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韻達被立案背後,誰在縱容詐騙包裹?,歡迎閱讀。
3 月 19 日晚,頭部快遞企業韻達旗下子公司被立案調查。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二天韻達股價應聲而跌,截至 3 月 20 日收盤,報收 7.25 元 / 股,下跌幅度 2.68%。國家郵政局方面發布的通告顯示,韻達被立案的原因是對加盟商管理不嚴,導致詐騙宣傳品流向各地。
公開資料顯示,過去的幾年中,大量印有中獎、退費等信息的詐騙小卡片借快遞渠道被送入千家萬戶,不少消費者向官方渠道投訴稱,自己明明并未購買商品,卻收到此類快遞。更有不少人因為掃了卡片上的二維碼,一步步落入陷阱,造成财產損失。
快遞網點在整個過程中扮演着怎樣的角色?這些帶有詐騙卡片的快遞是如何被默許發出的?這些問題,或許要從這些年來快遞市場的過度競争和加盟商不斷被攤薄的利潤中找答案。
快遞包裹裡有詐騙
3 月 19 日晚,國家郵政局發布通告稱,目前已依法對上海韻達貨運有限公司進行立案調查。原因是韻達快遞對部分加盟商管理存在重大漏洞,導致涉詐騙宣傳品進入寄遞渠道,造成受害人重大财產損失。
過去幾年中,北京、湖南、浙江、深圳等多地出現了利用快遞包裹進行詐騙的行為,騙子大多化身快遞網點 " 大客戶 ",在發出去的包裹中塞入各式各樣的詐騙卡片,誘導收件方一步步操作,導致收件人最終上當受騙,蒙受經濟損失。
公開報道顯示,來自湖南湘潭的一位女士被包裹中的卡片誘導,被詐騙十多萬元。而北京近日開庭審理的一起利用快遞進行定向詐騙的案件中,有被害者被騙金額達 70 多萬元。
在這一系列的案件中,快遞網點人員在其中扮演着至關重要的角色。
浙江郵政管理局發布的公告顯示,今年 1 月,蘇溪韻達司機上門收取合作客戶包裹時,發現對方與平常發貨產品不一致,随即上報主管。主管上門查看後發現違規寄遞詐騙小卡片,選擇報警,并在場地内立即停止卸貨掃描,對已經發出的詐騙包裹進行攔截,共攔截詐騙小卡片 17244 票,回收單号 1700 個。
山東濱州警方在 2024 年 3 月破獲的一起案件中,快遞網點工作人員則與非法獲取公民信息的犯罪嫌疑人合作,郵寄詐騙卡片。短短四天内,就發出快遞 5 萬件。
發布于長沙縣政府問政網站的一則信息顯示,有網友收到帶有詐騙信息的快遞,希望通過問政處理,但民警方面表示,快遞寄出之前,快遞也主要檢查包裹内是否有易燃易爆、危險化學品等違禁物品。" 對于您反映的小卡片等物品,在安檢過程中無法對其真實性進行核實。"
可以說,快遞網點人員選擇配合詐騙還是檢舉,幾乎直接決定了詐騙卡片是否會流入市場,以及詐騙行為能否實施。因此,由上而下建立行之有效的追責機制,将大大提升對非法行為的約束力。這或許也是國家郵政局此番對韻達快遞進行追責的原因。
誰在縱容 " 詐騙 " 快遞
20 日,韻達股份發布公告稱,公司受到通報後已經開始内部調查,後續将強化對加盟網點的管控和培訓," 提升識别偽裝物品的專業能力,堅決杜絕此類事件再次發生 " 。
對比來看,以三通一達為代表的加盟制和以順豐為代表的直營快遞服務商相比,網點抗壓能力相對差,管理難度也更大。
以本次被立案調查的韻達為例,财報數據顯示,2022 年,其快遞網點及門店數量就達到了 3.3 萬個,加盟商也有 4224 個。2023 年,一級加盟商的數量已經拓展到了 4851 個。而順豐 2023 年的末端綜合網點數量則為 746 個。
快遞公司總部對快遞加盟商和網點的考核和管理也并非不存在,只是此前更多的是對效益和業務量的考核,而非對快遞内物品的合規管控。
不少公開報道中提及,近年來單票收入的下降導致網點收入降低,随之而來的是考核中業務量的增加,如果完不成業務量,網點就會面臨罰款。
據悉,目前包括三通一達、極兔在内的絕大多數快遞公司,都采用 " 樞紐中轉自營與末端網絡加盟 " 的方式不斷拓展疆網域。快遞加盟商分為一級網點、二級網點等。二級網點則屬于一級網點的下屬公司,向一級網點交、取件。對于加盟商來說,二者投入金額不同,績效考核也不同。
