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科技经验:除了AI,百度还有什么?,欢迎阅读。
文 | 才哥
编 | 饶言
在浩如烟海的互联网信息中,已经鲜少有人提及 "BAT(百度、阿里、腾讯)",早年的互联网世界里,充斥着这三家头部企业的精彩传奇。
如今,互联网江湖王者更迭,当初的三巨头组合已失去了意义,曾经排名最前的百度也早已掉队,淹没在新一轮互联网激烈搏杀的滚滚洪流之中。
最近十年,在互联网大厂的新 " 故事会 " 里,百度参与得少,存在感也极低,不过,在面对席卷而来的人工智能浪潮时,憋了很久的百度有些坐不住了。
早在 2013 年,百度便高调宣布开始研发无人驾驶汽车,并于 2015 年推出无人驾驶汽车。但这个令外界非常期待的项目,至今仍没有激起太大的浪花。
之后,百度开始将积累多年的人工智能技术平台全面对外开放,并宣称全心投入 AI 研发。百度也成为国内 AI 大模型研发的较早参与者,被许多人视为 AI 领網域的一位 " 种子选手 "。
对百度而言,如果在 AI 领網域取得突破,就有可能重获往日荣光。
尤其是随着 ChatGPT 在 2022 年末的横空出世,之后,以 ChatGPT 为代表的大模型不断进化,国产大模型也在一片澎湃的激情中冲上浪尖,并引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 " 百模大战 "。
不过,终究还是因为缺乏现象级产品而少了原本应有的光彩。此时,百度的 " 文心一言 " 无疑被寄予更高的期望。
或许正是因为期待太高,百度 2023 年初紧急推出 " 文心一言 " 时,并没有让外界感到眼前一亮。到目前为止," 文心一言 " 已进化至 4.0 版本。
尽管百度声称 " 文心 4.0 版本综合水平与 GPT 相比毫不逊色 ",但外界对此一直存疑。就连李彦宏自己此前也承认," 文心一言 " 也许永远也追不上 ChatGPT。
2024 年春节刚过,鏖战一年的 " 百模大战 " 还在摸索前行,两个海外 AI 巨头又扔出了两枚 AI" 炸弹 "。
谷歌推出的新一代多模态大模型 Gemini 1.5 Pro,将性能提升到了百万级别,完全秒杀 OpenAI 的 GPT-4 Turbo;OpenAI 发布首个文生视频模型 Sora ,立即成为全球科技圈追捧的热点。
从 ChatGPT 到 Sora 这一年多时间里,AI 界的战火已从大模型相互竞逐的战场上,蔓延到了各个细分应用之中,目前来看,百度的 AI 研发节奏已经滞后。
除了 AI 研发慢了一步,百度其它业务也缺少创新,更像一个热点的追随者。
短剧现在很火,最近百度表示要推出短剧;这两年直播电商搅动整个电商市场,百度今年也表示要加大电商布局。
前几年视频火了,并成为互联网新一轮的风口,百度也自 2020 年下半年开始向视频化转型;早些年今日头条图文内容做得风生水起,百度也开始做内容,改变内容的分发模式,并推出百家号。
看到风口就去追,看到热点就去跟,好不容易在 AI 研发上率先行动,但还是 " 起个大早,赶个晚集 "。
现在的百度,已从一个开拓者,沦为了跟随者。
-01-
AI 业务初见成效但还需投入
2 月 28 日,百度(BIDU.US)发布了 2023 年四季度及全年的业绩公告,财报显示,百度 2023 年实现营收 1345.98 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 8.83%;实现归母净利润 203.15 亿元,同比增长 168.75%;非公认会计准则下,归母净利润为 287.47 亿元,同比增长 39.01%。
具体来看,百度的核心业务收入 1035 亿元,同比增 8%。其中,在线营销收入为 751 亿元,同比增长 8%,非在线营销收入为人民币 284 亿元,同比增长 9%。而爱奇艺(IQ.US)全年实现收入 319 亿元,同比增长 10%。
从业务类型看,百度的在线营销收入来源于移动广告、搜索广告、信息流等业务,是公司的业绩支撑,全年表现稳健;非在线营销收入增长和智能云业务有很大的关系。
令人意外的是,这份 " 双增 " 的业绩不仅没能拉升百度的股价,反而令股价大跌。财报发布翌日,百度开盘即下跌超 6%,截至 2 月 29 日收盘,百度下跌 6.61%。
图 : 百度股价走势 来源:老虎证券 听筒 Tech 截图
财报显示,2023 年四季度,百度实现营收 349.51 亿元,同比增长 5.67%;实现归母净利润 25.99 亿元,同比下滑 47.53%;非公认会计准则下,归母净利润为 77.55 亿元,同比增长 44.39%。
可以看出,四季度的营收拖了全年收入的后腿,不过,在公认会计准则下的盈利表现还不错。
