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市場份額不到1%,為什麼韓國現代還要押注中國市場?,歡迎閲讀。
文 | 電廠,作者 | 翟芳雪,編輯 | 高宇雷
尋找一家韓系汽車品牌的 4S 店,在北京已經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
12 月中下旬,位于北京市朝陽區的一家悦達起亞 4S 店,盡管高德地圖顯示 " 營業中 ",但大門緊鎖,從玻璃窗外能看見店裏空空如也,地面積灰很重,顯然已經倒閉多時。
電廠致電其它正在營業的門店得知,目前整個北京只剩下 3 家還在營業的起亞銷售門店,均位于三環外,其中兩家在北京的遠郊房山區和順義區。
悦達起亞官方公布,其月銷量已經連續 6 個月突破 2 萬輛。之所以門庭冷落,是因為大部分的車銷往國外。據乘聯會數據,悦達起亞的出口量是國内銷量的兩倍多。
同為韓系合資車企的北京現代,2024 年出口量突破 5 萬輛,增長了 400%,約占 1-11 月總銷量的三分之一。
兜兜轉轉二十餘年,最愛韓系車還是海外市場,但現代集團對中國市場仍抱有雄心。
12 月 11 日,北汽發布公告稱,北京現代雙方股東共同向北京現代注資 10.95 億美元,約合人民币 79.53 億元。現代集團旗下的起亞也曾表示,要用資金戰消耗競争對手,赢回中國市場。
中國消費者不買賬,靠出口回温
韓系車在華的銷量主要來自現代和起亞兩個品牌,二者曾在中國十分風光。
1999 年,起亞和江蘇悦達集團成立合資公司悦達起亞;2002 年,現代和北汽共同出資成立北京現代,中韓雙方各出資 50%。
在中國汽車市場發展之初,憑借合資品牌的光環和比其他合資車型便宜幾萬元的性價比,現代和起亞赢得中國消費者的青睐。伊蘭特、索納塔上市後,成為眾多城市出租車的首選車型。
2016 年,韓系車在華達到巅峰,北京現代的銷量達到了 114 萬輛,悦達起亞的年銷量也達 65 萬輛,全年韓系汽車銷量近 180 萬輛,占整個現代集團年銷量的 36%。
但此後,由于中國汽車市場發展迅猛,在性價比的賽道上,國產車彎道超車;在品牌力上,德國和日本的合資車将走低端路線的韓系車遠遠甩在身後。現代集團并未及時将更有品牌調性的高端車型引入中國,引發了銷量崩盤。
2016 年韓系車在華的市場占比還是 7.35%,去年已經下滑到 1.5%。據乘聯會數據,10 月份韓系車的市場占有率更是跌到 0.07%。
然而在一片頹勢之下,起亞的在華銷量正在觸底反彈。
悦達起亞官方數據顯示,今年 11 月,悦達起亞銷量達 24,310 輛,同比增長 33.4%,連續 6 個月銷量突破 2 萬輛;1 至 11 月,累計銷量 224,201 輛,同比增長 51.9%,銷量增幅位居所有車企前列。
但銷量猛漲和中國消費者關系不大。
電廠獲悉,盡管銷量漲勢可人,但起亞在北京的銷售門店只有 3 家,均位于三環外,其中兩家在北京的遠郊。離市中心最近的是在北四環内的北投購物公園店,店面不大,堪堪擠下三輛展車,分别是燃油 SUV 獅鉑拓界、中大型 MPV 嘉華和純電 SUV 起亞 EV5。
銷售人員告訴電廠,店内賣得最好的仍是燃油車型獅鉑拓界。對于起亞 EV5 的購買人群,他表示:" 韓國人買得多,其次就是有留學背景的人。"
中國本土消費者仍對韓系車愛不起來。事實上,如今悦達起亞的銷量,大部分是由出口撐起來的。
乘聯會數據顯示,2024 年前 10 個月悦達起亞國内銷量為 64685 輛,同比下滑 6.0%;出口 136368 輛,月均銷量在萬輛以上,是國内銷量的兩倍多。
" 目前,我們在維持國内基礎銷量的同時,不斷加大出口業務,構建起了以 EV5 為代表的 6 款出口車型產品矩陣,出口至澳大利亞、新西蘭、新加坡、沙特阿拉伯等全球 76 個國家。今年,我們的出口銷量穩居合資第一,從 2018 年底開始至今,已累計出口 30 萬輛整車和 30 萬台發動機,出口銷售額累計突破 36 億美元。" 起亞中國首席運營官楊洪海介紹。
不僅是悦達起亞,北京現代的出口業務也進展得如火如荼。據北京現代官方披露,2024 年,北京現代出口量突破 5 萬輛,增長了 400%,約占 1-11 月總銷量的三分之一。
北京現代還表示,将繼續拓寬出口渠道,增加出口車型種類和數量,計劃明年出口量提升至 8-10 萬輛。
現代集團為什麼緊盯中國市場?
