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不争不搶,但我等它逆襲,歡迎閲讀。
十七年前,一段緣。
劉德華與寧浩,大明星與新人導演。
前者投資後者 300 萬拍片,後者取得票房 2530 萬。
這就是《瘋狂的石頭》誕生幕後。
但,故事尚未結束。
十七年後,再續緣。
兩人不止在幕後,更是在戲裏見——
「紅毯先生」
2024.2.10
腔調 · 優雅
寧浩擅長拍喜劇。
先是《瘋狂的石頭》一鳴驚人,在當年是黑馬之姿;後面又有 " 瘋狂系列 " 續作,《瘋狂的賽車》與《瘋狂的外星人》,成熟度更甚;《心花路放》和《黃金大劫案》依舊以喜劇定位。
喜劇,可以説是寧浩的拿手好戲。
《紅毯先生》也是喜劇,但更像一場現實主義的荒誕戲。
寧浩接受采訪時曾説:
" 我其實一直對那種極簡主義電影有興趣,我也很喜歡這種極簡主義,像羅伊 · 安德森、阿基這一套東西,還有北野武的《那年夏天,寧靜的海》,很有魅力。"
寧浩最早期,其實拍過兩部長片《香火》與《綠草地》,能窺見其審美趣味的另一面,構圖靜谧,餘味悠長,風格極簡。
上:《香火》劇照
下:《綠草地》劇照
而《紅毯先生》是向此時期的回溯,具有強烈的極簡主義風格。
這也決定了影片的氣質——
不會泛濫炮制爆笑梗,不熱衷于打造八卦噱頭,更不是合家歡。
它有自己獨一份的腔調,優雅。
而這腔調背後的關鍵人物,除了寧浩,還有劉德華。
趣味 · 自嘲
寧浩稱,之所以拍《紅毯先生》,最樸素的起點就是想與劉德華拍戲。
因為《瘋狂的石頭》拍完後,寧浩一直想為劉德華寫個角色,直到在這部電影中如願。
劉德華則笑稱兩人是 " 青梅竹馬 "。
劉德華本身就是位标志性人物。
從香港到大陸,幾十年來,他積極地投入影視創作,既露面于銀幕,又操刀于幕後,幾乎沒有停歇。
劉德華是參與者,也是見證者。
他演過上百個角色,涵蓋面之廣,幾乎無所缺漏,寧浩角度清奇,想到 " 天王巨星 " 這個設定,像劉德華但不全是劉德華。
于是定名為 " 劉偉馳 ",劉德華、梁朝偉、周星馳各取一字的組合。
劉偉馳是群體之聚點,劉德華是角色之起點,量身裁制,除了他演,确實也别無二選。
但,電影并不意在鼓吹天王巨星,恰恰相反,它充斥着自嘲與解構。
一場戲就明了——
影片剛開始的頒獎禮,十足拟真,演員有梁家輝、楊千嬅、王晶,而成龍以 " 陳龍 " 的身份另類出演本片,那就是缺席。
影帝揭曉時,假作雲淡風輕的劉偉馳,表情上也不免出現一絲裂痕。
寵辱不驚?
裝的。
其實内心在意得要死。
劉偉馳就算腕兒再大,也看中 C 位、在意獎項。
比如把自己的海報挪到正中間。
再如接戲挑本子的考量。
單立文飾演的經紀人問劉偉馳" 大佬啊,農村題材 ",意思是這種戲你也接,劉偉馳回" 但是可以拿獎 "。
你看,目的多麼純粹,手段多麼直接。
心裏的彎彎繞繞全給拍出來,不留情面,毫不遮掩。
接下來全是巨星的狼狽。
農村,貼不近;投資,出亂子;演戲,出岔子 ......
私生活?咱先不劇透,反正挺有料。
劉德華豁出去,寧浩也作陪。
寧浩出演導演林浩,自嘲起來更是變本加厲。
林浩為何要拍農村題材,因為國際影展 " 愛看這大棉襖 ",他要藝術性,也有功利心。
可資方根本不拿電影當回事:" 電影業就應該成為什麼?成為汽車業的廣告。電影故事對我來説就是,Nothing。"
唾沫星子都飛到臉上了,林浩氣不順也得順:" 你能有資方專業嗎?按資方説的來。"
但也不忘吐槽兩句:" 暴發户,暴發户 ......"