对于外界最为关心的 AI 业务情况,财报披露,百度飞桨平台已凝聚 1070 万开发者,并已服务 23.5 万家企事业部門,开发者已在飞桨平台上创建了 86 万个模型。
" 文心一言 " 是基于飞桨平台创建的大语言模型,目前三星、荣耀、汽车之家等企业均就文心大模型和百度达成了合作。
从数据看,百度智能云四季度总营收 84 亿元,其中大模型为云业务带来约 6.6 亿元增量收入。
不过,百度 2023 年四季度的研发费用为 63 亿元,同比增加 11%,全年的研发费用同比增长 4% 至 242 亿元,主要用于支持生成式 AI 研发投入的伺服器的折旧开支及伺服器机架费增加。
据李彦宏透露,百度近期已经开始从 " 文心一言 " 中获得增量收入,2024 年相信这一增量收入将增加到数十亿元,而收入主要来自广告和人工智能云业务。
对于更早开始布局的智能驾驶业务,百度仍在投入,从公告看,百度的自动叫车服务萝卜快跑在 2023 年第四季度提供 83.9 万次乘车服务,同比增长 49%。
截至 2024 年 1 月 2 日,萝卜快跑在开放道路提供的累计单量超过 500 万。2023 年第四季度,百度的无人驾驶订单占武汉整体订单组合的比例达到 45%,高于 2023 年第三季度的 40%。
从官网信息看,百度的自动叫车服务萝卜快跑仅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武汉、成都、长沙等部分城市开放运营,该项业务目前对百度整体影响不大。
早在 2021 年的财报会上,李彦宏谈到自动驾驶业务时说过,自动驾驶在未来 10 年甚至 20 年都不会真正成熟,需要持续投入。
-02-
百度大模型成色有限
百度对 AI 的热情有目共睹,早在 2013 年就开始布局,但给外界的整体感觉是进展偏慢,并因此错过了成为 AI 先驱的最佳时机。
当初因为看好百度 AI 业务,陆奇 2017 年初加盟百度,但一年后便离开,令外界诧异。就在那个时候,OpenAI 研发小组低调地发布了 GPT-1 的初始模型。
也许从那时开始,百度便注定了慢一拍的最终结局。
李彦宏曾说过,进入 AI 时代的标志,是产生很多的 AI 原生应用,而不是很多大模型。他甚至认为国内大模型太多了,而 AI 原生应用却非常少,国外则正好相反," 仅有几十个基础大模型,AI 原生应用已经上千。"
李彦宏的看法无疑是正确的,也是超前的," 文心一言 " 最初也想成为那个能诞生 " 杀手级应用 " 的底座,只是,最终没能实现这个宏大愿望。
而 OpenAI 又赶在了前面,凭借其用户创建的超 300 万个 GPTs 构建了初步的 Agent 生态,率先完成从模型提供商向平台的转变。
对于百度没有做到先驱的原因,外界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技术水平欠缺;有人认为是战略决策不到位;也有人怀疑,百度前几年是不是真的 ALL IN 大模型了,或者在研发过程中产生了犹疑。
也有熟悉百度的业内人士对听筒 Tech(ID:tingtongtech)表示,百度重视技术,但对产品经理重视不够,一向缺少顶级的产品经理,所以很难实现在做好大模型技术底座的基础上,推出细分行业的 AI" 杀手级应用 "。
产品思维的欠缺,或许也是百度长期以来产品体验整体不够好的原因之一。
" 文心一言 " 在文生图方面曾被人调侃,也闹过一些笑话,但经过迭代后,在跨模态理解和生成能力方面有较大进步,不仅能识别文本中的情感倾向和情感表达,并生成具有情感色彩的绘图,也有了更丰富的知识库,对用户问题的回答也更准确了。
但总体来看," 文心一言 " 在逻辑能力上仍有明显不足。有业内分析人士直言:" 百度大模型成色不足,应用生态落后于人。"
实际上,在国内大语言模型的同类产品中,一直号称国内领先的 " 文心一言 " 并没有排到第一。在苹果 App Store 的效率类軟體排行中,目前大语言模型类的对话 App 中,排名第一的是豆包,第二是文心一言,第三是讯飞星火,其后分别是通义千问、天工、Kimi。
在 " 文心一言 " 发布 4.0 版本后的半年里,阿里和智谱等公司也都陆续推出了能力更强的更新版本。
不过,一向注重商业化的百度已开始了 " 文心一言 " 的商业变现,去年 11 月,百度开始面向 C 端收费,百度文库等应用也都基于 C 端进行了重构。
据了解,目前国内市场上的主流 AI 大模型中,只有 " 文心一言 " 已经明确了与广告相结合的商业化路径。
虎嗅最近的报道中提到," 文心一言 " 已经对广告主发布了报价,售卖形式仍包括传统的 App 广告,具体到广告如何与 AI 进行深度绑定,目前仍在探讨中。
来源:" 文心一言 " 官方微博 听筒 Tech 截图
对 " 文心一言 " 来说,大量发展付费用户有利也有弊。一方面,大量付费用户的高频使用可以产生海量用户数据,对大模型的自我学习非常有利,也可能弥补之前的不足。
