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軍事經驗:兩天時間蘇軍便戰損上百坦克!蘇德戰場上的烈度,真讓人難以想象,歡迎閲讀。
以下文章來源于戰史探索者 ,作者毛豆 123
1942 年夏末,由 A.l. 葉廖緬科組建的斯大林格勒方面軍對該城的北部地網域實施了數次大規模進攻。
其目的是為了切斷德國第 14 軍與外界的聯系,及時與城内堅守的第 62 集團軍會合。在此次作戰中,蘇軍共投入了四個集團軍規模的部門。編有第 241、第 167 坦克旅的第 24 集團軍便是其中之一。
▲安德烈 · 伊萬諾維奇 · 葉廖緬科(1892-1970),騎兵出身的蘇軍将領,一戰老兵。曾在聖彼得堡騎兵學校指揮人員進修班與伏龍芝軍事學院深造。蘇德戰争爆發後曾任布良斯克方面軍、突擊第 4 集團軍、東南方面軍司令員。1942 年 9 月 28 日東南方面軍更名為斯大林格勒方面軍。在随後的 " 天王星 " 行動中,斯大林格勒方面軍完成了左翼突破合圍德軍第 6 集團軍的任務,并粉碎了包圍圈外曼施泰因與霍特的解圍進攻。
仗還沒打,問題就先暴露出來了:蘇軍第 241 坦克旅是只 " 菜鳥 " 部隊,此前從未經歷過實戰。與其他蘇式坦克旅不同,該旅成建制列裝了歐美盟軍提供的坦克(包括 25 輛 M3" 斯圖亞特 " 輕型坦克以及 23 輛 " 李 " 式中型坦克),乘員匆匆訓練後便被推上了戰場。
第 167 旅同樣也裝備了部分盟軍坦克(29 輛 " 瓦倫丁 "MK.III 型步兵坦克),但該旅還有 21 輛 T-70 輕型坦克,且在先前的頓河戰鬥中已積累了經驗,顯得更成熟些。只是如此緊迫的時間之下,已經沒有功夫再給這兩個部門強調什麼 " 步坦協同 " 戰術了。
▲蘇軍曾投入至斯大林格勒方向的 M3" 斯圖亞特 " 輕型坦克,A1 型,其車體側面塗着各式愛國标語,整體采鉚接工藝,采用汽油發動機并保留了車體側翼機槍。其防空機槍采用 M20 支架支撐,型号為 7.62 毫米口徑的 M1919A4 型
蘇軍的進攻發起時間為 1942 年的 9 月 30 日凌晨 4 時。
戰時的蘇軍步兵由于缺乏裝甲運兵車,因此只能以 " 坦克騎士 " 的方式," 騎 " 在坦克上與車輛共進退。這也使得步兵在進攻德軍堅固的防御陣地時,付出了巨大的傷亡。
最糟糕的是,眼見自家的百餘輛坦克衝上了高地頂端并消失後,跟在坦克後的步兵居然扭頭撤退了!
前線的指揮官們收到的最後一條無線電信息,發于 9 月 30 日 11 時 30 分。此時已是中午。
信息中,坦克乘員們絕望地呼喊着:
" 步兵落在了後面,我方已陷入敵軍重火力覆蓋的反坦克地段!損失慘重!"
此時的指揮官們卻什麼都做不了。次日打掃戰場時,僅有 3 輛坦克可被回收,剩餘坦克的命運就不得而知了。
▲兩款 M3 坦克,一輕一中,共同搭載着步兵向敵軍衝去
▲曾印刷在蘇制坦克側面裝甲上的标語。意為:我們将打斷法西斯野獸的脊梁
從德國第 6 集團軍麾下第 54 軍第 3 摩托化步兵師那兒的報告中,揭開了這兩個倒黴坦克旅的最後命運:
9 月 30 日,面對蘇軍發起的致命攻擊,德軍頑強固守着陣地,并在數小時之内,摧毀了不少于 24 輛的蘇制坦克及近百輛的非蘇制坦克。
德軍給出的戰報為:T-34 2 輛;T-60 3 輛;T-70 19 輛;M3" 李 " 8 輛、M3" 斯圖亞特 " 47 輛以及 24 輛的 " 瓦倫丁 " 坦克。(* 需注意的是,德軍是把 " 李 " 和 " 斯圖亞特 " 兩款坦克混淆一同了。畢竟在此之前這兩兄弟同上戰場的場面很少見)
比起蘇軍付出的高昂損失,德軍就要輕的多:總計有 6 輛二号坦克、10 輛長管三号(* 這裏指的是配有 Kwk 38 L/60 倍的三号坦克)、4 輛短管四号坦克戰損,全毀的僅有 1 輛二号坦克、1 輛長管三号坦克以及 1 輛長管四号坦克。
▲蘇軍會在 " 租借法案 " 提供的車輛側、後部車體上繪制紅色五角星,與原產國加以區分
戰後,蘇聯名将朱可夫對斯大林格勒方面軍此次失敗的反攻進行了一系列總結。其中就有:
他們(指敵軍)占領了關鍵陣地,炮兵視野好,能向四面八方任何移動的目标開火;
面對敵人猛烈的炮火,我方步兵不得不撤出戰鬥,徒留我裝甲部隊孤軍深入,最後成了敵人的 " 活靶子 "。
▲蘇軍使用的一輛 M3" 李 " 中型坦克,後面還跟着兩輛 M3" 斯圖亞特 " 輕型坦克
▲同樣采用鉚接車體、汽油發動機的 M3 中型坦克火力更強,且防護較 " 斯圖亞特 " 相比也更好,但其車體較高,且在東線戰場上要面對德軍更強的反坦克火力,損失慘重亦是常态。蘇軍中則其視為 " 七兄弟棺材 "
▲車體印有 " 蘇聯英雄 " 标語的 M3 中型坦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