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沒有老東家長城汽車電池“輸血”,蜂巢能源将會怎樣?,歡迎閱讀。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牛刀财經,作者 | 李佳
" 一塊電池半輛車 ",最近幾年随着新能源汽車如火如荼地發展,動力電池行業也呈現一片欣欣向榮。
毋庸置疑,在當前的動力電池行業中,寧德時代仍是當之無愧的行業領頭羊。但不少 " 潛伏着 " 的廠商也正蓄勢待發,想要從其手中分一杯羹。
曾經寂寂無聞的蜂巢能源,在短短 3 年時間裡,一躍成為業内黑馬,并即将準備闖關科創板。
然而,蜂巢能源高唱凱歌的背後,其實主要依靠老東家長城汽車 " 輸血 "。據海豚财經測算,蜂巢能源賣給長城汽車電池單價比同行貴 45%,因此得以成功拉高了營收。
【據天眼查顯示】,蜂巢能源的第一大股東是保定瑞茂。保定瑞茂是保定長城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因此,蜂巢能源和長城汽車的關系其實非常密切。
倘若沒有長城汽車慷慨采購,那麼持續 " 燒錢 " 的蜂巢能源 IPO 還能成功麼?
01 崛起的蜂巢能源
在動力電池行業,蜂巢能源雖然是後起之秀,但其并非孤軍奮戰,背後依靠着汽車巨頭——長城汽車。
蜂巢能源前身曾屬于長城汽車動力電池事業部。2018 年 2 月,從長城汽車處剝離獨立後,由長城汽車出資正式注冊成立并名為為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2021 年經過改制被命名為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在老東家長城汽車的鼎力相助下,蜂巢能源動力電池裝車量飙升。
據高工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22 年蜂巢能源裝機量 4.81GWh,位居行業第七。同時,蜂巢能源也已經連續三年成功跻身國内動力電池裝機量前十強。
(圖自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
而根據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新聯盟公布的排行榜顯示,截止 2023 年 10 月,蜂巢能源動力電池裝車量達 1.39GWh,在國内動力電池裝車量排行榜上位居第六位,市場占有率達到 3.54%。
2021 年年底,蜂巢能源推出了領蜂 "600" 戰略,要在 2025 年產能目标實現 600GWh。
同時,蜂巢能源的總營收增長也很可觀。
據蜂巢能源招股書顯示,從 2019 年到 2021 年及 2022 年上半年,蜂巢能源的總營收分别為 9.29 億元、17.36 億元、44.74 億元和 37.38 億元。而蜂巢能源更新後提交的财務資料顯示,2022 年其總營收為 99.70 億元,近三年復合增長率達到 139.62%。
(圖自蜂巢能源招股書)
在國内整個電池行業進行橫向比較,可以看出盡管蜂巢能源入局晚些,但已經穩居二線陣營,已經能與億緯锂能、欣旺達等老牌廠商并駕齊驅。
如此勢頭正旺,自然有大量資本願意為其買股。
在衝刺科創板前,蜂巢能源共完成七輪融資,金額累計超過 200 多億元。據統計,投資蜂巢能源的資本包括碧桂園創投、IDG 等知名 VC,股東數量多達 80 多家。而在最後一輪融資完成後,蜂巢能源估值漲至 460 億元。
可以說,在短短 5 年時間裡,在長城汽車的大力支持下,加上我國新能源汽車高速騰飛,蜂巢能源成功發展壯大。
02 過度依賴長城汽車
俗話說,樹大好乘涼,但有時未必完全是一件好事。
據招股書顯示,從 2019 年到 2022 年上半年,蜂巢能源來自長城汽車及下屬公司的銷售金額分别為 8.12 億元、16.49 億元、36.61 億元及 19.83 億元,分别占各期總營收的 99.86%、98.68%、86.37%及 56.95%。
意味着即便 2022 年上半年營收占比明顯下降,長城汽車仍是蜂巢能源最主要的收入來源。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接受采訪時認為:"蜂巢能源和長城汽車關系緊密,既是優勢也是麻煩。在蜂巢能源發展初期,有長城汽車的扶持可以迅速壯大。但随着蜂巢能源日漸能獨當一面,其與長城汽車關系太密切,反而可能會影響其他汽車企業的合作。畢竟商場如戰場,蜂巢能源的背景在其發展越大時越可能成為桎梏。"
而在蜂巢能源衝擊 IPO 時,長城汽車也明顯成為其困擾因素。當時,在上市審核問詢函中,最被關注的問題便是長城汽車與其的業務規模是否合規,是否對長城汽車存在嚴重單一依賴。
