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今年春節檔,到底哪部強?,歡迎閲讀。
這裏是又在大年初一起大早看電影的栗子,為了盡快出春節檔觀影觀後感,每年的大年初一都是我年度最勤奮最早起的一天。今年也幸虧有機會提前看了兩部,不然你們怕是要到半夜才能看到這篇推送了。
照例不測評春節檔盈利釘子户選手《熊出沒》,反正剛需盤,該看的都會去看。其他五部電影,包括《熱辣滾燙》《第二十條》《飛馳人生2》《紅毯先生》和《我們一起搖太陽》。
今天春節檔的整體感受是,沒有想讓人口誅筆伐的爛片,比如23年春節檔的《交換人生》,沒有一早就被罵晦氣不适合春節檔的兩極分化電影,比如22年春節檔的《四海》,大家都輕輕松松、愉愉快快,大過節的,誰也不給辛苦一年想開心一下的觀眾添堵。
但它也缺乏突出的一騎絕塵的種子選手——類似《滿江紅》《球2》《唐探3》那樣在各種預測裏被認為能在票房上拉出一個大身位的,大家都咬得很緊。
從我個人而言,觸到我的不止一部,但能在私人情感上狠狠戳到我的,類似去年刷了三遍、買了無數周邊與設定集的《深海》,今年也無。
平均,也多少有點單調,就是這一年春節檔的現狀。
以下排序以我自己的觀看順序來,劇透會提前聲明。時間緊,配圖就随便了一些。
《飛馳人生2》
2.10上映 院線電影
一句話概括,比起《飛馳人生1》,我更喜歡2。
雖然我幾乎快忘掉《飛馳人生1》的細節,也有點記不得自己當時為什麼會不太喜歡1,但這不影響我确認這個事實,我更喜歡《飛馳2》。
以下含少量劇透,但應該不影響觀看
可能是因為在描述失意、描述【你的時代已經落幕】這件事上,韓寒真的打動了我。
前一個小時的時間裏,沈騰飾演的張弛以傷殘之軀,承受着世人的誤解和事業的大失意,《飛馳1》結尾以生命換來的賽果未被大眾承認,甚至還要背負非議與罵名,若這只是個人境遇也就罷了,更要命的是,屬于那一代車手的時代也已落幕,技術的革新、賽事的商業化體系化運營,都很難再容得下一個曾經的個人英雄。
雖説【歸隐英雄東山再起】是此類類型片永恒的主題,但我仍能被深深打動,是因為韓寒對這一部分的呈現是收斂的、克制的,沈騰也在收着演,這讓故事的前半程顯得有些日常、瑣碎,只是彌漫着一股淡淡的失落與哀愁,刺痛是隐隐的,并不濃墨重彩。
也可能是因為它後一個小時,給出了水準以上的視聽。雖然手法不新鮮,但效果很好,是春節檔這五部裏唯一一部更适合在"特效廳"觀看的電影。
從拉力賽的撞擊測試開始,電影節奏拉起,情緒逐漸攀升,最後半個多小時的比賽過程也是高潮迭起,工業水平肉眼可見。
到最後的那一刹那,哪怕觀眾對結局早有預料,心中的的激動與快感也難以克制地滿溢出來,是視聽與類型叙事共同奏效的結果。
當然,更因為創作者的真心熱愛是藏都藏不住的。賽車之于韓寒,恐怕就是那個the one ,所以《飛馳》裏的人物,專注的熱愛,熱愛得專注,整個電影完全focus在熱愛這件事上,不繞彎子不貪心,筆直而真摯。
但問題也因此而來。專注與筆直,意味着你若對這個議題無感,那也就完全不在射程範圍。如果你像我這樣,永遠喜歡英雄的東山再起,喜歡絕地反擊的熱血故事,喜歡人在自己的時代落幕後仍握緊手中劍拼一個漂亮的退場,那你就是這個電影的閱聽人,反之,它就沒有什麼多餘的手段去吸引對這類故事無感的人。
另外,電影最大程度剝離了現實元素。主角們仿佛沒有家庭、沒有其他的社會關系、沒有其他的興趣愛好,【錢】作為為主角團設定實際困難的要素,也僅僅呈現為賽事所需的困擾,而沒有具體到人物的現實社會需求,他們的所思所想,僅有自己的熱愛。
這樣做的優點正如上述,專注。《飛馳1》好歹還有點父子情,《飛馳2》連這個都拿掉了,被《四海》傷到的韓寒痛定思痛了。
但這樣做的缺點自然是懸浮、童話,不接地氣。另外整個電影幾乎沒有有台詞的女性角色,更沒有任何内容能牽扯到性别議題,你當然可以據此辱罵它純男電影,但仔細想想《熱辣》這樣的女性創作者做出的女性電影遭遇到的審視與批判,《飛馳2》何嘗不是一種主動避險呢?
