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廣汽集團上海車展AI戰略解碼:從技術布局到場景重構的出行革命,歡迎閲讀。
在 2025 上海車展的智能化浪潮中,廣汽集團以 " 星靈 AI 全景圖 " 為核心,攜四大全球首發新車構建起 " 天、人、家、車 " 的立體出行生态。這場以 AI 為引擎的戰略發布,不僅展現了傳統車企在智能化轉型中的技術厚度,更折射出廣汽對 " 智能汽車本質 " 的深度思考——當行業沉迷于算力競賽與硬體堆砌時,廣汽選擇将 AI 技術轉化為可感知的場景價值,讓汽車從冰冷的交通工具進化為連接生活的 " 智能移動之家 "。
技術架構的底層革新:從分布式到服務化的範式跨越
廣汽星靈 AI 全景圖的底層支撐,是國内首個服務化電子架構 " 量子架構 " 與 ADiGO GSD 智能駕駛系統的深度協同。量子架構通過中央智慧大腦與區網域控制器的分布式布局,實現 81.8% 零部件的可更新能力,硬體冗餘度較行業主流方案提升 30%,卻将成本控制在 15 萬級車型可承載的範圍,為 L3 級智駕功能的持續迭代預留了技術接口。這種 " 硬體預埋 + 軟體定義 " 的模式,與新勢力品牌的激進算力堆砌形成差異——廣汽更注重技術落地的性價比,例如在傳祺向往 S9 上,量子架構支撐的華為乾崑智駕系統,以 12.99 萬元起售價實現了 20 萬級市場的技術下沉。
ADiGO GSD 系統則完成了從 " 規則驅動 " 到 " 端到端 AI 驅動 " 的跨越。依托 756 萬公裏實車路測數據,系統可識别 2595 個城市的復雜路況,在潮汐車道切換、異形路口通行等場景的處理效率較傳統方案提升 40%。與小鵬 " 重感知輕地圖 "、華為 " 高精地圖依賴 " 的技術路徑不同,廣汽采用 " 雲端地圖預加載 + 本地實時感知 " 的混合方案,既實現了全國 20 多個城市熱門停車場的 " 漫遊泊車 " 功能,又降低了對高精地圖的依賴,在政策尚未完全開放的區網域仍能保持穩定表現。
此次全球首發的四款新車,成為廣汽場景化 AI 戰略的最佳注腳。旗艦 SUV 傳祺向往 S9 以 2.93 米軸距打造 " 陸地遊艇 " 級空間,聯合華為乾崑、寧德時代構建 " 家庭安全座艙 " —— 75% 高強度鋼車身搭配 1500 兆帕熱成型鋼門檻梁,铠甲電池 3.0 通過針刺不起火測試,同時鴻蒙座艙支持 "120 秒一語三指令 " 方言互動,将家庭出行的舒适性與安全性推向新高度。
昊鉑獵裝概念車 EARTH 則展現了廣汽對 "AI 美學 " 的理解,可變形激光雷達模組如 " 機械眼 " 般随場景自動調節,在泊車時旋轉拓寬視野,高速行駛時收合降低風阻,将功能性與設計感融為一體。這種 " 場景響應式設計 " 區别于新勢力的螢幕堆砌,更強調物理互動與數字體驗的融合。
面向出行服務市場的埃安 L4 Robotaxi,搭載 10 顆激光雷達與 2000TOPS 算力平台,實現 360° 無死角感知,夜間行人識别準确率達 95%,計劃 2026 年在北上廣深開啓示範運營,标志着廣汽從 " 造車 " 向 " 構建出行生态 " 的戰略延伸。而領程皮卡普萬聚焦商用場景,智能貨箱系統可自動識别貨物重量并規劃裝載方案,配合 48 伏低壓電網架構降低 15% 能耗,将 AI 技術轉化為實實在在的運營效率提升。
廣汽的 AI 布局暗含對行業趨勢的三重判斷:其一是技術普惠化,當華為 HI、小鵬 XNGP 在 20 萬級市場厮殺時,廣汽通過量子架構的成本控制能力,将高端智駕與鴻蒙座艙帶入 15 萬級市場,傳祺向往 S9 比同配置問界 M8 低 8.82 萬元,推動 " 科技平權 " 從口号變為現實;其二是場景家庭化,區别于理想 " 移動的家 " 的空間定義,廣汽更注重 " 出行場景與家庭生活的無縫銜接 ",例如傳祺向往 S9 的座椅聯動調節、昊鉑 HL 的六座智能空間,均以家庭需求為核心重構互動邏輯;其三是生态開放化,星靈 AI 全景圖并非封閉系統," 天 " 對應車路協同接入城市智慧交通," 家 " 實現與華為、小米等智能家居的跨平台互聯,通過廣汽魔術方塊場景共創平台,用户可自定義 " 通勤模式 "" 親子模式 " 等專屬場景,構建 " 車企 + 用户 + 第三方 " 的共創生态。
廣汽的 AI 戰略優勢清晰:53 年造車經驗積累的供應鏈管控能力,使量子架構硬體成本較新勢力低 20%;與華為、滴滴等頭部企業的深度合作,構建了 " 技術 + 生态 " 的雙重護城河。但挑戰同樣存在:在 L4 級自動駕駛落地進程中,需突破法規适配、數據安全與用户信任的多重關卡;高端品牌昊鉑的市場認知仍需突破 " 廣汽性價比 " 标籤,在蔚來、極氪等新勢力占據的 30 萬級市場打開缺口。
當汽車產業進入 " 後電動化 " 時代,廣汽的破局之道在于将 AI 技術從 " 參數競賽 " 回歸 " 用户價值 " ——不是比拼算力芯片的數量,而是關注用户在通勤、家庭、社交等場景中的真實需求。這種 " 場景驅動 " 的智能化路徑,或許正是傳統車企在新競争格局中建立差異化優勢的關鍵。從上海車展的星靈 AI 全景圖到四大新車的場景化落地,廣汽正在書寫屬于 " 造車國家隊 " 的智能化轉型答卷:讓技術服務于生活,讓智能融入場景,讓汽車成為連接 " 天、人、家、車 " 的移動樞紐。這一戰略的深遠意義,或許将在未來 3-5 年的行業分化中逐步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