2023 年起,閒魚等二手平台上開始出現大量快遞網點轉讓的信息,雖然報價在幾萬到幾十萬不等,但卻有價無市,大部分無人接盤,最終只能宣告倒閉。韻達就曾因加盟網點倒閉爆發過物流危機。當時,諸多媒體曾報道稱,韻達大量包裹囤積,無人派送,丢件、壞件等情況層出不窮。
那些在市占率的競争和來自總部的考核壓力中存活下來的加盟商,更加不敢丢掉能提供更大單量的電商大客戶。詐騙犯罪嫌疑人則看準了這個機會,多以電商大賣家的形式掩人耳目。比如上述提及的蘇溪韻達協助警方破獲的案件中,詐騙犯就稱自己是箱包賣家。
某種程度上,此時,加盟商和詐騙犯反而成為了利益共同體,在發現詐騙等違法行為時是報警,還是為了不損失大客戶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成為了擺在加盟商面前的兩難抉擇。
因此,如韻達一樣的快遞加盟企業,除了如公告中所說," 提升網點工作人員識别偽裝物品的專業能力," 或許也需要在管理上嘗試打破加盟商和詐騙犯的利益結構,才能從根本上整改快遞詐騙問題。
價格戰下的生存競争
快遞物流鏈條上灰產肆虐,與企業本身管控不嚴相關,背後也指向了更深層的經營難題。
在價格戰之下,合規利潤不斷被攤薄,快遞公司依賴加盟商擴張,又不能逼死加盟商,于是選擇 " 輕管理 " 的方式。
2019 年,極兔快遞開始拓展國内市場,采用 " 低價 + 補貼 " 的策略試圖撬開市場縫隙,快遞行業也迎來一波價格戰狂潮。包括三通一達和順豐在内的快遞服務商紛紛跟進,為了争奪電商件降價。2021 年,與極兔價格競價最為激烈的百世匯通出局,最終賣身極兔。
快遞行業裡,單票收入的降低和加盟商的兩難,也都從價格戰開始。即便是電商在疫情後蓬勃發展帶來的快遞增量,也沒有完全抵消激進競争者帶來的壓力。
就連一直采取直營模式的順豐,也為了争奪下沉市場的電商件推出了加盟制的快遞業務豐網。公開資料顯示,其在短短兩年間就利用加盟模式完成了 27 個省的覆蓋,但卻遲遲未實現盈利。2023 年,順豐将豐網出售給了極兔快遞。
不過,從今年的情況來看,順豐雖然選擇保留利潤更高的順豐速運,賣掉豐網,但也難逃繼續與其他快遞公司卷價格的怪圈。
最新數據顯示,2025 年 2 月,在深交所上市的四家快遞公司中,韻達的快遞服務單票收入最低,為 1.95 元,降幅達到 14.85%;申通其次,單票收入 2.04 元,降幅達 9.33%;圓通最貴,單票收入 2.32 元,降幅達 8.27%。就連一向以高價區别于其他快遞公司的順豐,單票收入也有 11.86% 的降幅,僅為 14.35 元。
在港交所上市的極兔和中通,則在近日發布了 2024 全年業績。極兔的單票收入同樣在降低,由 2023 年的 0.34 美元(約 2.46 元人民币)降至 2024 年的 0.32 美元(約 2.30 元人民币),降幅約為 5.88%。
中通則抓住了來自電商平台的退換貨客戶,将單票價格提升了 2.7%。即便如此,中通創始人賴梅松仍在業績報告中表示," 目前消費降級的趨勢仍在持續,快遞單票價格也依然承壓。"
壓低單票價格是否能換來更高的市占率?似乎也未見得。
數據顯示,2024 年,中通快遞的市場份額從上一年的 22.9% 降至 19.4%,仍保持了業務量第一的位置。
2024 年韻達完成業務量 237.82 億件,如果根據國家郵政局公布的 2024 年全國快遞業務量 1745 億件來計算,單票收入降低幅度最大的韻達市占率為 13.6%,仍舊未能奪回 2023 年失去的行業第二,這一數字對比韻達 2023 年公布的 14.3% 的市場份額,也有下滑。
2024 年圓通以 15.2% 的市占率排在了韻達前面。
對于韻達等快遞企業來說,想求增長,可以嘗試向外拓展更大的市場,比如嘗試去做跨境電商業務。但對于國内加盟商來說,或許只能在有限的市場内尋找增量。在加強管控的同時,為加盟商留出合理的利潤空間,或許才能夠盡可能杜絕灰產的繁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