而普通觀眾最容易感受到的問題,就是前一個小時的節奏問題。既然它是克制的收斂的瑣碎的日常的連沈騰都收着演的,那它自然也有很大風險是拖沓的笑果不夠的有點無聊的。觀感的差異在于個人經歷與偏好,我就還好,我身邊的朋友就覺得無聊。
這一個小時确實笑點平平,導致我那場觀眾最大笑聲是結尾最後2分鍾,剛剛經歷了最高燃、熱血、酣暢淋漓的比賽結果,然後插一個全場爆笑的小尾巴,離場感确實很好。
沈騰的收着演我也挺喜歡。前半程的常态是一張略顯麻木的臉,哪怕是搞笑時也帶着點索然,眼神卻不空,你能輕易識别這個人的底層情緒是【認命,又沒全認】。
範丞丞,emmmm要不就還是多去參加綜藝吧。
目前豆瓣開分8.2
《我們一起搖太陽》
韓延"生命三部曲"裏的最後一部,也是在觀感上最純粹最克制的一部。
先説純粹。當年對《小紅花》的評論裏曾經提過,我很喜歡前半部的浪漫,但從中段開始,主創明顯有些遊移,什麼都舍不得放棄。要麼再童話一點,延續前1/3的風格,輔以隐喻暗示現實;要麼再扎實一點,打開窗子,放進現實的空氣,直面真正的難。
而《搖太陽》恰恰就進步在這裏:它是一部徹頭徹尾的愛情電影,非常專注地講了一個病友間相互扶持的愛情故事。
以下些許劇透但應該不影響觀看
這段情感起于女主受病痛困擾情緒崩潰後的不理智征婚,無奈的辛酸的功利的"我想要你的腎",最終卻确認了對方之于自己的獨一無二,堅定的無畏的昂揚的"我唯獨不要你的腎"。
它看起來或許非常不像愛情,像将就、依靠、生活搭子、抱團取暖。
但它在韓延的鏡頭下又确鑿是愛情。是無數日常打打鬧鬧的點滴逐漸匯集出的真摯情感,是暴風雨中為你撐傘相互攙扶的堅定并肩,是一個眼神便能互相理解的同病相憐。
如果説愛情要真金不怕火煉,二人的情感每天都在生活的烈火裏經歷炙烤,這份情感最後就像被火烤熟的栗子。
有點燙手,但可裹腹,且甜。
再説克制。《搖太陽》這個故事其實是自帶強倫理衝突的,這一點上比韓延前作都要更容易做出淚點做出煽情。
但主創這一次的處理比例調配得當,分寸把握得體,既不避諱現實際遇的難,也不一味煽情催淚。每次衝突更新了情緒到了觀眾快流淚了,下一秒往往啼笑皆非的事兒就來了。我看的那場觀眾在淚目和歡聲笑語裏來回切換,最誇張一次隔壁的小姐姐剛抽完鼻子就噗嗤笑出了聲。
這類題材煽情是最容易的,克制才是最寶貴的。
要説它的問題肯定不是沒有,但整體看是一部均衡的、沒有明顯短板的片子。表演上彭昱暢給了我很大驚喜,説驚喜也不太貼切,我一直知道他表演能力的上限可以很高,但這幾年電影裏的他都很難評,這次真的是從形象到表現都回到了他最好的狀态,沒啥可挑。
李庚希的表現也基本貼服,雖然説與《漫長》相比,《搖太陽》角色顯然在她的舒适區,但她也确實給出了有説服力的表現。
總之如果你有興趣但又有所顧慮,那我只能説它比想象中輕松,且确實是HE,實在不行,情人節去看看呢?
目前豆瓣未開分。
《紅毯先生》
寧浩這部電影的口碑,遭遇了非常強的兩極分化。
我認識的不少影評人、影迷和媒體人都把它選為自己今年春節檔的最佳,而與之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另一些影評人、影迷和社交平台不少評論都在大罵電影傲慢、自以為是、毫無笑點、不知道在講些什麼等等等等……
确實,看完我也陷入深深的思考。從個人趣味角度,我挺喜歡它的,但也難免會問這樣的問題:它适合來春節檔嗎?它是拍給誰看的呢?
