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蔚來CEO親測電車冬季續航,1000公裏實跑帶動股價突破8美元,歡迎閲讀。
文|王靜儀 撒元明
編輯|陳亮
一塊電池最遠能行駛多遠?
當所有人在懷疑豪華品牌宣傳的電動車最大續航 1000 公裏是否可實現時,當不少車企在質疑懂車帝冬季極端氣温電動車續航表現時,12 月 17 日,蔚來汽車創始人、董事長、CEO 李斌逆向思維,以直播的方式下場測試自家電車的續航。
李斌駕駛一輛搭載 150kWh 電池的蔚來 ET7,從上海出發,歷時 13 小時,使用 97% 電量跑完了 1044 公裏,最終達到福建省境内。
李斌直播實測蔚來 150 度電池
圖源 / 網絡
盡管這場測試的平均時速是 80 多公裏 / 小時,被指可能偏離小客車高速駕駛的實際情況,但不可否認的是,實打實體現了中速情況下 150 度電池包的續航能力。李斌也在直播中稱,後續将測試不同時速下的續航情況,并建議各大車企 CEO 親自測試自家電動車真實續航。
更重要的是,這場馬拉松式直播展現了蔚來電池研發的成果,也讓蔚來美股夜盤股價重新站上 8 美元。12 月 18 日,蔚來宣布一筆價值 22 億美元(約合人民币 156.86 億元)的巨額股權融資,投資方是總部位于阿聯酋阿布扎比的投資機構 CYVN。5 個月前,CYVN 剛完成總計 11 億美元(約合人民币 78.43 億元)的戰略投資,此次繼續擴大投資,預計以每股 7.5 美元的價格認購 2.94 億股新發行股票。
蔚來如何向市場證明自己能力和實力,或許是下一場直播需要展示的。
01 CEO 下場測試,是秀也是誠意
一塊電池最遠能行駛多遠?12 月 17 日,李斌給出的答案是:至少 1044 公裏。
當天一早,李斌駕駛搭載 150 度電池包的蔚來 ET7,從上海出發,駛入高速。
行駛 12.7 小時後,車輛最終到達廈門龍掘東服務站,此時的行駛裏程已經達到 1044 公裏,剩餘電量 3%,預計仍可行駛超過 30 公裏。
全程中,智能駕駛裏程占比 92%,達到 957 公裏,綜合百公裏能耗 13.2 度 / 百公裏,行程平均時速 83.9 公裏。
當天測試外部温度在 -2-12 度之間,車輛載重約 190kg。李斌透露,在此前的内部測試中,150 度電池的表現更好,曾從雲南昆明行駛到廣西北海,一共跑了 1145 公裏,創下了電動車紀錄。
作為在直播過程中,李斌與小鵬汽車 CEO 何小鵬連線,并建議後者也做一個小鵬 X9 車型的續航直播。
據了解,何小鵬此前曾在德國不限速的高速中,駕駛小鵬 G9 行駛,最高時速達到 220km/h。
小鵬 G9
圖源 /IC
小鵬汽車發布的一段駕駛視頻顯示,當他開到時速 200 公裏以後,興奮地喊着 "Oh My God",而身邊的朋友還在旁邊説着 " 加速,加速 "。不過何小鵬也表示,當車速超過 200km/h 後,百公裏平均耗電量提高了一倍,峰值耗電提高數倍,需要開長續航才行。
本次李斌測試的平均時速在 83.9 公裏 / 小時,測試車速徘徊在 80-90km/h 之間。這也引發網友的關注,很多消費者在高速路段的行駛速度不可能是在 80-90km/h 之間,通常是在 100-120km/h 之間。
對此,李斌在直播時回應,接下來還會把速度設定在 80km/h、90km/h、100km/h、110km/h、120km/h 等,分别進行測試。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該測試展現的也僅是其續航能力,在消費者日常駕駛生活中,需要面臨充電補能、爬坡、緊急制動、停車等多項功能的使用,後續測評還有巨大空間。
通常來説,類似李斌本次的測評,不可能有權威檢測機構的實驗室級别的精準度和嚴謹性,但在對接消費者需求方面有天然優勢,會重點聚焦幾個常用場景的技術參數,這正是李斌此次測試的意義所在。
02 放棄電池制造,專注研發
能跑 1000 公裏的是怎樣的電池?
蔚來方面表示,該款電池是全球首款球首款無熱失控軟包 CTP 電池,所采用的電芯為蔚來自主研發,能量密度高達 360Wh/kg,是目前國内可量產動力電池包電量最高、能量密度最高的產品。
這款電池最早在 2021 年底的 NIO DAY 上發布,按照當時的規劃,150 度電池将在 2022 年第四季度開始交付,由于技術難度較高,交付被延後。
目前,150 度電池确定将在 2024 年 4 月份上車,與更多消費者見面。
據了解,蔚來 150kWh 電池屬于半固态電池,能量密度為 360Wh/kg,超過寧德時代麒麟電池。體積與蔚來 100kWh、75kWh 電池的體積一致,依然支持換電。
" 蔚來以後有三種電池包,分别滿足主流大眾市場、入門級和高端市場,不同尺寸可以理解成為電池 5 号、7 号,還有 1 号。" 李斌對财經汽車(ID:caijingqiche)表示。
蔚來汽車将剝離電池制造部門
盡管蔚來的電池剛剛取得了續航 1000 公裏的突破,但近期傳出了部門裁員的不利消息。今年 11 月,蔚來内部開啓裁員,裁撤 10% 的崗位,影響最大的正是電池制造部門。
目前蔚來電池相關主要有兩大團隊:一是電池研發,負責材料、電芯與整包設計等項目;二是電池工業化,負責推進電芯及電池包等項目的大規模量產。受到影響的主要是制造團隊。
為何要選擇停掉電池自制,李斌對财經汽車(ID:caijingqiche)表示," 電池大體上抽成研發、制造,搞研發是有機會提升毛利的,但制造短期三年内提升不了毛利,還要增加很多固定資產的投資。總的來説研發換毛利是高優先級,固定資產換毛利,能推就推。"
今年 11 月,蔚來交付新車 15959 輛,1 月 -11 月共交付 142026 輛。最新财報顯示,蔚來 2023 年前三季度營收約 190.7 億元,環比增長 117.4%,同比增長 46.6%;淨虧損約 45.6 億元,環比下降 24.8%,同比增長 10.8%。
未來,蔚來将更加聚焦在研發業務。正如李斌所説,汽車行業是強產品驅動、強技術驅動、強服務驅動,蔚來去年研發費用是 108 億元,現在每季度是三四十億元,為了保持產品與技術競争力,研發還會繼續往前衝。
責編:趙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