯儲至少還會有兩次加息,交易商預計 7 月應該會有一次加息,并預計美聯儲将在 2023 年底前維持利率不變。
前美林交易員 Tom Essaye 指出,俄羅斯的問題可能不會對市場產生什麼影響。" 展望未來,這顯然會給世界注入更多地緣政治的不确定性,但只要大宗商品價格不飙升,市場将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俄羅斯的動蕩。"
市場動态
截至收盤,道指跌 12.72 點,跌幅為 0.04%,報 33714.71 點;納指跌 156.74 點,跌幅為 1.16%,報 13335.78 點;标普 500 指數跌 19.51 點,跌幅為 0.45%,報 4328.82 點。
标普 500 指數的 11 個板塊漲跌各異,電信服務板塊收跌 1.88% 表現最差,可選消費板塊跌 1.25%,信息技術 / 科技板塊跌 1.03%,原材料和能源板塊則至多收漲 1.71%,房地產板塊漲 2.21%。
美股行業 ETF 漲跌分化明顯,能源業 ETF 漲 1.77%,區網域銀行 ETF 漲 1.31%,銀行業 ETF 漲 1.03%,公用事業 ETF 漲 0.98%;而可選消費 ETF 跌 1.28%,網絡股指數跌 1.18%,生物科技指數跌 1.11%,科技行業 ETF、全球科技股 ETF 以及醫療業 ETF 亦跌逾 0.5%。
熱門股表現
大型科技股表現疲軟,特斯拉跌超 6%,創 1 月 31 日以來單日最大跌幅,該公司相繼遭到高盛、大摩下調目标價;英偉達、谷歌、Meta 跌超 3%,亞馬遜、奈飛、微軟跌超 1%,蘋果小幅下跌。
能源股集體上漲,西方石油漲超 2%,埃克森美孚、雪佛龍、康菲石油、斯倫貝謝漲超 1%。
熱門中概股多數上漲,納斯達克中國金龍指數漲 0.18%。小鵬汽車漲超 2%,理想汽車、愛奇藝漲超 1%,滿幫、阿裡巴巴、哔哩哔哩、唯品會、京東、百度小幅上漲。微博跌近 1%,網易、騰訊音樂、拼多多、蔚來、富途控股小幅下跌。
公司消息
【減重藥測出安全隐患 輝瑞股價因中止一款 GLP-1 口服藥研發下挫】
輝瑞在周一發布公告稱,對于均進入臨床試驗階段的兩款小分子口服 GLP-1 激動劑,将中止 lotiglipron 的研發,後續将全力推進 danuglipron。令市場感到擔憂的是,輝瑞提前中止 lotiglipron 試驗的原因是受試者服藥後出現了肝酶升高——肝髒受損的信号。輝瑞也強調,這些患者并沒有出現與肝髒相關的症狀,也無需進行治療。周一收盤,輝瑞股價下跌約 3.7%。
【老牌車企成功牽手 EV 初創公司 Lucid 兩者竟都有沙特資本的身影】
周一美版 " 造車新勢力 "Lucid 與英國知名老牌豪車制造商阿斯頓馬丁雙雙在各自官網宣布,兩家公司建立了長期的戰略技術合作夥伴關系,共同打造行業領先的超豪華高性能電動汽車。新聞稿稱,Lucid 将提供獨家的電動動力總成技術和電池系統技術,為未來的阿斯頓馬丁電池電動汽車提供動力。在 Lucid 的幫助下,阿斯頓馬丁的目标是在 2025 年推出公司首款純電車型。Lucid 盤中一度漲超 14%,但最終收漲 1.5%。
【Meta 推出 VR 訂閱服務 每月收費 7.99 美元】
Meta Platforms 推出名為 META QUEST+ 的新的虛拟現實 ( VR ) 訂閱服務,該服務價格為每月 7.99 美元或每年 59.99 美元。訂閱服務标志着 Meta 從其 Reality Labs 部門產生經常性收入的最新努力,該部門正在開發虛拟現實和增強現實技術。
【本田宣布将在日本國内上調 6 款車型售價 漲幅最高達 5%】
日本汽車廠商本田近日宣布,将在日本國内上調 6 款車型的價格,這是本田今年第二次漲價。此外,日產、三菱等多家日本車企也都在近期相繼提價。今年 4 月,日產汽車上調了 5 款車型的價格,漲幅最高達到 10% 左右。三菱汽車今年 2 月對兩款車型漲價,漲幅最高達 6%。除此以外,馬自達、斯巴魯等車企此前也相繼上調了部分車型的價格。日本車企提價,主要原因是日元貶值疊加原材料價格和物流成本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