盡管中國消費者反應平淡,現代集團對中國市場仍充滿野心。
12 月 11 日,北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旗下非全資附屬公司北京汽車投資有限公司,與現代自動車株式會社籤署協定,将共同向合資企業北京現代注資 10.95 億美元,各自注資 5.48 億美元。
北汽集團發文稱,這是今年北京市最大的一筆純資金型外商投資。
" 我今年一季度全球掙了 21 億美金,貼得起中國市場,你本土企業有這些資金實力玩?你先燒死了,我後面再等着進來搶市場也可以。" 楊洪海曾在 2023 年放出豪言。
眾所周知,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政府補貼力度大,充電設施完備。但同樣,中國汽車市場的競争異常激烈,本土新勢力接連倒閉,大型合資車企經銷商紛紛退網,現代為什麼還要咬緊中國市場?
先把目光轉回韓國國内。行業數據顯示,2024 年 1 月至 8 月,韓國主要汽車制造商現代、起亞、韓國通用、KG Mobility 和韓國雷諾共出口汽車 186 萬輛。其中,114 萬輛(占 61.4%)運往北美,較去年同期增長 15.9%。
美國市場位居榜首,出口量達 970,066 輛,較上年同期的 810,753 輛增長 18.7%。這意味着韓國汽車出口到全球的一半以上(52.2%)都銷往了美國。
相比之下,對其他地區的出口則出現下降。對非洲的出口降幅最大,同比下降 44.7%。其他顯著下降的地區包括亞洲(-23.5%)、歐盟(-26.1%)、非歐盟歐洲(-14.4%)、拉丁美洲(-11.6%)等。
市場觀察人士對韓國汽車出口越來越依賴美國市場表示擔憂。一些人擔心,下一屆美國政府可能會針對韓國的巨額貿易順差采取監管措施。
韓國車企必須減輕這種對單一市場的依賴,才能保持穩定發展。在亞洲市場中,中國和泰國都是重點關注對象,而今年現代在中國的投入是泰國的幾十倍。
泰國工業聯合會(FTI)的數據顯示,自 2023 年 6 月以來,截至今年 10 月,泰國汽車市場已連續 17 個月下滑,絲毫沒有止跌的迹象。FTI 将 2024 年泰國汽車產量預期由原定的 170 萬輛再度下調至 150 萬輛。
FTI 副主席素拉蓬将泰國汽車市場的疲軟,歸因于經濟增長緩慢造成家庭收入水平降低、債務高企。也就是説,并不是新車失去了吸引力,而是普通消費者捉襟見肘。
而中國汽車消費市場仍舊漲勢強勁。中汽協預計 2024 全年國内汽車銷量将達到 3100 萬輛規模,其中,新能源汽車有望達到 1300 萬輛。
重視消費市場是一方面,中國營商環境的穩定性正成為逐漸加重的砝碼。
自 12 月初尹錫悦宣布戒嚴令後,韓國國内一系列動蕩事件,已經讓韓國汽車制造商充滿危機感。
" 這是一場真正的黑天鵝事件,沒有人能預見到,不僅影響汽車 OEM 生產(主要是領先的 OEM 現代起亞),還可能擾亂主要零部件流通,例如 LG Energy Solution、SK On 和三星 SDI 的主要電池超級工廠。" 汽車分析師 Daniel Harrison 發表評論。
現代汽車公司的一位發言人指出,該公司 " 正在密切關注事态發展并評估對我們業務的潛在影響 "。韓國汽車制造商協會強調了政治穩定的必要性,并強調了其在維持工業連續性方面的作用。
外媒表示,如果物流網絡因宵禁、檢查站或其他軍事措施而中斷,國際買家和供應夥伴可能會遇到延誤,迫使企業尋找替代來源或将生產轉移到其他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