盡管蜂巢能源在回復函中明确表示,其和長城汽車只是正常的合作關系,但并不能改變其是長城汽車 " 嫡出 " 的印象。
不過,如今的蜂巢能源也掙積極開拓非關聯方客戶,已經與岚圖、東風、小鵬等多家主流整車廠客戶建立合作關系,逐步實現 " 去長城化 "。
同時,蜂巢能源另一問題便是其至今仍處于巨額虧損中。據招股書顯示,從 2019 年到 2022 年上半年,蜂巢能源的淨利潤分别為 3.26 億元、-7.01 億元、-11.54 億元、-8.97 億元,3 年半時間裡累計虧損超過 30 億元。
蜂巢能源虧損如此嚴重,主要原因在于其毛利率也偏低。在《關于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科創板上市申請檔案的審核問詢函》回復函中顯示,2020 年到 2022 版半年期間,蜂巢能源的毛利率分别為 0.89%、3.23% 和 4.38%。
公開财報數據顯示,2019 年時,寧德時代、孚能科技、億緯锂能的毛利率都在 20% 以上。2022 年上半年,寧德時代、孚能科技、億緯锂能的毛利率分别為 14.72%、12.30%、14.71%。意味着蜂巢能源的毛利率遠低于同行業 13.44% 的平均水準。
(圖自蜂巢能源招股書、WIND 資訊)
為此,蜂巢能源加大戰略布局,希望通過建廠增能,提升規模實現降低成本的目的。
對于大多數動力電池企業而言,盈利難與電池行業的特點脫不開關系。由于行業本身發展限制,電池制造業屬于重資產行業,無論是前期建設廠房、置辦設備、儲備原材料,還是中後期技術研發以及產線更新,需要大量的啟動資金,因此回報期相對緩慢。
雖然蜂巢能源 CEO 楊紅新曾在采訪中表示,将計劃在全球内建設 12 個生產基地,但這也意味着回報周期将拉長,蜂巢能源實現扭虧轉盈更困難。
03 蜂巢能源底牌有多少?
在新能源汽車行業火爆的大背景下,動力電池行業的未來仍非常可觀。
據觀知海内信息網統計數據顯示,2022 年全球動力電池裝車量達 518GWh。2023 年 1 月到 5 月,全球動力電池裝車量 237.6GWh ,同比增長 52.3%。預計 2023 年全球動力電池裝車量将突破 700GWh。
而在未來 10 年,動力行業将會迎來全新的黃金發展期。
(圖自觀知海内信息網)
面對如此寬廣的行業發展前景,各大品牌也是進入了紅海競争的狀态,不但卷產能卷技術,甚至已經卷到了海外,就希望能在這個群雄混戰的時代,在動力電池領網域占據一席之地。
為此,蜂巢能源主要在研發方向加大投入,并表示希望通過堅持對前沿技術的探索和技術產業化的應用來建立競争優勢。
蜂巢能源董事長楊弘新表示:"蜂巢能源将持續不斷地在創新這條路上堅守,走窄門,走差異化,走技術領先。哪怕要面臨很多挑戰,去做沒人做過的東西,甚至付出的成本、代價,踩過的坑都會比别人多,但只要認為是一條正确的道路就會一直走下去。"
蜂巢能源招股書顯示,截止 2022 年 6 月末,蜂巢能源共有 2360 名研發與技術人員,占公司員工總數比例為 19.58%。在報告期内,蜂巢能源研發費用分别投入了 3.75 億元、3.80 億元、7.24 億元及 5.72 億元。
(圖自尚普咨詢)
在大量投入下,蜂巢能源自主研發技術水平明顯提升不少。
去年,蜂巢自主研發出的第三代超高速 " 飛疊 " 疊片技術,在疊片效率方面實現颠覆性突破,達到 0.125 秒 / 片,比上一代效率提升 200%。并且已經實現量產,不但良品率較高,也保證了足夠的安全性。
今年,蜂巢能源獨家的 " 短刀電芯 " 全面進化,與亞迪的刀片電池相比,短刀電池長度最短僅為 400mm,可以實現更高的體積利用率, L400 體積利用率可以達到 58 — 62%,而 L600 能比 L400 再提升 10% — 20%。
同時,蜂巢能源的短刀通過設計實現了一直以來難以做到的快充。據蜂巢能源董事長兼 CEO 楊紅新表示," 短刀電芯取消了底板後,水冷板上置就可以作為汽車下地板,同時熱失控後的火焰朝底部或兩側噴射,對駕駛室的危害更小,更适合 CTC 的設計,兼容性更強。"
可以看出,無論技術還是工藝,蜂巢能源產品的實力都足以能與寧德時代麒麟電池、比亞迪刀片電池等一較高下。
雖然蜂巢能源試圖與長城汽車割席,從短期來看并不利于營收,但只要蜂巢能源有更高的創新技術水平,就有足夠多的底牌和實力去角逐動力電池行業。
現如今,蜂巢能源已經重新更新了相關财務資料,科創板 IPO 申請也在繼續走審批流程。倘若一切順利,專家預測蜂巢能源将有望于明年上半年登 A 股。
不過随着江西九嶺锂業股份有限公司、衢州南高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兩家公司 IPO 接連被中止,蜂巢能源能否順利上市成功,仍是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