百分百肯定的是,拍給業内看,以及部分資深影迷與吃瓜群眾。諸多笑點和梗其實都是行業向專供,dddd。趣味性和諷刺性的前提都是你對這個行業的深入了解,這就擋掉了一大半觀眾。
而這些梗也并不是《永安鎮》最後單元那種戲耍的爆笑級别,而是更黑色更内斂更不温不火,反而就更扎心。看的時候我不止一次腦中彈幕這句話"那你説什麼是真的?什麼才是真的"(關曉彤嘶吼.gif)
這其實就是寧浩這幾年憋着的那股勁兒吧,悶悶的,糟心的,帶點絕望的,無處纾解的。
那按説正常觀眾頂多也就是覺得無聊,大量批判甚至辱罵是為什麼呢?因為寧浩這次選擇創亖所有人,也就是説,無論你代入電影涉及到的任何一方,都很容易有被冒犯的感覺。
全在射程範圍,噴射全世界。
大明星、明星團隊、導演、導演團隊、投資人、宣傳方、平台、up主、普通觀眾、普通百姓、短視頻、電影、電影獎項……從上到下,從裏到外,從行業到個人,從產品到作品,電影中的所有人所有事好像都是這個倒黴行業今天這個局面的受害者和施害者,無人無辜也無人幸免。
更令電影高門檻的是,它還無時無刻不自反,好像每個細節都在邊拍邊内視,然後再給自己兩記耳光。這等于説即使你有非常開放的心态能接受創亖一切的批判,也還要去接受所有對剛剛批判的再批判,能爽才有鬼。
但我也不得不説,正是這種擰巴,消解了居高臨下。這種消解僅靠姿态上的自嘲是不夠的,自嘲已經越來越成為創作者自證與民同樂的手段,而《紅毯先生》全片彌漫的自反,是一種真正的自我懷疑。表面波瀾不驚下,底層情緒卻異常強烈。
不少朋友覺得它更應該在節展電影的維度被評判,我非常同意,但這種錯配,又何嘗不是電影想要表達的呢?
目前豆瓣開分7.0
《熱辣滾燙》
談論《熱辣滾燙》,最應該聊到的是關于這部電影的争議。
以下涉及微弱劇透,但應該不影響觀看。
電影上映前圍繞它那些争議大家都有數,我也很難避免被影響。看之前我也在想,整個電影的根基是不是一種body shaming?以及如果角色因為暗戀男人而減肥,那肯讓人膈應。
但看完我完全釋然,賈玲從頭到尾的呈現太有力太觸到我了,讓我預設的各種批評都顯得有些蒼白。
關于是不是body shaming,我覺得不是。
首先電影已經盡量從頭到尾努力回避"胖"這個字了,電影中所有角色前期對女主的瞧不上,其實與她的體重沒有那麼大的關系,且誰也沒有把這些侮辱説出口,這已經在刻畫現實的基礎上比現實柔和很多了。
同時女主的減重是科學的、毅力超群的、付出巨大努力的,如果一個人因為憋着一股勁想變得更好而努力減重就是body shaming,那這個世界絕大多數的健身運動體系是不是也都涉嫌政治不正确?
關鍵讓我們來盤一下這個邏輯:賈玲她是自己本人作為一個多年減不下肥的人,為電影為角色減掉100斤,而不是為了拍攝這樣一部電影,先增肥再減肥。
這意味着①她自己最知道過高的體重對一個女性意味着什麼,我們看的兩小時她體驗了十幾年,她沒有在羞辱誰,但你也不能讓一個經歷過這一切的人粉飾太平,假裝胖子的世界裏沒有歧視鳥語花香。
②努力到底什麼時候變成錯的了?按這個邏輯,拍一個人努力學習考上清華北大是不是一種學歷歧視?拍一個人努力發家致富是不是一種貧窮歧視?拍一個人努力在比賽中拿冠軍是不是一種成績歧視?拍努力本身是不是一種不努力歧視?其實躺平也很好啊所有人都有自己的位置?那這反過來不又是一種隐性的階級觀宣揚和奮鬥無用論?