比如 ChatGPT 就是因为有全球数十亿用户不断提供的免费训练数据,才得以不断更新迭代,变得越来越精准。
另一方面,在产品不够成熟的时候就收费,可能不利于获取更加宝贵的用户使用数据,而且也可能导致 " 文心一言 " 与国外竞争对手之间的差距变大。
有业内人士曾从基础知识、信息搜集能力、总结归纳能力、创作能力四个方面对包括 ChatGPT 4、通义千问、文心一言、豆包、百川等十几个大模型进行评测,结果显示,文心一言不如 ChatGPT 4,在全部测评模型中也只是中上水平。
评测结果当然也有局限性,不代表产品真正实力,但 " 文心一言 " 的不足是客观存在的。
另外," 文心一言 " 目前主要应用文本方面,用来写文章和报告,或用于文生图等,而只是 AIGC 的第一阶段,全球大模型第一梯队的机构在这一阶段上的实力差距并不大。
到第二阶段才拉开差距,比如图生文和文生视频,比如 OpenAI 前不久发布的 Sora,就是首个文生视频模型。
-03-
风口与热点的跟随者
最近几年,互联网江湖硝烟弥漫,竞争激烈,也有很多后者来涌入,业态与模式推陈出新,新产品也不断涌现,但百度更像一个保守的老者,除了最受关注的 AI 业务外,其它业务明显缺少新意。
前不久,百度移动生态完成了新一轮组织架构调整,百度文库业务部更新为 BU(事业部),百度副总裁赵世奇从华为回归,以及内容生态平台总经理宋健于年前提出离职,相关业务汇报改为向百度 APP 总经理李小婉。
这也意味着,百度信息分发平台总经理、" 文心一言 "APP 负责人李小婉进一步扩权,扩权后她将接手百度内容生态平台部分业务。
结合李彦宏新一年 OKR 可看出,百度希望借助 AI 拉动移动生态增长,核心手段之一便是变革内容生态,重点是推出短剧。
在此之前,百度也有过两次内容转型,第一次是做信息流,第二次是做视频,但都不是提前布局,而是被动跟随。
前些年,今日头条做图文内容做得风生水起,百度也开始做内容,改变内容的分发模式,并推出百家号,甚至与今日头条展开了 " 百头大战 "。
后来几年,视频火了,并成为互联网新一轮的风口,百度自 2020 年下半年开始向视频化转型。
当年百度投资 MCN 机构牧云文化,并斥资 36 亿美元并购 YY 中国,一系列大手笔运作拉开了视频化转型的序幕,但那个时候,视频已在其它平台上发展得如火如荼,百度布局视频为时已晚。
如今短剧火了,百度又要做短剧。据了解,在百度内部,短剧已被提升到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百度管理层今年要求短剧的 DAU 和用户时长都要达标。
与此同时,李彦宏还将电商排到了更前列的位置,要求其实现跨越式发展。
日前有媒体报道,在李彦宏和移动生态负责人何俊杰的内部 OKR 中," 利润 " 成为移动生态和智能云的重要目标,7 个关键成果中有 5 个都存在利润考核,包括内容、云计算、大健康、个人云、小度。
看得出,百度开始向 AI 要效益了,希望 AI 尽快在各项业务落地,想要各项业务赶快赚到钱。
在降本增效成为互联网发展主题的当下,百度这样做无可厚非,只是看起来少了创新,也缺少亮点,不再是一个开创者,更像一个有了风口就去追,看到热点就去跟的跟随者。
但无论是内容,还是电商,李彦宏接下来的仗显然不好打。
仅从内容来看,自 2023 年短剧站上风口以来,各大视频平台纷纷加注短剧赛道,尤其抖音、快手、B 站等平台已经抢先占据了用户心智,更不用说拥有巨大流量池的微信短视频加码。百度在这些平台面前,显然不具备优势。
百度在 AI 电商方面的压力更是不言而喻,阿里年前便明确了 2024 年重推 AI 电商的战略,相比之下,在电商领網域并无积淀的百度显然没有优势。
这都使得百度在 AI 变现的战略上处于被动地位,在 AI 研发上率先行动的百度,提前布局,但依然没有改变 " 起个大早,赶个晚集 " 的结局。
或许正是基于对百度 AI 变现的未来不抱乐观态度,在财报发布后,投资机构纷纷调低了百度港股的目标价。
高盛便在报告中指出,尽管百度 2023 年第四季业绩符预期,不过公司管理层对今年展望好坏参半,决定将百度港股的目标价降至 167 元,维持 " 买入 " 评级。
除高盛外,其他知名机构如汇丰、麦格理、大和、建银国际等,也都调低了百度港股的目标价。
(题图来源于听筒 Tech 拍摄。)
参考资料:
1、《李彦宏找到 " 救命药 "》,来源:《虎嗅 APP》;
2、《独家丨百度 2024 年 OKR:李彦宏要赶两个晚集》,来源:《光子星球》;
3、《AI 大模型洞察系列之一:百度文心一言,繁花未开冬已至》,来源:《新经济 IPO》。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