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車企大佬自說自話,相關部門就差指名道姓!這個會議後,汽車產業将下猛藥治疴,歡迎閱讀。
雷軍秀數據,李想談研發,何小鵬高談闊論飛行汽車,李斌反思經營 ......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的從研讨的本質,發展成打廣告的走流程式的 " 秀場 "。固然,重要的論壇,總要先行備稿,一字一句的差錯,足以造成毀滅性的打擊,卻不曾想的是,相關部門雖未拍案而起,但 " 重申央企重組 "、" 痛批惡性競争 ",三言兩語之下,已是震驚整個汽車圈,且直指新能源汽車這個 " 大染缸 "。
大家都知道,接下來的汽車產業,将下猛藥治疴!
央企重組,一個去年就已經提出來的課題,今年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上相關部門再次重申,并非冷飯熱炒,而是迫在眉睫。
無論是一汽、東風還是兵裝旗下的長安,央企們一輪又一輪的人事變動,牽動體制内每個人的心。執行的結果,好壞參半。
近日,東風集團公布 2024 年業績,淨利潤雖然只有 5800 萬元,但同比去年增長 101.49%,最為關鍵的是,扭虧為盈;長安汽車,一家總被稱頌的央企旗下的汽車大廠,2024 年前三季度淨利潤 35.80 億元,同比跌幅達到 63.78%。
央企變革,國企歷來看齊,尤其是現在。殊不知的是,上汽 2024 年淨利潤介乎于 15 億元 -19 億元之間,跌幅 90% 左右,廣汽 2024 年淨利潤 8.236 億元,同比跌幅 81.40%,動搖產業的根本。
央、國企間,推行得火熱的 " 一口價 ",外行看的是熱鬧,内行人都知道,這是飲鸩止渴。2024 年中國汽車產業淨利潤率僅 4.3%,低于工業平均水平," 一口價 " 必然讓 2025 年的淨利潤率,再一次創下歷史低位。
利潤低位,矛盾的是,也是 2024 年,汽車產業已然成為了國民經濟第一支柱。第一支柱,滿目瘡痍,這估計便是相關部門三令五申的主要原因,似乎就差一句 " 自己搞不動,就加大合作 " ——變革,迫在眉睫。
故而,重申重組,提了一句 " 鼓勵支持汽車央企與其他企業深化各種形式的合作,加快提升核心競争力市場占有率 "。重組,并非簡單的内部資源的流通與置換,内部去繁化簡之餘,也需要和外部打通去繁化簡。
萬物都是有聯系性的。新能源汽車時代,央、國企從來扮演袖手旁觀者,但在惡性競争的環境下,難免受到影響,大力推行 " 一口價 ",便是被影響後的結果。
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比亞迪李雲飛難掩憤懑,提出四點建議:第一,為消費者負責,拒絕誇大式宣傳;第二,以量產為準,拒絕透支性營銷;第三,比技術、拼產品,抵制陰陽、反對拉踩;第四,維護清朗環境,打擊造謠、抹黑性質的黑公關。
可以這麼說,整個論壇,貌似只有李雲飛和相關部門的思想方向契合,契合的原因,筆者認為,是都 " 以研讨的角度出發 ",而非 " 自說自話 "。
多位相關部門的領導在提及汽車產業如何高質量發展之後,無一不提到 " 内卷式競争 "。發改委更是在說到維護公平競争時,重點提到四個字——及時通報。
這是什麼意思?簡而言之:還不收斂,就不是不點名批評了,而是點名公開通報。通報批評的力度,遠遠比 315 晚會的威力還要大。
汽車產業的惡性競争,目前體現在兩個地方,第一,在發布會等場所上進行誇大式宣傳,甚至不惜采用拉踩、貶低對方的手段,以達到讓自家產品力更佳的目的,簡稱 " 明槍 ";第二,動用黑水軍群體,如制作拉踩海報,擴大對方負面以及造謠抹黑,以達到降低對方聲譽的目的,簡稱 " 暗箭 "。
明槍易躲,暗箭難防,事實上都可造成不可估量的傷害,能否讓對方降低多少銷量和讓自己提升多少銷量,都沒有一個公式可計算得出,但對整個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是毀滅性的。
" 點名通報 ",又是否能徹底根除這一現狀?
前段時間,筆者撰寫一篇《搞垮中保研後,震懾 315 晚會!無人敢觸碰汽車產業的逆鱗》,得到了不少讀者的共鳴。
逆鱗,是真的無人敢觸碰嗎?不然。汽車產業成國民第一支柱,逐漸扮演不可被替代的作用;與此同時的,汽車產業也發展到了矛盾最尖銳的時刻,唯有猛藥,才能治疴。
視頻号回顧: