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要求理想開放超充,不如勸“可油可電”多用汽油,歡迎閱讀。
文 | 源 Auto,作者 | 潘卓倫
又到長途自駕出行高峰期,上至相關管理部門下至廣大老司機們,都開始焦慮新能源車高速充電問題。
據理想汽車官網消息,在今年五一假期前,就有 181 座分布在重慶市和浙江省的 5C 超充站響應高速有關主管部門要求,對所有品牌的新能源車型開放站内 5C 超充樁。此前,理想汽車 5C 超充站中的 5C 超充樁僅服務自家的純電車型 MEGA。
不過,無論是理想車主還是吃瓜群眾,都不看好這個舉措能真正解決問題。
一方面,5C 充電樁開放後,MEGA 的充電體驗可預期地會打折。另一方面,即使理想方面從軟體層面放開限制,讓其它品牌新能源車也可以盡可能高地壓榨 5C 超充樁的充電功率,但因為市面上大部分新能源車的充電倍率也只在 1C-2C 的水平,所以也不能顯著緩解服務區的充電壓力。
要真正解決充電難題,現階段來看,管理手段還要更加高明。
如果 " 可油可電 " 們多用汽油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2024 年中國新能源汽車超 1286 萬輛的銷量中,有 40% 都是包括增程混動在内的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以下簡稱 " 插混車型 ")。換言之,市面上有相當大比例的 " 綠牌車 ",其實加油也能開。
事實上," 可油可電 " 正是各家車企将插混新車推出市場時,消除消費者對新能源車續航焦慮的一大賣點。然而,到了實際使用場景中,即使車輛 " 可油可電 ",大量車主更傾向于只用電。
插混車只用電開,不僅更便宜,而且因為增程器 / 發動機不需要啟動,駕乘感受也更安靜、平順。因此,在插混車主的圈子裡,流行一個汽油過期的梗——指車主在汽油 3-6 個月的保質期内燒不完一箱油,日常用車都使用純電驅動模式。
當然,消費者自己買的車,平常願意怎麼用就怎麼用,無可厚非。但是到了節假日高速充電這樣特殊的場景,這部分插混車的車主如果能多用油,對己對人都更有利。
因為目前市面上大部分插混車充電倍率較低,且電池容量普遍比純電動車小,高效充電區間相應更窄,因此同樣充 20 分鍾的電,其補充的電量往往比純電動車少。對于等候充電的純電動車來說,如果插混車在高速上盡量用油行駛,不僅 " 搶 " 充電樁的車少了,每個充電樁的 " 翻桌 " 速度也會提升。
事實上随着技術的迭代更新,近一兩年上市的插混新車已經針對 " 有電一條龍,沒電一條蟲 " 的短板進行優化。包括增程器 / 發動機工作時的噪音、振動控制,電池電量低時車輛動力減弱、油耗升高等問題,都已經有成熟解決方案。
以事關出行成本的低電量油耗升高問題為例,不少車企通過應用熱效率更高的增程器 / 發動機,同時優化電池在行駛過程中的充放電性能和邏輯,已經可以實現每百公裡 5L 油以下的低電量油耗水平。
據源 Auto 的經驗,插混車在純電模式下,高速工況電耗普遍達到每百公裡 20 度電的水平。如果按 92 号汽油約每升 7.5 元的價格,以及高速服務區約每度電 1.5 元的價格計算,插混車高速用油和用電的成本,每 100 公裡相差約 10 元。
如果碰上加油站打折,用油比用電還省錢完全有可能。如果有關部門要提升服務區充電效率,不妨從給插混車主算算賬開始。
先不要指望超快充
事實上,即使順利說服插混車節假日在高速上多用油,剩下的純電動車充電問題也依然令人頭疼。需知道,據公安部數據,截至 2024 年底,中國純電動汽車保有量為 2209 萬輛。
對于純電動車節假日高速充電問題,今年以來市場有觀點認為,将會被 10C 充電倍率甚至以上的充電技術攻克,例如比亞迪在 3 月發布的,每秒能補充 2 公裡續航裡程的 " 兆瓦閃充 "。但這樣的想法還是太理想了。
" 服務區用 10C 甚至 12C 的超快充,5-10 分鍾充滿一台純電車,效率趕上加油站,這看着很靠譜理論上也能實現,但實際落地的問題還是很多的。"4 月 30 日,有新勢力車企充電相關專家告訴源 Auto,在高速上布置 10C 級别充電倍率的充電樁,從建設和運營角度都有很多困難。
據悉,以比亞迪的 " 兆瓦閃充 " 充電樁為例,相比普通的充電樁,其需要配備一個裝有多塊電池的儲能櫃,為充電樁緩衝超高功率充電下的供電壓力。再加上服務區需要額外的電力擴容才能匹配,在服務區上建設一個 " 兆瓦閃充 " 充電站的成本,遠超普通充電站。
建設成本高自然充電費用也水漲船高,如果加油站級别的充電速度,是以油車級别的用車成本為代價,相信不少純電動車車主還是會選擇普通快充,哪怕是在非常繁忙的節假日充電高峰期。更何況,市面上支持超高充電倍率的車輛是少數,指望超快充解決節假日充電難題,至少短期内并不現實。
據源 Auto 曾在國慶假期自駕純電動車從廣州往返甘肅的經歷,從引導車輛下高速充電、優化高峰期充電樁管理等運維角度出發提高充電效率,是更切實可行的方式。
例如,越來越多服務區實行的按取号順序充電,便是有效提升充電效率的管理手段之一。另外還有專家建議設定更細致的充電策略,因為電池在電量 90% 以上時充電效率會急劇下降,通過人工提醒或軟體設定充電限值減少低效充電,對于提升充電效率也有很大幫助。
另外,源 Auto 也發現越來越多的第三方充電站傾向于在高速出口附近建站,相比服務區充電站,前者不僅充電資源充沛而且費用也更低。只不過要發現這些高速出口充電站,需要出發前做好細致的行程規劃。
即便将目光放遠到未來幾年,長假出行服務區充電依然會是個 " 老大難 " 問題。雖然徹底解決不現實,但我們還是可以做更充分的準備去應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