豆瓣鋭評:
一碗水端平地平等掃射,毫不忌憚地創飛娛樂圈。
我卻覺得僅是這樣看有些淺。
《紅毯先生》固然有幾分勇猛鋭利,但它并非想要情緒性地煽動、無節制地抒發,它其實十分克制。
它是要把思考權利留給觀眾,以此建立與觀眾的真誠溝通。
我們看過太多标準式樣的喜劇片,結構是套路化的,包袱是可預見的,觀眾像按了發條一樣按笑點發笑。
但《紅毯先生》不是,就像海報上寫的:
以相對尺度的距離、相對有尺度的笑話、相對有尺度的内容探讨,尋找 " 溝通 " 的機會。
這叫優雅喜劇。
内核 · 民主
某種意義上,劉德華是一位 " 舊人 ",劉偉馳也是。
這個舊是指行業觀念舊。
影片有處非常精妙的設定,劉偉馳拍攝短視頻,耍槍的動作是在模仿劉德華在《五虎将之決裂》(1991 年)的片段,台詞是在模仿網絡熱梗 "666",但他卻説成了 "Liao Liao Liao"。
現實與虛構的界限被打破。
舊的記憶與新的熱點勾連。
劉偉馳不知道什麼是 "666",編導解釋後,他決定重拍,把 "666" 説對,這是他對敬業的理解。
而編導卻認為 "Liao Liao Liao" 有種誤打誤撞的網感,網民就愛看這種,如同陳龍的 "Duang~"
舊的敬業法則,已經無法跟上新的賣點。
輝煌耀眼的明星,顯出不合時宜的笨拙。
他追不上玩梗時代,他落伍了。
但劉偉馳太傲慢。
他的傲慢不是對他人的苛責,恰恰是對他人的不苛責。
因為他認為人與人之間 " 身份不同,年齡不同,性别不同,根本就溝通不了 ",所以幹脆不溝通。
他不會花費時間或精力去了解别人,遇到矛盾,能避則避,大明星的身份也給了他這樣的便利。
他不處理,那就讓别人幫他處理。
但這一套法則随着劇情推進失靈了,然後失控了。
《紅毯先生》在表達上是克制的,但是在人性的剖析上它是見骨的。
一個拒絕與外界溝通的人,那就休想獲得外界的應答,而明星又是個極度需要被外界反饋的職業。
這樣的矛盾不僅在形式上好看,内裏也十分耐品。
溝通無能的是劉偉馳,溝通無路的則是林浩。
大明星參演拉投資,林浩面對資方完全失語。
當語言無法充當橋梁,那摩擦衝突就會迅速趁虛而上。
現如今,拍攝不再是什麼高成本的事,大家手裏都有手機,可以迅速拍攝自己的視野所及,或者将自己作為被拍的對象。
人人都可以做演員、導演。
觀看與被觀看,變得更加便利。
但,我們卻越來越愛用這句話" 世界是個巨大的草台班子 ",因為無法歸納其中的邏輯,找尋不到其中的支點,只能感受到其中的荒誕。
這句話的背後,其實是對溝通的失落,是對理解的失望。
寧浩曾經説:" 我對現實裏荒誕的部分感興趣。"
到了《紅毯先生》,寧浩一如既往地捕捉現實中的荒誕性,這種荒誕性反而是現實的症結所在。
當現實與虛構的邊界不再明确," 人何以至此?事何以至此?" 的疑問才顯出分量。
如果説影片的戲中戲是奔着拿獎去的讨巧,那回到《紅毯先生》本身,其實并沒有任何獻媚之姿。
影片以天王巨星的袒露完成對普通人的照見和溝通,以娛樂圈之怪誕完成對現實的映射和思索。
寧浩曾用一個詞 " 民主 " 形容該片的内核:
" 它不是一種單向的灌輸,是和觀眾彼此交流,留有觀眾的空間,不是強迫觀眾接納劇情和效果。"
所以它不教育,不賣弄,不喧嚣。
電影海報上寫着:
大年初一 安靜看電影
這才是電影該有的姿态,不是嗎?
《紅毯先生》非常适合在春節期間觀看,觀眾可以借由影片的笑點疏解對現實的困惑,借由影片的留白延展對現實的理解。
這樣的電影,誠意已在,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