對立場諸多揣摩、在價值觀上吹毛求疵,動辄指責政治不正确,是一條無止境的路。
接着又來到第二個問題,女主角想變更好是不是為了男人?我覺得也不是。電影只是誠實面對一個沒有本事、賺不到什麼錢、外形又不佳、看起來窩窩囊囊好欺負的底層女性角色的現實;她可能被親人欺負嫌棄,被戀人閨蜜背叛,有利用價值時才會被親朋好友想起并獻殷勤,很容易把異性的一點點善意當成救命稻草。
與雷佳音角色的情感糾葛只是壓垮她的一環,甚至這一環裏你也很難講她愛的是那個人,還是那個人為自己熱愛認真拼搏的樣子,因為那是她從來不肯直面的内心最深處的渴望。
我説這些不是為了誇熱辣滾燙是一部多麼完美的電影,它有不少小問題小毛病,但在電影後半程的畫面裏我心跳得非常猛烈,情緒升騰得無法自抑,那些問題也就都可以暫時放一放。
賈玲也肯定稱不上一個成熟的導演,雖然她也努力在電影結構上玩出新意玩出懸念,但比起那些電影技法,她最值得稱道的是她拍每一次電影的掏心掏肺。
看過電影的人會知道,她有多真誠。
另外,關于與原版《百元之戀》的比較,我個人非常喜歡原版,但也當然明白我對原版的諸多喜愛點,其實都是它無法賣座的原因,所以《熱辣》的商業化修改其實無可厚非。而恰恰是在商業化的前提下,如今這個結局處理得讓我甚為欣慰,某種意義上繼承了日版的精髓。
總之,《熱辣》是我最推薦帶父母尤其是帶媽媽去看的電影,在我看來,女性很容易在其中得到力量,而非羞辱。
目前豆瓣開分7.8
《第二十條》
先説優點。這部電影完全圍繞"正當防衞"的法律認定問題,這就是它最大的優點。
這絕對不是在陰陽怪氣。因為正當防衞認定标準過嚴,正是此前多年裏司法實踐中的大痛點,學法律的肯定不用多説,非法律專業的,只要你對社會新聞稍有敏感,也會或多或少聽過不少争議案例。
電影用三個類似案例交織驗證改革的必要性,同時也不避諱地在台詞裏直接指名道姓過往被判成故意傷害的諸多案例,雖然是以"司法實踐的進步"為落腳點做闡釋,但我們不能説這種呈現沒有意義,相反,能面對過去多年認定上的嚴苛帶來的不良影響,本身也有巨大意義。
其次,喜劇氛圍不錯,整體非常熱鬧輕松。張藝謀在做"春節檔"電影方面已經駕輕就熟了。這樣一個自帶沉重與悲憤不平的題材裏,他用喜劇演員和喜劇氛圍包裹着内核很悲情無奈的三條線,讓它們平穩安全着陸在春節檔。我那一場觀影氛圍極佳,笑聲不斷,雷佳音馬麗陳明昊三人真的功不可沒。
結合《搖太陽》看,内娛商業電影的創作者已經越來越懂得如何在不給觀眾添堵的前提下去觸碰現實。
然後,潘斌龍趙麗穎給出了讓我吃驚的表演。潘斌龍也是我知道他表演能力強的演員,但他電影裏的絕望和悲吼讓從《愛笑會議室》開始看他的我感慨不已,好演員還是能出來的。
趙麗穎這個啞女的表現也非常貼服,當然我完全不懂手語,不知道她是不是足夠娴熟,但在表演上,她絕對對得起這個角色。
再説説缺點。以下涉及輕微劇透,也應該不影響觀看。
一是電影裏問題的解決方法。除了孩子的問題一通電話就通知了結果外,我對結尾雷佳音的大段台詞感覺復雜。從電影角度,台詞寫得很好,雷佳音的台詞也情緒飽滿、铿锵有力,表現無可挑剔。同時經過三個案例的交織疊加,最後觀眾也确實需要這樣一個強情緒宣泄口,雷佳音的這段戲份既是在為觀眾的憤懑不平提供出口,同時也在替司法系統回答觀眾關于該法律問題的困惑。
但作為一個法律專業背景的觀眾,我深知司法實踐改革的推動遠沒有這麼理想這麼輕飄飄。然而批評的同時我也不得不去思考:若電影真的刻畫改革被推動的細節,又是普通觀眾真的想看到的嗎?是要求它更專業更現實一些會讓它效果更佳,還是像現在這樣盡量觸達大多數人群效果更好,我自己都很難判斷。
第二自然是随之而來的,所有關鍵節點的情節都太意料之内了,演員的表演方向也太"正确",這些順理成章合在一起就顯得很順拐,沒有任何超出預期的東西,觸動也就減弱。
但這畢竟是一部主旋律,現有審查框架下我也真的不宜挑剔過多。
寫春節檔好幾年了,今年的感覺是:大家都在安全範圍内答題做卷,除了寧浩。
在這個基礎上,每部電影各有努力的方向:真誠的、熱愛的、熱鬧的、平衡的,大家吃過的虧、跌過的跟頭,也都一一修正反饋在這一撥作品裏。
規避風險自然無可厚非,但題材與表達的收窄,也不是不遺憾。
最後祝大家龍年大吉,萬事勝意!
我去躺我的春節假期了,休息久一點,有緣下下周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